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崎大学

作品数:438 被引量:2,242H指数:25
相关作者:杨磊玉屋圭吴志仁杨晓安孟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77篇专利
  • 6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64篇建筑科学
  • 27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22篇天文地球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篇矿业工程
  • 16篇经济管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历史地理
  • 9篇理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8篇文学
  • 7篇电气工程
  • 5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机械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6篇细胞
  • 25篇基因
  • 12篇节理
  • 11篇免疫
  • 10篇渗流
  • 10篇隧道
  • 9篇蛋白
  • 9篇岩石
  • 8篇岩石力学
  • 8篇岩体
  • 8篇裂隙
  • 7篇钢管
  • 7篇钢管混凝土
  • 6篇应力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5篇图像
  • 4篇电极
  • 4篇培养物

机构

  • 412篇长崎大学
  • 54篇山东科技大学
  • 26篇福州大学
  • 15篇山东大学
  • 10篇北京科技大学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国立大学法人...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6篇广州市第一人...
  • 6篇烟台大学
  • 6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烟台市海洋经...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石家庄铁道大...
  • 5篇矢崎总业株式...
  • 5篇拓莱技术株式...

作者

  • 81篇蒋宇静
  • 17篇李博
  • 12篇王刚
  • 9篇杜岩
  • 9篇吴庆雄
  • 9篇栾恒杰
  • 8篇谢谟文
  • 8篇刘日成
  • 8篇吴学震
  • 8篇张学朋
  • 8篇陈康明
  • 7篇宋振骐
  • 7篇古维立
  • 7篇杨磊
  • 6篇李术才
  • 6篇陈宝春
  • 6篇玉屋圭
  • 5篇张经华
  • 5篇唐永政
  • 5篇赵晓东

传媒

  • 17篇岩石力学与工...
  • 15篇岩土力学
  • 11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煤炭学报
  • 4篇海峡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名城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应用基础与工...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电工技术学报
  • 3篇中草药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采矿与安全工...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6篇2025
  • 27篇2024
  • 16篇2023
  • 19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22篇2016
  • 18篇2015
  • 21篇2014
  • 19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20篇2010
  • 16篇2009
  • 23篇2008
  • 10篇2007
  • 17篇2006
4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脂肪干细胞在慢性放射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Intractable and prolonged wounds after irradiation,there are clinical evidences that the local somatic stem ce...
Sadanori Akita
关键词:体脂肪创伤治疗
文献传递
长距离水工隧洞运营期无人检测技术及病害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21年
水工隧洞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用于输水、灌溉等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长时间运行后,大量的长距离水工隧洞出现开裂、渗漏等病害,如不及时检测,会严重影响隧洞正常输水能力.但是传统人工检测方式速度慢、危险性高,隧洞检测手段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为了解水工隧洞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本文梳理了隧洞病害无人检测装备应用现状,从隧洞无人检测装备的关键技术与病害识别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表观病害检测技术、水下定位导航技术以及水下行进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长距离水工隧洞病害图像识别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发展和推广长距离水工隧洞检测装备自动化、检测数据信息化、检测识别智能化是建设隧洞智慧健康诊断体系与安全评价方法的重要前提,是实现运营状态精准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病害综合诊断体系、机器人检测运行技术、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多源异构识别技术以及智慧健康诊断平台等方面.
张柏楠韩勃李宁博甘高源
关键词:水工隧洞水下机器人
硬性内窥镜的罩和内窥镜单元
用于覆盖在顶端设有观察窗部(14)的硬性内窥镜(10)的外周面的周向局部的罩(20)具备:外侧罩构件(22),其覆盖硬性内窥镜(10)的外周面的周向的局部,并且具有挠性;以及管状构件(26),其设于外侧罩构件(22)的内...
松本桂太郎高木克典永安武竹崎博
文献传递
中国钢拱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6
2011年
该文简要回顾了中国钢拱桥的发展历程,收集了大量中国已建和在建的钢拱桥的基本资料,对其数量、跨径、结构形式、主拱构造、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其与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钢拱桥发展很快,数量迅速增加,且以大跨径为主。从总体数量来看,跨径在200 m以下的建得最多,但与钢管混凝土拱桥和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跨径350 m以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结构方面基本上为无铰拱,中下承式达80%以上。矢跨比以1/4~1/5最多,拱肋以箱形为主,桁肋为辅,桁肋的杆件也以箱形截面为主,没有型钢或钢管杆件。施工方法以悬臂和支架法为主,也发展了其他的施工方法。
陈宝春陈康明赵秋
关键词:钢拱桥跨径
维生素C荸荠汁对大鼠镉排出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廖惠珍朱萍萍斋藤宽吴志仁
关键词:维生素C镉中毒
基于FRP-PCM加固的既有病害隧道加固性能评价
2025年
为提高隧道工程安全运维能力,通过截面极限承载力,实现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复合材料(FRP-PCM)补强加固既有病害隧道性能的量化评价和选型的量化设计。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建立隧道损伤模型,开展FRP-PCM补强病害隧道稳定性分析数值试验,根据相关规范作出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又称M-N曲线)综合评判隧道安全情况,同时,提出M-N曲线风险系数α,实现加固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并与工程规范相结合建立FRP型号的设计选型方案。结果表明:衬砌拱顶产生空洞时,通过M-N曲线判断拱顶部位和拱肩部位较危险。当围岩质量越差、衬砌混凝土劣化程度越高、松动压力高度越大时,FRP-PCM方法加固性能越显著;在劣化程度80%、围岩等级V级、松动压力高度19.2 m(2D)的工况条件下,经过不同型号FRP补强后能使衬砌M-N曲线风险系数降低23%~32%,较大提升衬砌的安全性能。基于M-N曲线风险系数,可根据围岩等级、松动压力高度、衬砌损伤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优FRP型号进行补强加固。
许振玉张学朋李宁博蒋宇静陈红宾刘林胜
关键词:衬砌病害
关于《金瓶梅》执笔时代的推定
1997年
荒水猛刘静
关键词:《金瓶梅》金瓶梅词话万历年间嘉靖
中成药中甘草成份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英文)
2002年
通过 ELISA和免疫印迹法分析确定了甘草蛋白 ( GRP)的特异性 ,并建立 GRP的竞争型含量分析 ELISA法 .该 ELISA法显示了良好的特异性、再现性 ( c.v.=3.9% )和检测限 ( 4 μg· L- 1 ) ,证明 GRP为甘草的特异性成分 .用该法测定 GRP同 HPLC法测定甘草甜素在三种中成药中的含量相比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该法简便精确快速并可同时进行大样本分析 ,为中成药中甘草成份的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
白钢杨文博曹学琳杨先芹孙丹藤原邦雄北川常广
关键词:中成药免疫学检测方法ELISA免疫印迹法甘草甜素
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含水构造附近岩体温度场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含水构造附近渗流作用影响下的热扩散理论,采用典型的流-固耦合相似材料配比和相似模拟试验架,完善光栅温度、渗透压力监测系统。对含水构造附近的巷道掘进进行试验模拟,对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渗流边界条件改变引起的渗流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水构造附近的岩体具有明显的低温异常特征;掘进过程中,水体附近渗透压力显著降低,岩体的热对流作用随巷道开挖逐步加强,岩体温度逐步降低,但水体的温度影响范围变化较小;通过Peclet数的对比分析,为探测矿井突水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巷道掘进中的岩体温度场进行数据拟合,得出温度法预报的经验公式,为岩体温度法探水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高阳张庆松李术才蒋宇静
关键词:巷道模型试验
明朝禁钱政策、铜钱危机对15世纪琉球货币的影响
2024年
明朝禁钱政策与铜钱危机不仅深刻影响了国内的铜钱流通,也促使15世纪琉球货币发生演化。明初禁钱政策的颁布标志着单一宝钞体制的形成,对明朝铜钱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约束力,限制了铜钱流通规模,并导致明朝货币制度构建的失序和铜钱危机的孕育。在海禁朝贡制度及禁钱政策的背景下,洪武、永乐通宝等明朝铜钱通过各种贸易渠道被大量输出到琉球,确立了明朝铜钱在琉球货币流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正统朝以来,随着朝贡体系的逐渐衰弱和禁钱政策的放宽,直至天顺朝完全解禁钱禁,明朝进入了解禁钱禁且不铸钱阶段,导致私铸猖獗、选钱盛行、铜钱地位与信用下降等问题,铜钱危机进一步凸显并扩散至琉球。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自15世纪,琉球的货币演化明显受到明朝禁钱政策和铜钱危机的影响,表现为明朝铜钱短缺和粗制恶钱扩散等,甚至使用本国及日本铜钱。同时期日本的钱荒和选钱现象,以及日琉间的铜钱流动情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影响的广泛性。在禁钱政策及铜钱危机的共同影响下,明朝与琉球在货币流通演化方面展现出的联动性,不仅反映出当时中国与亚洲海域间通过贸易和货币建立的紧密联系,也揭示了亚洲海域贸易货币多元化的特征和明朝货币制度及政策转变的广域性影响。
郝洪熠
关键词:明朝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