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66 被引量:392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李绍勤陈华爽潘亚飞高艮亮鲁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对大螟幼虫的取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本文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测定了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取食、生长以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为食的大螟3龄和5龄幼虫的累计取食量和相对摄食率与对照相比都显著的减少。取食转Bt水稻后,大螟3龄和5龄幼虫体重均出现负增长。随着取食转基因水稻时间的延长,大螟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100%,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
- 郭文娟陆驰宇熊应强马鹤娟李绍勤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大螟取食存活
- 萝卜蚜端粒逆转录酶TERT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探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为研究对象,克隆其TERT基因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萝卜蚜TERT基因的CDS区长2658 bp,编码885个氨基酸,其二级结构含41个α-螺旋、60个卷曲螺旋。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萝卜蚜TERT基因与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的TERT基因关系最近,与桃蚜Myzus persicae、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TERT基因同源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ERT基因在萝卜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龄期及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成虫TER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高于1龄、2龄、3龄、4龄若虫;TERT基因在萝卜蚜腹部表达量最高,胸部次之,头部表达量最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ERT基因在萝卜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选择其同源性低的区域作为基因干扰或沉默的靶标区域,用来防治萝卜蚜在农业上造成的重大危害。
- 张鑫泽张慧杰周义成李昭王赫远朱智慧
- 关键词:端粒酶TERT萝卜蚜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生物防治
- 中华真地鳖六地理种群若虫生长发育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本文对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六个地理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华真地鳖体长与体宽呈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地理种群斜率(体形)存在差异。六个地理种群各龄若虫发育历期并不随龄期增长而延长。天津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显著大于其它种群,其它种群间除江苏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除天津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地理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大于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以上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不同地理种群间在形态和生物学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 胡玉伟朱芬谢永坚杨秋生潘悦雷朝亮
- 关键词:中华真地鳖种群发育历期
- 棉铃虫幼虫自相残杀习性与其龄期和食物营养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昆虫自相残杀行为可以促进特定病原体的传播,这在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自相残杀习性与其龄期及食物营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饲喂室内品系和野外品系的棉铃虫幼虫含不同Na+浓度的人工饲料,并在饲养至3龄、4龄、5龄和6龄时,将取食相同饲料的10头幼虫为一群组移入同一培养皿中,通过测定各处理幼虫存活率,评估幼虫龄期和饲料中的Na+含量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结果】当以3龄和4龄为群组的起始龄期时,棉铃虫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起始龄期为5龄和6龄的群组。此外,取食正常人工饲料的幼虫存活率最高,取食缺钠饲料时,幼虫存活率明显下降。最后,幼虫群组起始龄期和食物Na+含量对幼虫化蛹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结果说明,棉铃虫4和5龄幼虫与3和6龄幼虫相比,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更大,而Na+含量较低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础。
- 邓盼马伟华李国清
- 关键词:棉铃虫幼虫自相残杀幼虫龄期食物营养
- 甲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分别与辣根素原油混配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联合毒力
- 2010年
- 28℃下利用三角瓶熏蒸法测试了甲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分别与辣根素原油以1∶9、2∶8、3∶7、4∶6、5∶5、6∶4、7∶3、8∶2、9∶1体积比的配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在大多数配比中,甲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均对辣根素原油均具有不同的显著增效作用。最佳配比均为6∶4,共毒系数分别为165.63和176.86。在两种药剂与辣根素混配比例为8∶2和9∶1时,均表现出拮抗作用,其中辣根素与甲酸乙酯的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62.56、57.47,辣根素与乙酸乙酯混配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0.32、43.06。
- 高艮亮李金甫蔡万伦邱国强靳勇华红霞杨长举
- 关键词:甲酸乙酯乙酸乙酯联合毒力赤拟谷盗
- 实蝇类昆虫利用视觉和嗅觉定位寄主的分子基础及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在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成功定位寄主植物决定其食性及生态位。实蝇类昆虫是世界范围内分布的重要果蔬害虫,在定位寄主植物过程中,实蝇视觉和嗅觉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寄主颜色和气味模拟的诱捕装置能够有效诱杀实蝇,但诱杀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本文对实蝇类昆虫视觉、嗅觉定位寄主植物的行为和相关分子基础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有关的应用成果,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建立实蝇类害虫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 高秉丽王浩然王耀辉徐鹏辉牛长缨
- 关键词:实蝇视觉嗅觉绿色防控
- 不同光环境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条件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生长发育存活的影响,探讨影响粘虫生存的关键光环境因子,揭示昆虫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粘虫发生分布情况进行准确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特定波长和光强的LED灯作为供试光源,以不同发育阶段粘虫为供试昆虫,测定10种供试光源条件下粘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与发育情况。【结果】365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卵孵化率,比对照组卵孵化率降低了50.33%;420 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幼虫存活率、幼虫化蛹率和蛹羽化率,且能延长幼虫期和蛹期,比对照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蛹羽化率分别降低了72.00%、65.67%和72.87%,比对照组幼虫期和蛹期分别延长了12 d和11.4 d;420 nm和460 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成虫存活率,比对照组成虫存活率分别降低了44.44%%和40.00%。【结论】光强1000lx,波长365、420、460 nm的光环境能够抑制粘虫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粘虫生存。
- 桑文董婉君黄求应朱芬王小平郭墅濠雷朝亮
- 关键词:粘虫生长发育存活
- UVA辐射对赤拟谷盗表皮超微结构影响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18年
- 紫外线A(UVA)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子。表皮是生物抵御UV的第一道防线,海洋生物、高等植物和人能通过改变表皮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抵抗UV辐射。通过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赤拟谷盗的幼虫遭受2 h或4 h的UVA辐照后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幼虫表皮的分泌物增加,外表皮增厚,外表皮的电子致密区增大,但内表皮细胞核,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形态没有受到UVA辐射的影响。这说明赤拟谷盗可通过改变表皮细胞结构抵御UVA损伤。
- 刘燕梅于琳SHAUKAT Ali雷朝亮邱宝利桑文
- 关键词:表皮紫外线A赤拟谷盗
- 大猿叶虫滞育进程中成虫内生殖系统的形态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以成虫在土壤中滞育越冬和越夏。本研究通过解剖大猿叶虫非滞育成虫,观察描述了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并绘制了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模式图。对滞育初期、滞育期间、滞育解除后未取食和滞育解除后取食成虫解剖显示,滞育初期,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几乎与羽化初期成虫一致。滞育期间雄成虫的附腺和射精管亦不发达,滞育解除后未取食雄成虫的附腺膨大且粗于输精管,射精管略膨大,取食雄成虫的射精管呈不透明淡桔黄色。滞育期间雌成虫的卵巢小,略大于滞育初期卵巢,少数卵巢小管的基部可见具卵黄原沉淀的卵粒。滞育解除后未供食雌成虫卵巢明显膨大可见大量成形卵粒,部分卵粒可见卵黄原沉淀;取食雌成虫的卵巢膨大,可见大量成熟卵粒,侧输卵管和总输卵管中可见待产的卵。作者认为,大猿叶虫成虫在滞育期间能够缓慢发育,部分滞育前积累的代谢物质被用于滞育后发育,但只有经过取食,成虫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
- 周兴苗丁楠雷朝亮王小平
- 关键词:大猿叶虫滞育滞育解除
- 肚倍蚜LAC-1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1年
-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扩增得到肚倍蚜体内的1型漆酶基因(LAC-1)。基因全长为2 327 bp包含1 77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5′和3′末端非翻译区域(UTR)分别为449 bp和105 bp。根据序列推导出该基因由59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理论分子质量约为67 ku,等电点为6.31,该序列具有4个氨基酸保守区:HWHGHH、THFWHSH、HPFHLHGH和WLFHCHIEFH。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扩增出的基因与其他昆虫LAC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 李芒雷朝亮
- 关键词:肚倍蚜漆酶CDNA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