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
- 作品数:9,807 被引量:24,908H指数:41
- 相关作者:杨军张庆泉高振利姜立新刘运祥更多>>
-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声门下喷雾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门下喷雾装置。它包括喷雾主体和喷雾管,喷雾主体上设有扳手驱动机构,喷雾主体末端连接有储药瓶,喷雾主体内部通过进药管与储药瓶相通;喷雾主体与喷雾管可拆卸连接,喷雾管末端连接有喷头固定体,喷头固定体上排列...
- 谢永刚
- 文献传递
-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动轴、锥齿轮一、棘轮、旋钮、锥齿轮二、端面螺纹盘、滑动块、牵开爪、棘爪、固定柱和弹簧。本装置通过端面螺纹盘与滑动块的螺纹连接带动滑动块向内或向外移动,可以...
- 张靖源王朝阳
- 文献传递
- 晚孕期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与胎儿窘迫及预后相关研究
-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 本课题应用于临床医学、法医学、人类学。 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的围产儿监测的主要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正常时随妊娠月份及胎盘血流灌注量增加,脐动脉血流S/D 比值逐渐下降。当胎盘微循环阻力...
- 关键词:
- 关键词:孕晚期脐动脉血流胎儿宫内窘迫
- 基于循证的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最佳禁饮食时间实践
- 目的 遴选泌尿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禁饮食最佳据,以缩短术前禁饮食时间,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结局。方法 参照JBI临床证据实践方法,查找最佳证据,制定7条审查标准,制订患者术前个性化禁饮食方案,修订术前工作流程,将最佳证据...
- 董田田包益平于鲁欣
- 关键词:泌尿外科口渴误吸
- B-D针的使用
- 2004年
- 温玉娟齐燕
- 关键词: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细菌培养针头安全性
- 人工肛门的护理被引量:7
- 2006年
- 潘志梅马永艳
- 关键词:人工肛门护理不当术后患者MILES护理体会
- 乳腺癌治疗策略的转变被引量:4
- 2006年
- 宋轶鹏姜翠芳
- 关键词:乳腺癌癌生物学行为恶性肿瘤循证医学乳腺痛
- 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手术时机、并发症防治、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72例患者 ,80枚颅内动脉瘤中 ,6 8例为破裂动脉瘤 ,4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在后交通动脉 2 0枚 ,前交通动脉 32枚 ,大脑中动脉 8枚 ,大脑后动脉 5枚 ,眼动脉 3枚 ,颈内动脉分叉处 3枚 ,基底动脉 5枚 ,小脑后下动脉 2枚 ,脉络膜前动脉 2枚。 72例患者中 ,Hunt Hess分级 :Ⅰ级 2 4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0例 ,Ⅳ级 9例 ,Ⅴ级 4例。72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血管内支架加弹簧圈栓塞、瘤颈重塑形技术栓塞和双导丝技术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1周内治疗的患者 18例 ,2~ 3周内治疗的患者 2 9例 ,4周以后治疗的 2 1例。手术采用全麻并在术中适当控制血压 ,使收缩压不超过 110mmHg ,手术全程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根据患者SAH的严重程度 ,采用术前或者术后给予脑室外引流、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或单纯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 ,栓塞术后全部病例给予“3H”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6 8枚 ,占 85 % ,栓塞程度 95 %~ 99%的 8枚 ,占 10 % ,栓塞程度达 90 %的 4个 ,占 5 %。全组死亡 2例 ,占 2 .78%。术中动脉瘤出血 2例 。
- 吴鑫陈永安潘树茂崔广强刘建民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 体操棒训练方法在偏瘫上肢康复中应用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体操棒训练方法在偏瘫上肢康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照组行常规作业疗法(上肢砂袋抗阻运动、砂磨板、滚筒、木钉插板等)和运动疗法,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加用体操棒训练0.5h。治疗2个月后评定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Fulg-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值统计学分析,说明体操棒训练有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 温敬波王学新金美善林发亮王欢修莹莹张泽平迟李悦
- 关键词:偏瘫上肢康复
-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 p70。结果:①ITP患者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5);治疗后ITP患者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ITP患者组IL-12 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5);治疗后ITP组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DC的免疫活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 初晓霞黄葆华张晓录陈丽明王彦于威娟王笑蕾秦友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地塞米松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