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作品数:524 被引量:851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家琪刘日明陈徽张尧均李革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8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7篇哲学宗教
  • 38篇艺术
  • 35篇文化科学
  • 35篇文学
  • 31篇政治法律
  • 21篇历史地理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经济管理
  • 6篇语言文字
  • 5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9篇哲学
  • 25篇政治
  • 25篇现象学
  • 19篇伦理
  • 18篇尼采
  • 18篇主义
  • 17篇艺术
  • 17篇黑格尔
  • 14篇道德
  • 13篇政治哲学
  • 13篇文化
  • 12篇教育
  • 11篇儒学
  • 10篇道家
  • 10篇形而上学
  • 10篇神学
  • 10篇庄子
  • 9篇真理
  • 9篇儒家
  • 8篇信仰

机构

  • 482篇同济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宁德师范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波士顿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巴黎索邦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3篇陈家琪
  • 25篇曾亦
  • 24篇陈徽
  • 23篇孙周兴
  • 20篇张尧均
  • 20篇陈畅
  • 19篇柯小刚
  • 14篇刘日明
  • 13篇谷继明
  • 11篇余明锋
  • 11篇李革新
  • 11篇高宣扬
  • 10篇高松
  • 10篇梁家荣
  • 8篇陆兴华
  • 8篇张振华
  • 7篇李欣
  • 7篇方用
  • 7篇韩潮
  • 5篇赵千帆

传媒

  • 46篇同济大学学报...
  • 19篇现代哲学
  • 14篇哲学分析
  • 12篇中国现象学与...
  • 10篇社会科学论坛
  • 9篇复旦学报(社...
  • 7篇浙江学刊
  • 7篇哲学研究
  • 7篇人民教育
  • 7篇学术月刊
  • 7篇哲学门
  • 7篇伦理学术
  • 6篇文艺理论研究
  • 6篇思想与文化
  • 6篇法兰西思想评...
  • 5篇哲学动态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高等学校文科...
  • 5篇政治思想史
  • 4篇文艺研究

年份

  • 5篇2025
  • 20篇2024
  • 24篇2023
  • 35篇2022
  • 32篇2021
  • 45篇2020
  • 35篇2019
  • 31篇2018
  • 35篇2017
  • 22篇2016
  • 26篇2015
  • 28篇2014
  • 24篇2013
  • 27篇2012
  • 16篇2011
  • 15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22篇2007
  • 10篇2006
5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气学视野——以黄宗羲《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为中心被引量:8
2019年
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由此建立了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陈畅
关键词:黄宗羲心学气学哲学转向
从歌剧《茶花女》看西方艺术的宗教维度被引量:4
2015年
威尔第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茶花女》虽然是从当时流行的小说改编的,但在创作歌剧时,作曲家与脚本作者通力合作,对原作小说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削减了不必要的枝蔓,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作品立意更加崇高,达到了近乎古典悲剧的戏剧效果。本文主要立足于将该歌剧作为戏剧作品,通过深入解读其文本,关注剧中出现的一系列关键概念和特定表达方式,揭示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几种不同伦理取向的内在冲突,进而说明该歌剧所代表的西方艺术背后所依靠的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思想渊源。
徐卫翔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悲剧宗教性
《尚书·洪范》的道统观和王道思想被引量:3
2021年
《洪范》总结了西周以前的治世理念和政治智慧,开启、影响了此后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精神。它既开儒家的道统观念之源,也初步确立了道统与治统之别,并试图以道统来统摄治统。这一思想高扬了道的至上性,消解了君权的神圣性,激励着后世儒家“弘道”“践道”的价值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洪范》所论“九畴”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关系密切,互为呼应,且诸畴因“皇极”之“建用”而汇聚、贯通为一体。借助“九畴”之说,《洪范》构建了一个寓意丰富、体系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展现了先民深厚的生存智慧和深刻的治世理念。而在关于王道理想的构建中,《洪范》对于君道的阐释与发挥尤为令人深思:君极之立与否,实际上构成了其能否召唤、凝聚天下人心以及王道能否得立的关键性因素。
陈徽
关键词:《洪范》道统皇极
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教育被引量:3
2014年
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中国被迫放弃了"华夏之为华夏"的文明体系,不仅如此,国人的头脑中还被灌输进一幅"传统文化的黑暗图景"。本文是作者2014年在云南腾冲一中的一次演讲,其认为,在现代世界濒临失衡的格局中,再造文明成为转型中国的当务之急。尽管当下国学教育呈现出市场化和庸俗化的趋势,但围绕经典的自我教育仍可为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复兴提供一条出路。
柯小刚
关键词:古典教育现代社会中国远征军文化自信侵略者中国人
证明论语义及其意义颗粒度
2024年
证明论语义是通过“证明”来解释表达式意义的逻辑语义学,与传统模型论语义在哲学和技术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它作为一种推理主义意义理论,又与布兰顿等的推理主义存在显著区别。证明论语义以典范证明而非“真”为中心建立有效性等语义概念,从而获得比模型论语义更为细密的意义颗粒度。本文通过阐释证明论语义的哲学背景和意义解释机制,指出其具有过于局限的“字符串式”的意义颗粒度,并证明对其放松会导致它迅速倒向模型论语义的颗粒度,从而说明证明论语义在意义颗粒度方面相对于模型论语义的优势是有限的。
党学哲
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
2024年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概念论”中讨论“判断”,“下判断”就是“规定概念”,而“概念”是规定什么呢?黑格尔强调了“概念”是“生命的原则”,体现了一种实体之生命的自身造化的形式,是把实体自身内在所隐含、所潜伏着的“内容”在实现自身的过程中都展现出来,因而概念的运动就是自身实体生命的“实现”,因而“概念”也是“自由的原则”。在这样的实体形而上学视野下,“下判断”这种主观的思维形式,所表达的就是主观的“识见”,而是与生命自由实现的“环节”相关,因而有其“客观性”。但不同的生命实现之“环节”作为自由生命的实现进程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使得“判断”有的是“价值判断”或“道德判断”,侧重于鉴于生命之自由理念之“应然”,有的判断鉴于生命实现之“环节”的“实然”。但这篇短论的重点却不是讨论黑格尔的判断理论,而是从黑格尔的判断论引出了对“元伦理”中“道德错论”的讨论,尤其是讨论了其中的“道德投射主义”。因而,这篇短论至少让人感受到,对元伦理学中的“道德投射主义”,如果从黑格尔主义的判断理论因而是从形而上学的生命原则和自由原则出发,会作出何种回应。
陈家琪
关键词:道德判断
诗歌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海德格尔第一次荷尔德林讲课的核心问题与思路被引量:6
2019年
本文是对海德格尔第一次荷尔德林讲课的解读。这一讲课的核心问题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如何生成并得到维系的。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诗歌创作对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诗人被海德格尔称为"半神",他处身于神性领域和民众之间。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将神的消息保存在语词之中,进而传递给民众,完成神与民众的联结。一个民族共同体由此生成。
张振华
关键词:荷尔德林诗歌民族共同体
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
2025年
一黑格尔是在《小逻辑》的“概念论”中讲到“判断”问题的。他的大意是这样的:哲学是一种概念性的认识,概念论基本上是哲学唯心论的观念。他强调了为什么说概念是自由的原则,因为概念本身就是生命的原则,它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形式,即把自身所隐含、所潜伏着的内容在实现自身的过程中都展现出来。所以概念的运动就是发展,就是展现,就是实现;如果只把概念看作“形式”,只讲形式逻辑,就理解不了概念为什么是活生生的精神。
陈家琪
关键词:道德判断概念论形式逻辑《小逻辑》唯心论
共和的疑难——重估文艺复兴公民人文主义
2016年
公民人文主义的概念首先由汉斯巴隆所提出。公民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在面对外部侵略和暴政的威胁之下,由于古典思想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爱国主义式的共和主义。对公民人文主义来说,古典的复兴和公民生活的意义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但是,与巴隆的看法不同,公民人文主义的代表者布鲁尼其实未必是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徒,通过布鲁尼的著名演说的语境和修辞的分析,可以看出布鲁尼的演说词既没有反映当时的历史现实,也没有反映他的政治信念。公民人文主义对他来说,仅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政治语言的体现,与有德君主的政治话语没有太大的差别。
韩潮
关键词:修辞学
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2016年
道德哲学是整个康德哲学的核心,然而它如今被诸种产生于康德自身学说的复杂的概念建构盖过了。这种误解来自于理性本身对于知性建构的超越性。对于康德著作中的知识划界的阐释,消极地展现出康德伦理学中超越经验的验前知识;是否可以使用知性概念来对理性意义上的验前知识进行说明,显示了康德的道德哲学所处的两难处境,即一种不得不用知性的语言来表述不拥有感性质料的理性概念的处境。《道德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构成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实践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上述康德论著来澄清那些造成康德哲学含混不清的一些核心问题。
陈渲文
关键词:道德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