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5,863 被引量:37,568H指数:61
相关作者:易杨华郑汉臣张汉明陈盛新苏中武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12篇期刊文章
  • 825篇会议论文
  • 24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领域

  • 4,828篇医药卫生
  • 245篇理学
  • 241篇文化科学
  • 233篇生物学
  • 230篇化学工程
  • 141篇农业科学
  • 31篇经济管理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机械工程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语言文字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22篇药物
  • 520篇活性
  • 460篇学成
  • 454篇中药
  • 454篇化学成分
  • 394篇细胞
  • 370篇色谱
  • 264篇相色谱
  • 258篇肿瘤
  • 256篇教学
  • 225篇药理
  • 218篇色谱法
  • 214篇液相色谱
  • 209篇抗真菌
  • 202篇高效液相
  • 196篇药学
  • 188篇高效液相色谱
  • 186篇蛋白
  • 185篇制剂
  • 175篇植物

机构

  • 5,76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84篇福建中医药大...
  • 92篇上海交通大学
  • 89篇中国人民解放...
  • 67篇沈阳药科大学
  • 49篇复旦大学
  • 47篇中国药科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同济大学
  • 38篇沈阳军区总医...
  • 3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2篇上海市食品药...
  • 31篇上海医药工业...
  • 30篇卫生部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8篇解放军第41...
  • 27篇南京军区南京...
  • 25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90篇秦路平
  • 281篇柴逸峰
  • 251篇姜远英
  • 245篇张卫东
  • 202篇郑汉臣
  • 196篇吴玉田
  • 186篇范国荣
  • 176篇张万年
  • 174篇易杨华
  • 156篇高申
  • 154篇张汉明
  • 152篇钟延强
  • 143篇陈海生
  • 136篇吴秋业
  • 135篇陈盛新
  • 126篇苏中武
  • 126篇周有骏
  • 125篇陈万生
  • 124篇曹永兵
  • 124篇黄宝康

传媒

  • 848篇药学实践杂志
  • 7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90篇中草药
  • 183篇药学服务与研...
  • 173篇药学学报
  • 153篇中国药学杂志
  • 122篇解放军药学学...
  • 120篇中国中药杂志
  • 109篇中国医药工业...
  • 100篇中药材
  • 83篇药学教育
  • 76篇中国药物化学...
  • 73篇中国医院药学...
  • 64篇药物分析杂志
  • 56篇中国药房
  • 51篇时珍国医国药
  • 51篇中国真菌学杂...
  • 50篇中成药
  • 43篇中国海洋药物
  • 38篇药学情报通讯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3篇2020
  • 31篇2019
  • 124篇2018
  • 161篇2017
  • 209篇2016
  • 203篇2015
  • 195篇2014
  • 223篇2013
  • 261篇2012
  • 269篇2011
  • 268篇2010
  • 287篇2009
  • 253篇2008
  • 261篇2007
  • 220篇2006
  • 231篇2005
5,8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夷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炎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辛夷挥发油成分,并采用基于三维投影图(3D-LPG)的潜变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进行了解析,从而使定性鉴别出的化合物由原来直接由NIST检索的65个增加至8...
亓云鹏曲丽萍柴逸峰范国荣吴玉田
关键词:挥发油GC-MSHELP代谢组学
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工艺。方法以总二萜和尾叶香茶菜丙素含量为指标,通过静、动态吸附、解析试验对7种树脂进行筛选;对吸附液浓度、上样流速、洗脱剂pH值、洗脱剂流速及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考察工艺稳...
马瑞丽李敏徐秀泉汤建陈海生
关键词:尾叶香茶菜大孔吸附树脂
文献传递
重组huM CP-1融合蛋白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溶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huMCP-1)融合蛋白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溶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uMCP-1单独或与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的单核细胞溶瘤活性。结果:10 μg/m l的重组huMCP-1可促进人单核细胞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 和人结肠癌细胞Hce-8693 的体外溶瘤活性(P< 0.01)。100 U/m l的IFNγ与1 μg/m l的重组huMCP-1 在增强单核细胞对SGC-7901 和Hce-8693 细胞的溶瘤作用方面具有协同作用(P< 0.05)。100 U/m lTNF可分别与0.1 或1 μg/m l重组huMCP-1协同增强单核细胞的溶瘤作用(P< 0.01)。结论:huMCP-1单独或与TNF、IFNγ协同作用可增强单核细胞的体外溶瘤活性。
王汉涛郭葆玉谈冶雄屠岳王元和孟荣贵
关键词:单核细胞肿瘤
美国药学专业形成的历史与发展
1999年
金进陈盛新
关键词:药学专业药学教育药师药物治疗
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通过对药理作用机制的综述,提出了今后应该运用高通量筛选法、基因芯片技术、反义技术等药理学中的新发法、新技术来进一步明确增生性瘢痕药物作用的靶点,特别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理作用明确的活性单体是药学工作者今后开发研制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药物剂型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了可以设计一些控、缓释制剂以及以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制剂,特别提出把巴布剂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的思路;通过对临床应用局限性的综述,提出了不同单味中药中的活性单体所组成的复方新剂型的药物是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发展新方向的观点。
万鲲高申王世岭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中药疗法剂型
红花种质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郭美丽姜伟张志珍张戈毛积芳殷明苏中武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
RP-HPLC法同时测定知母黄柏药对中新芒果苷、芒果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RP-HPLC同时测定知母黄柏药对中新芒果苷、芒果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反相柱(5μm,250mm×4.6mm,Dkima),流动相为乙腈-33mmol/L磷酸二...
易博孙赫原源孙连娜陈万生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知母黄柏芒果苷盐酸小檗碱
文献传递
肝动脉栓塞用顺铂白蛋白微球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按正交设计筛选乳化热固化法制备顺铂白蛋白微球的最佳工艺,并对影响微球粒径大小和体外释药速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微球粒径范围为50.8~256μm。平均粒径为148.46μm,药物含量为51.16%(W/W)。兔肝动脉栓塞后,与对照组相比铂的分布半衰期延长336%,消除半衰期延长123%,体内最高血浓仅为对照组的30%。肝组织顺铂量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药物量明显降低(P<0.05),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表明顺铂白蛋白微球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兔体内药物吸收分数呈显著相关(P<0.01)。
钟延强蒋雪涛孙其荣张国庆王义
关键词:顺铂白蛋白微球肝动脉栓塞药代动力学
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为250mg)和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复方试验药物(给药剂量为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250mg)。采用HPLC—ESI—MS/MS和HPLC-荧光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63±38.49)ng/ml,AUC0-∞为(5648.71±871.68)ng·h/ml,联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43±37.97)ng/ml,AUC0-∞。为(5751.60±924.49)ng·h/ml;单用厄贝沙坦cmax为(2623.56±198.65)ng/ml,AUC0-∞。为(10327.5.3±1522.58)ng·h/ml,联用厄贝沙坦cmax为(2345.61±42.32)ng/ml,AUG0-∞。为(10217.12±1239.13)ng·h/ml。故与两种药物分别使用的情况相比,联用时的cmax、AUC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不存在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仲向平陈怡高守红范国荣
关键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药动学
国产母菊精油的成分分析被引量:9
1990年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syn.M.recutita L.)中的精油成分进了分析,鉴定出24种成分;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母菊鲜花序,干花序及日内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中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
郑汉臣陈海生
关键词:精油色谱法
共5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