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古远清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90年代的台湾文学生产
- 2004年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企图利用语言的分裂为推行台独服务,这是不得人心的。
- 古远清
- 关键词:台湾文学政治小说
-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批评群体
- 2004年
- 首届文代会 ,是确立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规范的“一元”的定格会议。在这种精神指引下 ,驰骋在文坛的大部分是阐述和捍卫政治绝对权威文艺观点或转述文艺政策精神的主流评论家 ,另有少部分不愿接受“一元”指导而偏离规范的非主流评论家。进入新时期以后 ,出现了思维空间高度拓展 ,文艺观念大幅度更新的新潮评论家。他们不是批评流派 ,只是批评群体。
- 古远清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批评意识形态人道主义
- “亦狂亦侠亦温文”——评傅天虹的诗
- 2009年
- 傅天虹是两岸三地诗坛的一位"异类",文革前他因"海外关系"受牵连,像一棵小草受尽了极左势力的蹂躏,在流浪途中靠做木匠养活自己。是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他"雾都孤儿"般的经历,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后经过他刻苦努力,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 古远清
- 关键词:两岸比喻
-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 ,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 ,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 ,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再次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 。
- 古远清
- 关键词:文学史当代文学文学研究研究方法
- 为台湾当代新诗发展提供“证词”--对《台湾当代新诗史》种种批评的回应
- 2009年
- 笔者披阅过众多的台湾诗刊诗集,并数次前往宝岛考察,和各个派别的诗人座谈,让我感受到台湾诗坛的变幻多姿和波谲云诡。流派纷呈的亮点和各大诗社明争暗斗,促使我琢磨应如何描绘这座岛屿的新诗地图。然而当充满求新求变的地图描绘完毕,有三几位台北诗人大声向我说“不”。吊诡的是这样一来,倒是去古未远。君不见,自从大陆学者首次为台湾新诗写史以来,
- 古远清
- 关键词:台湾诗坛新诗史回应证词台湾新诗大陆学者
- “菲化”而不丧失根本——吴新钿的微型小说初探被引量:1
- 2002年
- 经济全球化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作代价去实现“文化全球化”。以吴新钿的微型小说创作而论 ,他并没有全盘“菲化”而只是部分“菲化”。他在注意吸取西方文化和融会菲律宾本土文化的同时 ,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华族文化的独立性。也就是说 ,他的“菲化”
- 古远清
- 关键词:微型小说华族文化华人文学
- 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被引量:3
- 2002年
- 社会的改革带动了学术的开放。香港文学研究不仅在弥补我国的文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而且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者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文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属“试写”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使香港文学失却自己的特色一样,新世纪的香港文学研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可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特分支。
- 古远清
- 关键词:一国两制文学
- 20世纪末的台湾文学事件
- 2004年
- 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分离主义思潮俨然成为台湾一切文化活动的基本教义,成为意识形态霸权的情况下,台湾文坛围绕着"中国结"与"台湾结"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有的还成为"事件",如两岸诗学交流的碰撞、挑战独派霸权论述、"皇民文学"的复辟、"台湾文学经典"争辩的政治化、文学史编写问题上的"双陈"大战,从中不难看到世纪末的台湾文坛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 古远清
- 关键词:文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
- 读犁青的南洋诗篇
- 2004年
- 在中国大陆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一种非常流行的看法是东南亚华文文学是对中国文化或文化中国的认同,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传统具有相同的文学品格和文化特质。可犁青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于印尼的(《翡翠带上》某些诗,虽然也受了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但其所建构的并不是华裔印尼人划一的文化身份,而多半是华裔印尼人的国家身份。
- 古远清
- 关键词:犁青华文文学研究文学品格诗篇华裔
-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
- 2001年
- 古远清
-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