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923 被引量:32,353H指数:52
相关作者:李士伦王健王世彬李颖川黄炳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50篇期刊文章
  • 491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4,4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673篇天文地球
  • 239篇理学
  • 223篇化学工程
  • 191篇金属学及工艺
  • 7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5篇建筑科学
  • 50篇矿业工程
  • 4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7篇机械工程
  • 24篇经济管理
  • 21篇文化科学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电子电信
  • 11篇水利工程
  • 8篇电气工程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生物学
  • 4篇冶金工程

主题

  • 641篇气藏
  • 595篇压裂
  • 585篇储层
  • 540篇钻井
  • 537篇油藏
  • 449篇页岩
  • 400篇平井
  • 392篇水平井
  • 366篇低渗
  • 349篇盆地
  • 279篇气井
  • 272篇油田
  • 265篇砂岩
  • 258篇低渗透
  • 245篇值模拟
  • 244篇数值模拟
  • 230篇地层
  • 207篇盐岩
  • 206篇碳酸盐岩
  • 203篇碳酸

机构

  • 5,84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168篇中国石油天然...
  • 879篇中国石油
  • 357篇中国石化
  • 26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5篇成都理工大学
  • 99篇中国石油西南...
  • 85篇中海石油(中...
  • 63篇川庆钻探工程...
  • 5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4篇中海石油(中...
  • 49篇中国石油化工...
  • 43篇中海油能源发...
  • 40篇长江大学
  • 38篇海洋石油高效...
  • 35篇重庆科技学院
  • 35篇中海油研究总...
  • 32篇中国石油天然...
  • 30篇中国石油塔里...
  • 29篇中联煤层气有...

作者

  • 263篇康毅力
  • 223篇赵金洲
  • 219篇郭建春
  • 204篇孟英峰
  • 193篇李皋
  • 176篇郭平
  • 172篇张烈辉
  • 159篇刘向君
  • 152篇游利军
  • 137篇梁利喜
  • 130篇张智
  • 128篇练章华
  • 121篇熊健
  • 119篇李晓平
  • 117篇孙雷
  • 117篇叶仲斌
  • 109篇蒲万芬
  • 109篇郭小阳
  • 107篇李勇明
  • 97篇谭秀成

传媒

  • 446篇西南石油大学...
  • 310篇天然气工业
  • 199篇油气藏评价与...
  • 186篇科学技术与工...
  • 18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55篇钻采工艺
  • 145篇油田化学
  • 141篇断块油气田
  • 11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1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06篇应用化工
  • 106篇石油钻探技术
  • 97篇钻井液与完井...
  • 94篇石油钻采工艺
  • 86篇油气地质与采...
  • 84篇石油天然气学...
  • 82篇大庆石油地质...
  • 79篇岩性油气藏
  • 76篇石油学报
  • 72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52篇2025
  • 116篇2024
  • 250篇2023
  • 271篇2022
  • 271篇2021
  • 246篇2020
  • 286篇2019
  • 295篇2018
  • 323篇2017
  • 372篇2016
  • 444篇2015
  • 439篇2014
  • 432篇2013
  • 376篇2012
  • 361篇2011
  • 297篇2010
  • 312篇2009
  • 256篇2008
  • 289篇2007
  • 152篇2006
5,9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非平衡过程元素硫沉积对高含硫气藏储层伤害研究
元素硫沉积是高含硫气藏开发有别于常规气藏开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当地层压力下降时,元素硫溶解度下降使其沉积下来,沉积的元素硫会堵塞地层,从而降低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定量研究硫沉积对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首先建立了...
杨学锋杜志敏钟兵郭肖
关键词:元素硫沉积地层伤害高含硫气藏
文献传递
碳酸盐岩酸化压裂CO_2量的计算被引量:4
2013年
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沿裂缝壁面岩石流动反应,生成大量CO2。这些CO2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部分游离于裂缝内,气相物质的存在对酸液流动反应过程具有重要影响。CO2的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为7.37 MPa,在储层条件下游离CO2一般处于超临界状态。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与相平衡原理,文中总结了酸化压裂过程中CO2生成量、溶解量以及超临界游离CO2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酸-岩反应生成的CO2数量巨大,其中小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绝大部分以超临界状态游离在裂缝中,需考虑其对酸液流动反应和裂缝延伸的影响。
侯博恒施松杉
关键词:酸化压裂CO2碳酸盐岩
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测量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抗拉强度和胶结强度,分别设计了测量两个力学参数的新方法,通过对6套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实验测量和对比分析,发现新方法对储气库固井水泥石测量效果更佳,测量值更具合理性。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抗拉强度值大致分布在1.5~3.5 MPa,与抗压强度之比分布在7%~13%,水泥石力学改性对抗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低密度水泥石的纵向胶结强度大致为0.7~1.5 MPa,正常密度水泥石大致为1.5~2.5 MPa,强度远超过支撑套管重量的要求,水泥环受套管作用而破坏的危险点不在纵向上而是在横向上。
刘健郭小阳李早元
关键词:固井抗拉强度胶结强度
两种油田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DES和ODES的性能被引量:7
2016年
为揭示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征,对棕榈酸二乙醇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钠(PDES)和油酸二乙醇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钠(ODES)两种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ES和ODE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1.14×10-3、6.67×10-4mol/L,相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8.40和35.68 m N/m;随着温度和矿化度升高,ccmc逐渐减小,γcmc逐渐降低。DPES和ODES的Krafft点均低于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为17℃和14℃,浊点均大于110℃,溶解性好,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性能。质量分数0.5%的PEDS和ODES在Na+浓度为100 g/L或Ca2+浓度为4 g/L的矿化水溶液中均未出现沉淀,表现出了极强的耐盐性能。
陈欣周明夏亮亮张灵乔欣江万雄
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耐温抗盐
顺北油田破碎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被引量:31
2020年
针对顺北油田多口井钻遇破碎地层时发生坍塌掉块、阻卡频繁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地质研究、钻井液对策和室内优化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发现,破碎地层岩性为非黏土矿物,钻井液或滤液侵蚀后使自发育孔缝网易增压连通,使层理界面黏合力降低,单元变得松散,进而诱发大规模剥落掉块和坍塌卡钻等。在岩性组成无黏土矿物但应力集中且地层破碎的基础上,实现亚微米-微米级(0.1~100μm)全面有效封堵,遏制钻井液或滤液侵入井周地层孔缝,保证钻井液具有高效携岩性,是破碎地层钻井液稳定井壁的关键。以原四开抗高温聚磺钻井液为基础,进行室内配方优化,研发了适合破碎地层的井壁稳定钻井液。四开应用全程未出现掉块阻卡等钻井事故,安全顺利钻达设计井深8014 m,创该区块储层段钻时最短记录。顺北Y井现场应用表明,井壁稳定钻井液性能优异,可防止破碎地层坍塌失稳,推广意义重大。
李成白杨于洋许晓晨范胜罗平亚
关键词:井壁稳定钻井液防塌破碎地层
高温高产气井冲蚀对油管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针对高温超深井在高产携砂生产工况下易造成管柱完整性失效的问题,基于现有管柱结构完整性标准的不足进行了管柱冲蚀工况与载荷风险双重作用的管柱完整性研究,建立油管抗冲蚀能力判别式,利用冲蚀预测模型和剩余强度理论建立冲蚀后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得到组合油管安全系数和极限服役寿命,优选高温高产气井油管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产量一定时,油管下部适当选用内径大、壁厚较薄的组合油管可降低临界冲蚀流量,提高油管抗冲蚀能力;相比改变组合油管上部壁厚,改变下部油管壁厚能明显提高抗冲蚀能力,即增加下部油管壁厚至12.70 mm,冲蚀速率可以达到最大值1.105 mm/a;不同壁厚“5+5”组合油管的计算结果建议优选“5(壁厚为12.70 mm)+5(壁厚为11.10、9.19 mm)”的组合结构油管,以保障油田安全高效生产。
张智冯潇霄向世林
关键词:冲蚀磨损生产管柱
不同冷却时间对高温花岗岩可钻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研究高温后花岗岩的可钻性和微观损伤变化,同时也为了研究高温后不同冷却时间对可钻性的影响,对高温热处理后的花岗岩冷却不同时间(2,4,24,48 h),通过可钻性实验和铸体薄片鉴定,得到高温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同时也得到不同冷却时间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在热处理不超过500℃和自然冷却2 h的约束下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可钻性级值,在冷却4,24,48 h后,高温对可钻性的影响表现为3个阶段(第一次劣化阶段、强化阶段、第二次劣化阶段)。微裂纹产生的位置及数量影响着岩石抵抗破碎的难易程度,400℃热处理后花岗岩内部微裂纹开始显著增加,当石英颗粒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时,花岗岩的可钻性显著降低。100℃热处理后同时冷却不超过4 h会显著影响花岗岩的可钻性,200~400℃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可钻性级值会随着冷却时间(4~48 h)的继续增加显著增加,500℃对花岗岩产生的损伤是不可恢复的,600℃已经完全使花岗岩劣化。弄清高温和冷却时间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可以为干热岩资源的高效开采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陈帅石祥超高雷雨唐杨李清鲮
关键词:高温花岗岩可钻性
致密砂岩不同有效应力加载方式的声学响应
地层中的纵波、横波及其二者的比值是表征岩石弹性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然而,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复杂使得两种有效应力加载方式下表现的声学性质存在差异.为了探究加载方式对声波传播的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典型致密...
白佳佳康毅力游利军闫霄鹏梁李
关键词:油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应力加载方式
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凝析油气储层中,毛细凝聚作用会影响凝析气的露点,孔隙越细小,毛细凝聚作用越强。低渗凝析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储层要发生变形,平均孔隙半径会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毛细凝聚作用会增强。对此,首先建立了平均孔隙半径随有效应力变化的动态模型;接着基于常规相平衡理论和Kelvin方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毛细凝聚和介质变形的露点压力预测模型;最后作了实例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作用对露点的影响比在无变形的介质中强,对低渗透变形介质而言,毛细凝聚作用对上露点压力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对下露点压力的影响较显著,应当考虑。
杨小松孙雷孙良田章成东严文德
关键词:凝析油气田露点毛细管应力
稠油中胶质稳定分散沥青质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ata电位分析了3种稠油沥青质、胶质颗粒表面杂原子官能团的类型、含量及其溶液ζ电位;通过13C-NMR、荧光光谱分析定量确定了3种胶质缩合芳环、烷基侧链结构参数及其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 is)测定添加胶质前后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浓度的变化进而分析了不同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作用;以此探讨胶质电性质及分子结构参数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沥青质/胶质在有机溶剂中所带电荷来自表面金属阳离子的离解和酸、碱性官能团去质子作用.根据胶质对沥青质的稳定情况,带同种电荷的沥青质对胶质形成的电荷库仑排斥力对胶质在其表面的吸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沥青质/胶质间缩合芳环产生的范德华力大于库仑排斥力.胶质分子结构参数是影响沥青质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质缩合芳环和烷基侧链结构越多,极性越大,分散稳定沥青质效果越好;沥青质极性越大,其受胶质影响的分散指数越高.
程亮李纪晖孙晨
关键词:稠油胶质沥青质
共5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