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作品数:78 被引量:446 H指数:12 相关作者: 陈喜兰 柳文娣 密亚平 韩立虎 彭晓菁 更多>> 相关机构: 武汉大学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机械工程 更多>>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 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血压明显高的非溶栓患者,在发病后第一个24h将血压降低15%是合理的.血压的目标不清楚,但共识认为不宜药物降压,除非收缩压>220mm Hg或舒张压>120mm Hg(修订)。 李承晏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压调控 疗效评价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方法:将分配至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按学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按传统出科操作技能考核方法考核及点评。实验组将mini-CEX应用在临床护生头皮钢针静脉输液治疗的操作技能考核中,通过观察和反馈,最后观察实习8个月中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以及实验组护生对该评量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0%,发生频次为0.1次/8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伤发生率32%及发生频次0.38次/8个月。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护生对mini-CEX认可度均在80%,满意度较高。结论:mini-CEX应用在临床护生头皮钢针静脉输液治疗的操作技能考核中能发现护生在职业防护中的不足,不断规范操作,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刘淼 孔朝红 刘慧关键词:护生 针刺伤 臭氧氧化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臭氧O_3氧化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慢性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O_3氧化后处理组(I/R+O_3组)、氧气O_2后处理组(I/R+O_2组),每组4只。每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2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浆尿素氮(BUN),2和10周取肾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各组的血清Scr、血浆BUN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周Masson染色显示,肾纤维化程度,其他3组较S组重(P<0.05),I/R+O_3组较I/R组、I/R+O_2组轻(P<0.05),而I/R组与I/R+O_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其他3组TGF-β1、α-SMA的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R+O_3组的表达减弱(P<0.05);I/R组与I/R+O_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_3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慢性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O_3后处理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陈国晓 刘修恒 张祥生 丁德刚 朱晓博 陈鑫 闫天中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纤维化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4年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它与多种心血管病风险因子、代谢综合征、冠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并可以作为冠心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因子。本文综述EAT的超声、CT、MRI研究及其与冠脉、主动脉、心肌形态和功能的联系。 吴磊 查云飞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左心室功能 RAS相关蛋白1b在肿瘤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Ras相关蛋白1(RAS-associated protein 1,Rap1)是RAS家族小G蛋白中的一员,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癌变过程。Rap1由两种高度同源异构体Rap1a和Rap1b组成,其中Rap1b通过参与Wnt/β-catenin、PI3K/Akt/mTOR、NF-κB/Twist1、cAMP/PKA等多种通路,在调节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方面有显著调控作用。根据其调控作用,Rap1b可能作为肿瘤治疗靶点,通过靶向Rap1b的治疗可能抑制肿瘤的转移、血管生成,解除免疫抑制,减缓耐药。全文就Rap1b对肿瘤相关细胞及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昊晗 赵亚琪 武杰 张惠博 李岚 雷田雨 许斌关键词:肿瘤 信号通路 龙脑樟挥发油对大鼠离体颈总动脉环的作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联用分析鉴定龙脑樟挥发油(VOCC)的化学成分的方法,探讨VOCC对大鼠颈总动脉的张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4℃冰箱中重结,通过GC-MS对VOCC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与鉴定,色谱峰面积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将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环制成无内皮和含内皮2种标本,以苯肾上腺素(PE)为血管收缩剂,观察VOCC对大鼠离体血管环预收缩的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45个化学成分,鉴定得到相似度在90%以上的40个化合物,占总VOCC的99.86%,天然冰片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总VOCC的93.49%;VOCC能抑制PE所致的颈总动脉收缩,且无内皮依赖性,VOCC对劲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天然冰片得到了基线分离,此方法可用于天然冰片原料和制剂的定量分析;VOCC对PE诱导的血管收缩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其具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 鲁杰 马国祥 江健 胡继川关键词:龙脑樟 天然冰片 气相色谱-质谱 舒张 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放疗预后及危险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PMBR)患者接受放疗与否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1593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放疗组(351例)和非放疗组(1242例)。主要观测指标为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次要观测指标为修复手术发生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逆概率加权法配对,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单因素分析P<0.2的倾向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放疗组患者死亡3例(0.9%),疾病进展21例(6.0%),非放疗组患者死亡7例(0.56%),疾病进展40例(3.22%)。患者中位OS期为20.1(范围为0.1~164.9)个月,中位PFS期为19.5(范围为0.1~160.9)个月。妊娠期乳腺癌或较高的N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重要危险因素;新辅助治疗、无辅助化疗、无内分泌治疗或较高的T分期是影响患者PFS的重要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或接受新辅助治疗的PMBR患者的生存风险(P=0.019,P=0.027)。假体重建比其他重建方式导致的术后修复手术概率更低(10.5%比17.0%,P<0.001),接受放疗后,假体重建的修复手术率仍低于其他手术方式(12.2%比14.2%,P=0.591)。相较于其他重建方式,接受扩张器重建可能增加修复手术的概率(31.9%比10.9%,P<0.001)。结论术后放疗可降低妊娠期或接受新辅助治疗的PMBR患者的生存风险,并对高风险患者的OS和PFS具有积极影响。妊娠期、较高的T/N分期及特定治疗方式是影响PMBR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假体植入重建术后修复手术发生率较低,并在接受放疗后仍然保持较低水平,而使用扩张器重建可能增加远期修复手术的风险。 韩好男 侯海玲 张宝忠 王静 曹元杰 尤金强 陈忠杰 陈杰 张柏林 朱莉 李祥攀 王平 徐利明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房重建 放射疗法 预后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2021年 目前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喂养不耐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国内外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制剂类型及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预防与处理措施研究,以期为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参考。 付国东 邓艳萍 吴慧玲 范龙珠 李想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影响因素 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病例共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发生于额颞顶骨交界部1例、顶骨1例,病理证实前者为透明细胞型、后者为上皮型。前者为成骨性骨质破坏,CT表现为颅骨骨质明显增厚,边缘毛糙,内外板界限不清,部分病变内侧可见弧形钙化;后者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结论:CT和MRI能对不同骨质破坏方式的板障型脑膜瘤的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吴磊 陈文 郭娟 刘超 陈义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总结评估止血带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总结评估止血带在初次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纳入患有膝关节的重度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并符合TKA手术指征的患者8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43例),另一组不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46例)。所有患者将术中出血行自体回输,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执行相同的功能恢复指导。手术后第1天清晨开始直至术后14d,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3800IU常规进行抗凝治疗。术后1、3、7、14d清晨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监测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变化并记录术后引流量,根据血红蛋白值及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异体血输注量。术前及术后7~10d常规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测排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术前及术后第14天的患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对比,术后门诊随访3月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止血带组与非止血带组在TKA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异体血输注量、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第14天的患肢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患肢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止血带组明显高于非止血带组(P<0.05)。术后第7天止血带组的D-二聚体水平(1.38±0.60)μg/m L较非止血带组D-二聚体水平(2.10±1.01)μg/m L明显低(P<0.05)。结论:TKA术中应用止血带将增加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的率。止血带在TKA中应用并不能减少总出血量、异体血的输注量及手术时间,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的关节活动度方面与未使用止血带并无明显差异。止血带在TKA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 徐德利 林浩 陶海鹰关键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止血带 失血量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