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97 被引量:1,575 H指数:21 相关作者: 韩奎峰 张克 牛海鹏 曹文 王栋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矿业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更多>>
北斗广播星历轨道及钟差精度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随着北斗系统快速发展,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在煤矿测量领域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适应性。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及其数据处理策略,推导由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计算卫星速度的公式。对广播星历轨道误差及钟差精度统计分析并与GPS对比,结果表明:北斗卫星与GPS卫星规律类似,径向精度优于法向和切向,其速度误差均<1 mm/s,与GPS精度相当,钟差预报精度相比于GPS较差,在100 ns左右;GEO卫星径向RMS均优于2 m,三维RMS一般在5~10 m;MEO和IGSO卫星的广播星历精度与GPS相当,径向RMS一般优于0.5 m,三维RMS均优于5 m,大部分优于2 m。 郭忠臣 高井祥 曹新运关键词:广播星历 钟差 基于问卷调查的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土地资源领域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查发现土地各方向技术领先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且"基本农田质量提升模式与等级认定技术"受到最大关注;(2)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土地领域科技水平处于总体跟踪、局部领先阶段,专家评分集中在70分左右(百分制);(3)土地领域前沿技术包括土地整治、调查、规划等技术方向先进的工程装备、方法与理念,未来科技需求以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深化土地改革事业的成套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为主。研究结论:(1)当前中国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呈现:"特色鲜明、局部领先、整体跟踪、落后需求"特征;(2)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比,中国当前土地技术差距指数在55—67之间,落后于领先水平10—15年,导致差距的第一制约因素为政策环境,第二制约因素为科研经费投入。 李效顺 卞正富 杨永均 汤傲 邱哲宁关键词:土地管理 资源领域 问卷调查 测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面向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借助中国矿业大学特色测绘学科及相关优势平台,探索空间与国土资源信息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培养具有空间与国土资源信息采集、分析与综合利用能力的高素质国际人才,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高井祥 李增科 王坚 唐艳梅关键词:国际化教学 老采空区残留空洞空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2016年 老采空区残留空洞空隙是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重复开采地表移动预测等的关键因素,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对前苏联岩体内部实测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覆岩移动变形与工作面位置的关系,通过不同高度、工作面不同位置覆岩下沉差异,得到采空区空洞空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竖直方向上,距工作面顶板越远,残留空洞空隙量越小,空洞空隙主要出现在顶板上方0.4倍开采深度的范围内;在水平方向上,距离工作面开采边界越远,残留空洞空隙量越小,空洞空隙量与采厚比和离工作面边界距离呈对数或线性分布。在假定空洞空隙随距工作面距离线性分布的基础上,给出了空洞空隙估算模型,为老采空区残余移动变形计算和重复采动分析老采空区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方法。 张宏贞 邓喀中 顾伟关键词:老采空区 基于D-InSAR技术进行煤矿开采与环境灾害监测的系统建设方案 被引量:5 2010年 星载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有效监测地面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煤矿开采、国土环境与灾害的发展变化往往伴随着地面的微小形变。通过煤矿沉降监测的试验结果,总结出一种利用D-InSAR技术构建对于煤矿开采、沉降与环境灾害监测的有效应用与分析系统方案。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煤矿的开采控制、次生灾害预防、国土环境的变化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王润峰 赵英志关键词:D-INSAR 地面沉降监测 GIS 煤矿开采 灾害预防 基于几何聚类指纹库的约束KNN室内定位模型 被引量:53 2014年 针对室内环境基于RSSI定位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以几何信息改进基于指纹库的KNN定位算法。根据室内几何布局建立了聚类指纹库,提出了表征点位几何特性的点散发性强度(geometric strength of sporadic,GSS)概念。利用最邻近样本点的GSS判别移动终端所在参考点RP控制网结构以动态选择KNN关键参数K,构建最佳多边形为约束准则自适应选取后K-1个邻近点,建立了基于几何聚类指纹库的约束加权KNN室内定位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定位模型可以更好地估计终端位置信息,其中几何聚类指纹库是改善定位准确性的关键,约束KNN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定位精度。 刘春燕 王坚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质量控制的体系框架 被引量:13 2013年 为保障固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控制效果,采用理论、实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系统的分析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质量影响因素和岩层移动控制机理基础上,从岩层移动控制理论、充填质量设计、充填质量控制和充填质量效果监测角度,提出了固体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详细研究了框架中以采定充、夯实应力和充填质量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充采比定量模型以及夯实应力的估算公式,构建了井下固体充填质量监测系统。将提出的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应用于平煤十二矿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王磊 王磊 张鲜妮 郭广礼关键词:固体充填 岩层移动 山区采动地表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014年 为客观预测山区采动地表裂缝的位置和宽度,在分析地表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以主断面上等坡度的坡段为研究对象,并以山区地表下沉、水平移动预计值为主要参数,按照矢量分解与合成法则求取坡段变形预计值,将岩土力学中的临界变形值作为地表起裂判据,进而确定采动裂缝出现的坡段及单位长度内地表裂缝宽度,最后分析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山西古交嘉乐泉煤矿1208~1210对拉工作面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坡段变形预测值和变形分布规律与实际符合较好,出现裂缝的坡段与现场勘查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韩奎峰 康建荣 王正帅 吴侃关键词:地表裂缝 煤矿塌陷区 西部矿区土(草)地退化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以乌海市为例 被引量:4 2016年 土地退化作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难题,一直引起政府广泛关注,尤其是矿区土地退化问题更为突出,也是学者研究热点和政策治理难点。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选择乌海矿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理论分析判断,西部矿区土地(草地)退化是区域气候、地貌、地质、水资源、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矿产开采、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等人为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环境变化是其退化的外部条件,人为经济因素往往是驱动其退化的内因;第二,实证结果显示,引起乌海矿区草地退化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与煤炭开采、地区水分条件、地区干旱程度,其弹性系数和影响敏感度分别为-0.138、0.016和-0.017,验证了理论上的分析判断结果;第三,深入分析发现,乌海矿区土地退化对各指标的敏感程度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0.174)、固定资产投资(-0.174)、煤炭开采面积(-0.173)、人口数量(-0.173)、煤炭开采量(-0.158)、日照时数(0.127)、降水量(0.069)、城镇化率(-0.059)、平均相对湿度(-0.043)和年平均气温(0.031)。由此建议,矿区土退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政策创新方向,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限制煤炭开采面积及产量等调控其主导驱动因素,从而扭转矿区土(草)地退化日益严重的态势。 汤傲 李效顺 闫庆武关键词:实证分析 基于监督等距映射高光谱遥感影像降维 被引量:1 2012年 在面向分类的高光谱遥感数据降维过程中,考虑到高光谱遥感数据内在的非线性结构和传统流形学习非监督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监督等距映射方法(S-Isomap)。方法基于类间距离大于类内距离的思想,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样本的初始类别标签,采用新距离搜寻数据点的K近邻,进而实施等距映射降维。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优于传统Isomap。 钱进 邓喀中 范洪冬 刘冬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