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作品数:269 被引量:984 H指数:13 相关作者: 杜文琪 赵宏 汪海静 梁军 陈英 更多>> 相关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育健康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青海高原某城郊老年人自评健康和生活质量与主要慢性病患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青海高原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2类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分析自评健康、生活质量与主要慢性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老年人慢性病防控及健康促进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青海高原自然人群队列”西宁市二十里铺镇调查点802名老年人的基线调查数据,采用χ;检验分析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并用χ^(2)检验进行相关趋势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0.3%和16.1%;不同年龄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04、8.18,P<0.05),随着老年人体质指数(BMI)的增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χ^(2)=8.93,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生活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对生活一般满意的老年人(OR>1,P<0.05);进一步调整相关混杂因素,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越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越高(OR>1,P<0.05)。结论 青海高原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的患病水平,并且生活质量越高的老年人,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越高。 罗家权 周敏茹 马福昌关键词: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高血压 糖尿病 1990-2021年中国疟疾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分析中国1990-2021年疟疾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疟疾防控对策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研究数据,获取1990-2021年中国疟疾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准化率等疾病负担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分析疟疾疾病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 1990年中国全年龄段疟疾发病292 387例,患病787 611例,死亡997例,DALY绝对数64 233例,年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24.48/10万、66.10/10万、0.08/10万、5.18/10万,各年龄标化率在1990-2021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61.90%、-68.77%、-51.36%、-66.25%,均P<0.05)。1990-2021年中国男性发病数、患病数、死亡数每年均高于中国女性,但DALY绝对数随着年份的增长出现逐渐低于女性的情况。1990年中国各年龄组疟疾发病率以15~49岁组最高(29.06/10万),<5岁组最低(9.08/10万);患病率以5~14岁最高(89.90/10万),≥70岁组最低(59.17/10万);死亡率以≥70岁组为最高(0.09/10万),<5岁年龄组最低(0.05/10万),1990-2021年中国各年龄组指标下降幅度均为100.00%。结论 中国疟疾防控取得较好成就,但仍要注重男性、老年人群疟疾监测,做好自身防控工作时也需加强境外传染源监测,防止输入性病例再传播。 姜雨淇 龙江 赵金华 赵金华 张阳 覃胜林关键词:疟疾 疾病负担 青海省某电解铝厂353名职工尿氟含量测定结果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某电解铝厂职工尿氟含量。方法对该厂353名职工尿样收集,进行尿氟含量测定。结果电解铝厂车间职工299名中,尿氟含量有60.54%职工数均在正常范围(<1.60mg/L)[1]。行政后勤职工54名,尿氟含量有74.07%,在正常范围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10.01,P<0.01)。结论加大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和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措施的综合落实是职工健康的有力保证。 邢永华 文国颖 苏效东 郭映花关键词:电解铝 尿氟含量 职业健康检查 青海省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现状,探讨农牧区结核病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对策。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5个市州9个县(区)的牧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人员、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等共900人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结核病知识5道题应答对4 500题,实际答对3 260题,总的知晓率为72.44%。农牧民的知晓率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学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5,P<0.01);不同县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767,P<0.01),回族知晓率低于汉族、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5,P<0.01);5道题全部答对179人,所占比例为19.89%,其中回族全部答对的比例最低,为10.74%,城东、互助、海晏、同仁全部答对的比例较低,不同性别、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3.069,P=0.08,χ2职业=0.327,P=0.568)。结论青海省总体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尚可,但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农牧民和学生,在使用传统健康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加大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王朝才 刘燕 石燕 晁秀珍 李尔琛关键词:结核病 防治知识 知晓率 2008—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2008—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为西宁市及青藏高原地区手足口病再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年5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西宁市手足口病的病例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以形成手足口病再感染病例的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探究病例首次感染后的再感染累积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手足口病再感染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2008—2023年西宁市手足口病再感染病例累计报告493人,再感染率为2.67%(493/18472),再感染累积发生风险为3.00%,486人(98.58%)感染2次,7人(1.42%)感染3次。Kaplan-Meier曲线显示,首次感染后30个月内,再感染风险随急剧增长,30个月内再感染的病例占74.4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0.822,95%CI:0.684~0.988)相较于男性、≥3岁人群(HR=0.586,95%CI:0.445~0.771)相较于<3岁人群发生手足口病再感染风险小;幼托儿童(HR=5.551,95%CI:2.278~13.525)和散居儿童(HR=6.897,95%CI:2.769~17.184)相较于其他人群、城市地区(HR=1.531,95%CI:1.222~1.917)相较于农村地区发生手足口病再感染风险更大。结论西宁市手足口病的再感染较高,首次感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3岁城市地区男童、散居儿童再次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更高,应对上述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手足口病再次感染的发生率。 李翠华 孙妍兰 孙妍兰关键词:手足口病 再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耐链霉素基因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耐链霉素基因,为今后该地区突发人间鼠疫的精准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海西地区1957—2009年间取自鼠疫患者、媒介昆虫及中间宿主的代表性鼠疫菌110株,提取其DNA,针对我国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基因设计引物P-F和P-R和TaqMan-MGB探针Probe1 [FAM]和Probe2[VIC],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耐药rpsl基因筛查。结果 110株被试菌株中FAM检测均为阳性(RFU峰值>2000);VIC阳性的为0株(RFU峰值<200)。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成立。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地区未检测出耐链霉素菌株。 张琪 李胜 靳娟 何建 杨晓艳 辛有全 柏吉祥 周奎章 张晓璐 蒋可 代瑞霞关键词:鼠疫菌 TAQMAN-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技术 海东地区大棚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海东地区大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2014年8月用梅花形抽样法采取海东地区5个乡镇大棚蔬菜样品106份,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检出44个有机磷农药残留样品和28个超标样品,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1.51%和26.4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07,P=0.030,χ2=7.857,P=0.020),检出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禁用农药,检出率达13.21%,农药联合使用情况较为普遍。结论海东地区大棚蔬菜有机磷农药使用普遍,检出率和超标率高,还有违规使用高毒禁用农药和联合使用有机磷农药情况。 郭映花 邢永华 杨惠莲 赵宏 程海萍 肖然 梁军 文国颖关键词:大棚蔬菜 有机磷 农残 气相色谱-质谱 青海高原237株结核分枝杆菌大片段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青海高原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大片段的检测,研究不同RDs(Regions of Difference)的多态性及其分型。方法收集青海地区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237株,采用PCR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大片段RD105、RD181、RD150、RD142及RD239基因的缺失进行检测。结果 237株菌中,根据RD105基因缺失鉴定出"北京家族"菌株220株,占92.83%;非"北京家族"菌株17株,占7.17%。根据RD181基因缺失将"北京家族"菌株分为现代"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198株,占90.00%;RD181未缺失的古老非典型"北京家族"菌株22株,占10.00%。RD150、RD142进一步又将现代"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分为RD150、RD142单缺失型及RD150与RD142共缺失型。首次发现6株菌缺失RD239基因,为印度-大洋洲系菌株。结论青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D基因型丰富,主要流行菌株以缺失RD105的"北京家族"菌株为主。 王兆芬 李斌 马永成 蒋明霞 苏效东 马斌忠 王朝才 瞿述根 闫芳域 汪春翔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高原地区尿酸变化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升高与海拔升高及时间长短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初次进入格尔木地区的人员106例、初次进入西大滩地区人员88例、初次进入昆仑山地区的人员76例和初次进入唐古拉山北段的人员86例,分别于刚进入、半年、一年、三年时进行血尿酸的检测。结果:在同一海拔高度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血清尿酸逐渐升高(P<0.01),相同的居住时间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血尿酸逐渐升高(P<0.01)。但是回内地休息一定时间血尿酸也是可以下降的。结论:高原地区对血清尿酸有明显影响,能使血清尿酸明显升高,两者呈正比关系。随回内地休息时间长短血尿酸下降两者呈正比关系。 孙志浩 张仲阳 毛辉青关键词:血清尿酸 2011-2020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来源于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共4 496例,就诊延迟2 168例,就诊延迟率为48.22%,就诊天数中位数为14 d(P25,P75:2, 36 d)。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60.1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OR=0.636, 95%CI:0.511~0.791)和患者来源中的其他健康检查患者(OR=0.667, 95%CI:0.483~0.914)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而患者来源中的因症推荐(OR=3.565, 95%CI:2.275~5.774)、转诊(OR=2.363, 95%CI:1.849~3.037)和追踪(OR=1.288, 95%CI:1.110~1.494),诊断分型中的Ⅱ型(OR=2.051, 95%CI:1.516~2.786)、Ⅲ型(OR=2.465, 95%CI:1.940~3.155)、Ⅳ型(OR=2.678, 95%CI:2.001~3.602)以及治疗分类为复治(OR=2.120, 95%CI:1.383~3.303)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民族、患者来源、诊断分型和治疗分类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发生就诊延迟高风险的学生患者。 马斌忠 赵晓银 梁达 魏於家 李尔琛 王朝才 蒋明霞关键词:肺结核 就诊延迟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