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8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田晓春黄慧王伟武丽琴林亚惠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微流控
  • 6篇微流控芯片
  • 5篇电化学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铱配合物
  • 4篇生物传感
  • 4篇生物传感器
  • 4篇配合物
  • 4篇纳米
  • 4篇DNA生物传...
  • 3篇化学发光
  • 3篇DNA
  • 2篇电催化
  • 2篇电致化学发光
  • 2篇新型水溶性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荧光

机构

  • 28篇福州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9篇付凤富
  • 6篇王宗文
  • 4篇陈国南
  • 3篇林建航
  • 3篇李梅金
  • 3篇汤儆
  • 3篇王伟
  • 2篇田晓春
  • 2篇王文剑
  • 1篇任禾
  • 1篇林敏
  • 1篇宋子旺
  • 1篇张兰
  • 1篇武丽琴
  • 1篇焦鹏冲
  • 1篇陈巧兰
  • 1篇庞文辉
  • 1篇庞纪磊
  • 1篇孔德贤
  • 1篇李清禄

传媒

  • 6篇第19届全国...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接触印刷技术在ITO基底上快速转移Au纳米粒子图案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无氰化学镀金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印章表面镀金,通过微接触印刷技术将PDMS印章上的Au纳米粒子(AuNPs)分别转移到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玻璃,修饰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的ITO基底(MPTMS/ITO)和表面电镀了铜膜的ITO(Cu/ITO)表面上,同时形成有序的结构或者图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转移AuNPs的方法对基底表面特性并无特殊要求,是一种简单、快速、无污染、低成本的AuNPs转移技术,而且转移了AuNPs的ITO基底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活性,有望在SERS中有所应用.
汤儆庞文辉任禾陈巧兰宋子旺林建航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免疫分析及免疫传感新方法研究
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测定痕量物质的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血清学的应用,而且也有助于从理论上研究抗原-抗体的关系及其本质.
唐点平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动物饲料中6-丙基-2-硫脲嘧啶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6-丙基-2-硫脲嘧啶(PTU)对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ECL)有强烈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ECL)检测PTU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影响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因素(如电压信号类型及电位、缓冲溶液pH值、载液流速及Ru(bPY)_3^(2+)浓度等),得到FI-ECL测定PTU的最佳条件,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 pH 12.0的H_3PO_4-NaOH缓冲介质中,控制恒电位为+1.50 V,Ru(bpy)_3^(2+)浓度为1.0×10^(-4)mol/L,载液流速为1.5 mL/min,PTU对Ru(bpy)_3^(2+)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最大的增敏作用。在此条件下,测得PTU的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mol/L(r^2=0.998 6),检出限(S/N=3)为1.3×10^(-8)mol/L,对7份浓度均为1.0×10^(-6)mol/L的PTU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用于模拟动物饲料中PTU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孔德贤李清禄池毓务陈国南
关键词: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三联吡啶钌
铅笔芯热电极的制备及在槲皮素检测中的应用
热电极技术是通过对工作电极施加外界能源,利用电极自身或者溶液的电阻值来产生热量提高电极温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改变电极的温度而不会影响溶液的整体温度,不影响参比电极的电位.
钟易娟吴韶华陈亮郑朝燕方磊孙建军
毛细管电泳-ICP-MS联用技术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付凤富方灵陈金发赵云强
关键词:生物分子DNA多肽毛细管电泳ICP-MS
非标记微流控芯片荧光DNA生物传感器研究
范英伟王宗文郭莹杨玮娟付凤富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汤中7种苯甲酰脲类农残浸出量
陈磊沈闽聪付凤富
关键词:茶汤HPLC-MS/MS
柱前FITC荧光素标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胺
杨纪娜王建
关键词:聚酰胺-胺高效液相色谱
Pd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无酶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是葡萄糖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方向,通常使用金属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葡萄糖产生电流信号并进行定量检测。本文将Pd纳米颗粒自发地沉积在用CTAB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上。
蔡志雄林春水陈曦
关键词:MWCNTELECTROCATALYSISGLUCOSE
过渡金属铱配合物的固相电致化学发光应用研究
石运芹李梅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