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气象局
- 作品数:175 被引量:320H指数:8
- 相关作者:褚春燕孙洪伟吕红玉张宇尹嫦姣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麻哈鱼在黑龙江生存的气象条件和资源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1989-2009年黑龙江省抚远县大麻哈鱼的观测资料.分析大麻哈鱼在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江生存的气象条件和资源现状,提出保护途径。
- 吴艳王晓群张福艳
- 关键词:大麻哈鱼气象条件资源现状
-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3
- 2012年
- 概述了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水稻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水稻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并对水稻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伊春北部、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冷害风险较大,中部次之,西南和东南部较小。
- 王晓群张宇
- 关键词: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
- 佳木斯区域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及处理
- 2015年
- 佳木斯市气象局区域自动站使用CAWS600-R(T)自动气象站,CAWS600-R(T)自动气象站以监测降雨和空气温度为主,并可选配风速、风向、湿度、土壤水分等要素,应用于加密观测站网,可大批量布站为各种灾害预警提供决策服务。做好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对保障气象服务的及时准确起到重要作用。
- 王卓
-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故障处理设备维护
- 浅析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 2016年
-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能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自动气象站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在配有计算机的自动气象站,实时将气象要素值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按规定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这样大大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要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必须在确保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要经常对自动气象站进行维护。
- 侯方吕红玉李玉春
-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软件维护
- 佳木斯市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研究
- 2025年
-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夏季易发生雷雨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局地性明显等特点。本文基于佳木斯市气候特征,梳理国内外强对流天气分类与指标研究进展,评估其在佳木斯地区的适用性,并结合典型个案,探讨适用于本地的预报模型和预警方法,旨在提升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精度与防灾减灾能力。
- 邸梁杨清彤张宇孙洪伟张靖泽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
- 2012年两次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暴雨的成因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台风"布拉万"和"三巴"登陆后变性北上给黑龙江省造成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布拉万"、"三巴"受不同大气环流背景影响导致台风北上的路径不同;登陆北上后与冷空气结合形成不同的温压场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及云系导致降水落区和强度的不同。
- 许英杰尹嫦姣张宇
- 关键词:台风暴雨物理量
- 三江地区近40年冰雹特征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 2016年
- 三江平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本文选取三江平原地区10个站点40余年的冰雹记录资料,通过对冰雹的年际变化、月、季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持续时间这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三江地区近40年来冰雹的气候特征,初步得出了冰雹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 张升尹嫦娇孙宏伟
- 浅谈强对流天气下如何做好气象预报工作
- 2017年
- 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强对流天气下的气象预报工作,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更能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根据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并提出强对流天气下做好气象预报的对策,以期降低强对流天气,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 梁静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气象预报
- 佳木斯天气雷达回波异常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天气雷达是根据云雨降水目标物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原理来探测降水目标物,并测定其空间位置、强弱分布,从而了解降水的生消演变和移速移向。佳木斯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出现了回波异常,一下为该故障的具体分析及解决方法。
- 王卓
- 关键词:雷达回波
- 三江平原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被引量:6
- 2020年
- 了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规律,对充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及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江平原23个农业气象站1982—2017年土壤湿度、同期气温、降水等数据,采用统计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0—50 cm土壤湿度的趋势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37年来三江平原地中0—30 cm,40—50 cm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并呈阶段性变化,突变年在1997年;30—40 cm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变化;各层土壤相对湿度垂直方向呈现中间层(30—40 cm)土壤相对湿度最大,上下层递减的趋势。土壤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土壤相对湿度由北到南、由东到西递减趋势。(2)三江平原气温、降水量对各层土壤相对湿度影响程度不同。0—20 cm土壤相对湿度主要受4—9月生长季气温、降水量的协同作用影响,20—30 cm和40—50 cm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受4—9月生长季的气温和降水作用的影响;而30—40 cm土壤相对湿度受气温和降水作用的影响不大。总之近37年来三江平原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存有差异,1982—1996年、1997—2013年、2014年后各层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处于相对较高(偏湿)、较低(正常)、较高(偏湿)阶段。4—9月生长季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三江平原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 王芳张宇梁静
- 关键词:气候变化相对湿度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