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作品数:7,792 被引量:26,493H指数:43
相关作者:姜笃银张庆林许顺良毕建忠张燕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60篇期刊文章
  • 1,564篇会议论文
  • 615篇专利
  • 41篇科技成果
  • 31篇标准

领域

  • 6,704篇医药卫生
  • 81篇文化科学
  • 6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0篇经济管理
  • 46篇生物学
  • 34篇农业科学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哲学宗教
  • 24篇建筑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机械工程
  • 21篇政治法律
  • 18篇理学
  • 17篇化学工程
  • 14篇电子电信
  • 13篇社会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10篇细胞
  • 554篇护理
  • 535篇手术
  • 524篇肿瘤
  • 385篇血管
  • 353篇蛋白
  • 319篇动脉
  • 312篇基因
  • 291篇糖尿
  • 291篇糖尿病
  • 259篇术后
  • 246篇外科
  • 230篇疗效
  • 209篇腺癌
  • 201篇免疫
  • 175篇综合征
  • 172篇腹腔
  • 171篇切除
  • 169篇慢性
  • 168篇乳腺

机构

  • 7,61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475篇山东大学
  • 218篇山东省立医院
  • 15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11篇山东省千佛山...
  • 91篇山东中医药大...
  • 80篇山东省医学科...
  • 66篇济南市中心医...
  • 5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2篇青岛大学
  • 47篇北京大学第一...
  • 4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3篇北京大学
  • 43篇临沂市人民医...
  • 41篇河南省人民医...
  • 39篇天津中医药大...
  • 39篇中山大学
  • 37篇济南军区总医...
  • 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79篇姜笃银
  • 187篇毕建忠
  • 184篇王志刚
  • 180篇王成伟
  • 153篇张庆林
  • 147篇关广聚
  • 136篇蔡景龙
  • 135篇李玉亮
  • 104篇丁璇
  • 102篇刘斌
  • 101篇赵小刚
  • 100篇刘振中
  • 98篇余之刚
  • 90篇曲春城
  • 89篇陈雨历
  • 84篇王维
  • 80篇张春敏
  • 79篇李金良
  • 78篇胡三元
  • 78篇许继平

传媒

  • 566篇山东大学学报...
  • 516篇山东医药
  • 226篇齐鲁护理杂志
  • 139篇中国现代普通...
  • 11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13篇国际护理学杂...
  • 76篇医学影像学杂...
  • 69篇中华医学杂志
  • 67篇腹腔镜外科杂...
  • 56篇中华小儿外科...
  • 52篇中华物理医学...
  • 52篇山东大学耳鼻...
  • 50篇中华神经外科...
  • 47篇中国病理生理...
  • 39篇中国麻风皮肤...
  • 37篇临床医学进展
  • 36篇山东医科大学...
  • 34篇现代妇产科进...
  • 32篇中草药
  • 3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95篇2025
  • 299篇2024
  • 334篇2023
  • 299篇2022
  • 265篇2021
  • 254篇2020
  • 252篇2019
  • 313篇2018
  • 408篇2017
  • 351篇2016
  • 289篇2015
  • 279篇2014
  • 259篇2013
  • 255篇2012
  • 290篇2011
  • 274篇2010
  • 285篇2009
  • 301篇2008
  • 455篇2007
  • 456篇2006
7,7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目的正常的创面愈合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恢复机体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慢性创面和瘢痕仍是创面愈合研究的难题。本文主要阐述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慢性创面...
李川姜笃银
关键词:创面愈合慢性创面
文献传递
以血浆置换为基础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改善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一种短期病死率极高的复杂综合征。血浆置换(PE)是否能改善HBV-ACLF患者的预后仍有争议。材料与方法 HBV-ACLF诊断依据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
陈渊渊李海徐宝艳郑昕陈金军王宪波黄燕高沿航钱志平刘峰鲁晓擘尚佳李海王少扬孟忠吉
关键词:SMT短期预后非生物型人工肝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目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是,这也导致肿瘤科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孙俊华
关键词:肿瘤科护士安全防护
瘢痕疙瘩肿瘤源性学说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尚不清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更好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我们通过对瘢痕疙瘩TβRⅡ数量、亚细胞分布和基因突变的研究,提出瘢痕疙瘩发生的肿瘤源性假说,即瘢痕疙瘩与肿瘤组织中TβRⅡ具有相同的改...
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亚细胞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脂肪酸结合蛋白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王斐相玉娟刘丽媛黄淑亚于理想周飞郑超申朔豪余之刚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urve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s,CMPR)在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33例,手术前均行超声(USG)、静脉尿路造影(IVU)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于静脉注射对比剂2~5min后行薄层容积扫描,经独立工作站后处理获得患侧输尿管的CMPR图像。结果:USG发现33例均患侧输尿管积水,但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变不理想;IVU示患侧输尿管未显影;CMPR图像均清楚地显示了输尿管的扩张程度、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评价已有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IVU检查输尿管未显影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杨玉海刘庆伟邵广瑞李轶忻赵素红祖德贵
先天性心脏病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8例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宋才举李桂珍王秀银
关键词:肺高压危象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体会术后精心护理
超短波早期治疗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超短波早期治疗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造模组、超短波组,采用马血清与激素联合造模制造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光镜观测12周末骨组织病理变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计数、关节软骨厚度、软骨细胞空骨细胞陷窝率、软骨下血管计数、骨小梁宽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的改变)。结果造模组成骨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超短波组成骨细胞则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破骨细胞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超短波组破骨细胞计数比造模组显著降低(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软骨厚度均比对照组减少,超短波组较造模组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软骨细胞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造模组较超短波组增加显著(P<0.05);造模组软骨下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超短波组则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骨小梁宽度比对照组均减小,超短波组骨小梁宽度比造模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超短波组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超短波组较造模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短波早期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疗效。
孙强三徐青孙昭辉徐明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超短波病理
先心病患者心脏杂音变轻是福还是祸
2007年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问:“心脏杂音变轻是不是先心病就好了呢?”“心脏杂音变轻,为什么症状却加重了?”
徐长宪
关键词:心脏杂音先心病病患先天性心脏病
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各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24h和术后3d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M及ET-1的浓度。结果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患者术后即刻ET-1及ADM浓度均明显升高,ET-1分别为(67.59±10.18)ng/L和(58.73±9.64)ng/L,ADM分别为(284.90±36.24)ng/L和(243.25±25.70)ng/L,且体外组升高更明显(P〈0.05);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术后6hET-1及ADM浓度开始下降,并延续至24h后,术后3d非体外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体外组尚处于较高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浆ET-1及ADM水平升高,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影响较小。
曹广庆吴树明张希全王永梅段姗姗周敏刘晔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1
共7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