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923 被引量:32,353 H指数:52 相关作者: 李士伦 王健 王世彬 李颖川 黄炳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考虑非平衡过程元素硫沉积对高含硫气藏储层伤害研究 元素硫沉积是高含硫气藏开发有别于常规气藏开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当地层压力下降时,元素硫溶解度下降使其沉积下来,沉积的元素硫会堵塞地层,从而降低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定量研究硫沉积对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首先建立了... 杨学锋 杜志敏 钟兵 郭肖关键词:元素硫沉积 地层伤害 高含硫气藏 文献传递 碳酸盐岩酸化压裂CO_2量的计算 被引量:4 2013年 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沿裂缝壁面岩石流动反应,生成大量CO2。这些CO2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部分游离于裂缝内,气相物质的存在对酸液流动反应过程具有重要影响。CO2的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为7.37 MPa,在储层条件下游离CO2一般处于超临界状态。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与相平衡原理,文中总结了酸化压裂过程中CO2生成量、溶解量以及超临界游离CO2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酸-岩反应生成的CO2数量巨大,其中小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绝大部分以超临界状态游离在裂缝中,需考虑其对酸液流动反应和裂缝延伸的影响。 侯博恒 施松杉关键词:酸化压裂 CO2 碳酸盐岩 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测量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抗拉强度和胶结强度,分别设计了测量两个力学参数的新方法,通过对6套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实验测量和对比分析,发现新方法对储气库固井水泥石测量效果更佳,测量值更具合理性。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抗拉强度值大致分布在1.5~3.5 MPa,与抗压强度之比分布在7%~13%,水泥石力学改性对抗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低密度水泥石的纵向胶结强度大致为0.7~1.5 MPa,正常密度水泥石大致为1.5~2.5 MPa,强度远超过支撑套管重量的要求,水泥环受套管作用而破坏的危险点不在纵向上而是在横向上。 刘健 郭小阳 李早元关键词:固井 抗拉强度 胶结强度 两种油田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DES和ODES的性能 被引量:7 2016年 为揭示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征,对棕榈酸二乙醇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钠(PDES)和油酸二乙醇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钠(ODES)两种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ES和ODE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1.14×10-3、6.67×10-4mol/L,相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8.40和35.68 m N/m;随着温度和矿化度升高,ccmc逐渐减小,γcmc逐渐降低。DPES和ODES的Krafft点均低于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为17℃和14℃,浊点均大于110℃,溶解性好,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性能。质量分数0.5%的PEDS和ODES在Na+浓度为100 g/L或Ca2+浓度为4 g/L的矿化水溶液中均未出现沉淀,表现出了极强的耐盐性能。 陈欣 周明 夏亮亮 张灵 乔欣 江万雄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 耐温抗盐 顺北油田破碎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31 2020年 针对顺北油田多口井钻遇破碎地层时发生坍塌掉块、阻卡频繁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地质研究、钻井液对策和室内优化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发现,破碎地层岩性为非黏土矿物,钻井液或滤液侵蚀后使自发育孔缝网易增压连通,使层理界面黏合力降低,单元变得松散,进而诱发大规模剥落掉块和坍塌卡钻等。在岩性组成无黏土矿物但应力集中且地层破碎的基础上,实现亚微米-微米级(0.1~100μm)全面有效封堵,遏制钻井液或滤液侵入井周地层孔缝,保证钻井液具有高效携岩性,是破碎地层钻井液稳定井壁的关键。以原四开抗高温聚磺钻井液为基础,进行室内配方优化,研发了适合破碎地层的井壁稳定钻井液。四开应用全程未出现掉块阻卡等钻井事故,安全顺利钻达设计井深8014 m,创该区块储层段钻时最短记录。顺北Y井现场应用表明,井壁稳定钻井液性能优异,可防止破碎地层坍塌失稳,推广意义重大。 李成 白杨 于洋 许晓晨 范胜 罗平亚关键词:井壁稳定 钻井液 防塌 破碎地层 高温高产气井冲蚀对油管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针对高温超深井在高产携砂生产工况下易造成管柱完整性失效的问题,基于现有管柱结构完整性标准的不足进行了管柱冲蚀工况与载荷风险双重作用的管柱完整性研究,建立油管抗冲蚀能力判别式,利用冲蚀预测模型和剩余强度理论建立冲蚀后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得到组合油管安全系数和极限服役寿命,优选高温高产气井油管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产量一定时,油管下部适当选用内径大、壁厚较薄的组合油管可降低临界冲蚀流量,提高油管抗冲蚀能力;相比改变组合油管上部壁厚,改变下部油管壁厚能明显提高抗冲蚀能力,即增加下部油管壁厚至12.70 mm,冲蚀速率可以达到最大值1.105 mm/a;不同壁厚“5+5”组合油管的计算结果建议优选“5(壁厚为12.70 mm)+5(壁厚为11.10、9.19 mm)”的组合结构油管,以保障油田安全高效生产。 张智 冯潇霄 向世林关键词:冲蚀磨损 生产管柱 不同冷却时间对高温花岗岩可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研究高温后花岗岩的可钻性和微观损伤变化,同时也为了研究高温后不同冷却时间对可钻性的影响,对高温热处理后的花岗岩冷却不同时间(2,4,24,48 h),通过可钻性实验和铸体薄片鉴定,得到高温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同时也得到不同冷却时间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在热处理不超过500℃和自然冷却2 h的约束下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可钻性级值,在冷却4,24,48 h后,高温对可钻性的影响表现为3个阶段(第一次劣化阶段、强化阶段、第二次劣化阶段)。微裂纹产生的位置及数量影响着岩石抵抗破碎的难易程度,400℃热处理后花岗岩内部微裂纹开始显著增加,当石英颗粒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时,花岗岩的可钻性显著降低。100℃热处理后同时冷却不超过4 h会显著影响花岗岩的可钻性,200~400℃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可钻性级值会随着冷却时间(4~48 h)的继续增加显著增加,500℃对花岗岩产生的损伤是不可恢复的,600℃已经完全使花岗岩劣化。弄清高温和冷却时间对花岗岩可钻性的影响,可以为干热岩资源的高效开采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陈帅 石祥超 高雷雨 唐杨 李清鲮关键词:高温 花岗岩 可钻性 致密砂岩不同有效应力加载方式的声学响应 地层中的纵波、横波及其二者的比值是表征岩石弹性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然而,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复杂使得两种有效应力加载方式下表现的声学性质存在差异.为了探究加载方式对声波传播的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典型致密... 白佳佳 康毅力 游利军 闫霄鹏 梁李关键词:油气田 致密砂岩储层 有效应力 加载方式 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在凝析油气储层中,毛细凝聚作用会影响凝析气的露点,孔隙越细小,毛细凝聚作用越强。低渗凝析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储层要发生变形,平均孔隙半径会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毛细凝聚作用会增强。对此,首先建立了平均孔隙半径随有效应力变化的动态模型;接着基于常规相平衡理论和Kelvin方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毛细凝聚和介质变形的露点压力预测模型;最后作了实例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作用对露点的影响比在无变形的介质中强,对低渗透变形介质而言,毛细凝聚作用对上露点压力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对下露点压力的影响较显著,应当考虑。 杨小松 孙雷 孙良田 章成东 严文德关键词:凝析油气田 露点 毛细管 应力 稠油中胶质稳定分散沥青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ata电位分析了3种稠油沥青质、胶质颗粒表面杂原子官能团的类型、含量及其溶液ζ电位;通过13C-NMR、荧光光谱分析定量确定了3种胶质缩合芳环、烷基侧链结构参数及其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 is)测定添加胶质前后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浓度的变化进而分析了不同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作用;以此探讨胶质电性质及分子结构参数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沥青质/胶质在有机溶剂中所带电荷来自表面金属阳离子的离解和酸、碱性官能团去质子作用.根据胶质对沥青质的稳定情况,带同种电荷的沥青质对胶质形成的电荷库仑排斥力对胶质在其表面的吸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沥青质/胶质间缩合芳环产生的范德华力大于库仑排斥力.胶质分子结构参数是影响沥青质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质缩合芳环和烷基侧链结构越多,极性越大,分散稳定沥青质效果越好;沥青质极性越大,其受胶质影响的分散指数越高. 程亮 李纪晖 孙晨关键词:稠油 胶质 沥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