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作品数:2,236 被引量:8,903H指数:38
相关作者:林民旺宋国友沈丁立张家栋倪世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18篇期刊文章
  • 8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4篇政治法律
  • 468篇经济管理
  • 115篇文化科学
  • 94篇哲学宗教
  • 94篇历史地理
  • 40篇社会学
  • 2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文学
  • 23篇军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语言文字
  • 6篇艺术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25篇外交
  • 126篇政治
  • 87篇政府
  • 87篇特朗普
  • 87篇主义
  • 72篇一带一路
  • 54篇中日关系
  • 53篇宗教
  • 50篇金融
  • 50篇布什
  • 47篇文化
  • 47篇美国外交
  • 46篇总统
  • 45篇冷战
  • 44篇美国政治
  • 43篇经贸
  • 40篇网络
  • 38篇中国外交
  • 37篇中印
  • 36篇恐怖主义

机构

  • 2,100篇复旦大学
  • 3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8篇清华大学
  • 17篇上海外国语大...
  • 13篇北京大学
  • 13篇中国现代国际...
  • 11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云南大学
  • 9篇韩国成均馆大...
  • 7篇南京大学
  • 7篇广东外语外贸...
  • 7篇上海社会科学...
  • 7篇上海商学院
  • 6篇上海国际问题...
  • 5篇北京外国语大...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华东政法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00篇宋国友
  • 83篇沈丁立
  • 80篇蔡翠红
  • 73篇张家栋
  • 72篇林民旺
  • 70篇冯玉军
  • 68篇邢丽菊
  • 67篇吴心伯
  • 61篇倪世雄
  • 59篇王义桅
  • 59篇胡令远
  • 57篇石源华
  • 53篇徐静波
  • 52篇信强
  • 49篇贺平
  • 46篇徐以骅
  • 46篇刘永涛
  • 44篇潘亚玲
  • 43篇赵华胜
  • 43篇赵可金

传媒

  • 158篇世界知识
  • 153篇美国问题研究
  • 90篇韩国研究论丛
  • 81篇国际观察
  • 78篇国际问题研究
  • 77篇复旦学报(社...
  • 76篇世界经济与政...
  • 64篇现代国际关系
  • 50篇美国研究
  • 45篇日本学刊
  • 37篇人民论坛
  • 35篇当代世界
  • 33篇学习月刊
  • 31篇东北亚论坛
  • 28篇社会科学文摘
  • 27篇当代韩国
  • 27篇人民论坛·学...
  • 25篇复旦国际关系...
  • 24篇宗教与美国社...
  • 19篇日本研究

年份

  • 46篇2025
  • 73篇2024
  • 84篇2023
  • 85篇2022
  • 106篇2021
  • 100篇2020
  • 114篇2019
  • 93篇2018
  • 112篇2017
  • 104篇2016
  • 81篇2015
  • 68篇2014
  • 72篇2013
  • 75篇2012
  • 98篇2011
  • 65篇2010
  • 105篇2009
  • 104篇2008
  • 121篇2007
  • 67篇2006
2,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尾崎秀实的中国研究和中国认识被引量:2
2012年
既具有共产主义的内质又担任过近卫内阁参议和满铁调查部特别研究员的尾崎秀实,在被捕入狱前出版了6部中国研究的专著及上百篇的论文,以在中国问题上不同凡响的见解而为世人瞩目。他在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基本特性的同时,还指出了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动向,这一认识可谓超越了所有同时代的日本中国研究家。
徐静波
关键词:战前日本人
美国发达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何阻挡不了疫情被引量:4
2020年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导向为主的体系,其形成受国际政治地位和对外战略、国内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有清晰的霸权服务导向,在医疗应急方面还有些混乱,尤其是在这次疫情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声音和措施,经常有相互矛盾甚至是摩擦之处。
张家栋
理性解读“中国威胁论”被引量:1
2006年
赵可金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外交思维方式大国政治
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被引量:19
2007年
冷战结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差,世界各国害怕和厌恶美国对外政策的情绪明显加强。为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如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反美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词源考察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反美主义的确切含义和判断标准,认为当今世界并没有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对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表明,反美主义在本质上不过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反对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反美主义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美国的普遍主义政治理念以及霸权主义的外交混合在一起。因此,决定反美主义走向的关键是美国自身,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政治理念和霸权作风,反美主义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赵可金
关键词:反美主义霸权主义普遍主义美国外交
西方化与处境化——圣公会三位华人先驱牧师之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美国的中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1968年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中,曾把美国海外传教士称为"美国历史上看不见的人",以此来批评当时美国史界学对海外传教运动的忽视。然而与美国的海外传教士相比,中国基督教会的教牧人士则更被埋没。尤其是那些中国教会的先驱者和开拓者。
徐以骅
关键词:圣公会中国基督教中国教会美国史
日本公明党对华外交实践评析——兼及与对韩外交实践的比较
2018年
自1999年与自民党联合执政以来,公明党在日本内政外交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本的政党政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公明党成立以来的对华政策及其实践的发展演变加以梳理,分析得出公明党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友好、主要形式是派遣访华团促进交流、主要效果是在中日关系陷于困难之际起到特殊的沟通作用的结论。与此同时,与公明党的对韩政策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在慰安妇、冷战后东亚的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公明党秉持的基本方针及发挥的作用。致力于东亚和平,公明党任重道远。
胡令远蔡畅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党外交
战后中韩关内地区韩侨问题交涉述考
2007年
一、战后关内地区韩侨问题的初步交涉战后,与中国官方洽商保护韩侨方策,是韩国临时政府归国之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1945年8月24日,韩国临时政府金九主席向蒋介石提出的备忘录内第三、四、五、六条即为中国沦陷区韩国侨民问题,其基本内容是:其一是派遣工作同志进入沦陷区。
石源华
关键词:韩国光复军中韩中国官方
“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取向被引量:41
2017年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以"美国优先"为纲持续调整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经济民族主义"、"以实力保和平"等若干取向,战略态势上总体有所收缩,政策手段上以获取实利为导向。上述特点在美国亚太政策调整中也有所体现。特朗普政府倾向于"从中国看亚太",以"互惠"等为原则寻求推进"以结果为导向"的对华政策。在处理与亚太盟友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交易主义"思维和策略,将安全承诺更多视为"商品",对同盟的价值观基础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军事优先"成为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面对朝鲜核问题等地区安全挑战,美国更趋强化战略威慑。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仍未定型,未来发展将受到国内执政状况、热点问题走向、与亚太国家互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赵明昊
关键词:美国外交
话语、权力与“中国威胁”建构被引量:8
2002年
近年来,话语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在安全政治研究领域中引起人们日益广泛的兴趣。研究者们关注话语在安全政治中如何发挥作用,通过对文本/互为文本的研究揭示国家之间关系背后的社会建构过程,以及这一建构过程所具有的主体间含义特征。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安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话语分析为人们理解和说明安全政治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永涛
关键词:政治研究话语理论社会文化因素行为体
以科技共同体助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被引量:1
2024年
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打造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双方紧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建设安全、发展、人文、治理和科技五类伙伴关系。深化中阿科技合作、着力打造中阿科技共同体,是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助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关键所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近,都秉持“科技无国界”“科技多极化”“科技为民”等共同理念。中阿科技共同体建设要以技术转移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起点,以能源转型为重点,以数字赋能为动力,以人工智能为增量,以航空航天合作为“新边疆”。中阿科技共同体建设有助于中阿双方推动南南科技价值链重构,缩小南北科技鸿沟,促进人类科技进步。
孙德刚
关键词:中阿关系
共2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