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
- 作品数:138 被引量:110H指数:5
- 相关机构:天津华勘自然资源勘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的地下建构筑物精细化建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的地下建构筑物精细化建模方法,包括:S1、采集地下建构筑物的点云数据及特征点数据;S2、数据进行预处理;S3、在特征点数据中均匀选择若干特征检核点,完成点云数据的精度分析;S4、进行三维点云...
- 宫少军 彭鑫 赵卫 李稳 王国槐 梁昊 张振虎 李立伟 秦磊 刘禧超 詹健 杨婷婷 王西玉
- 某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阈值
- 2025年
- 科学确定土壤修复基准对土壤与地下水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研究多假设污染源直接作用于饱和带,未能充分考虑污染物在包气带迁移产生的滞后、衰减及源强变化特征。本文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一维垂向运移解析解和地下水中的三维运移解析解进行耦合,构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模型,系统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对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阈值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考虑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时,按现行标准中第一类用地的土壤筛选值,苯和氯苯修复阈值分别为1与68 mg/kg;考虑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时,以下游地下水合规点水质达标为目标,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阈值分别为0.150和150.000 mg/kg。不考虑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可能导致该场地土壤修复不足或过度修复问题。
- 王锦博贺志毅王亚楠程诗雨刘明柱
- 关键词:污染场地解析解
- 一种基于山体落石拦截警报装置及方法
- 一种基于山体落石拦截警报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重遮挡机构,第二重遮挡机构;第一重遮挡机构安装在第二重遮挡机构的靠后位置;第一重遮挡机构和第二重遮挡机构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山体里面;第一重遮挡机构包括:拉伸线、一层遮挡网、支撑...
- 肖飞车路宽谷丛楠贾超刘禧超詹健杨学伟田麒杨建伟陈俊杰曹健片磊辛浩徐峰郭维贾慕思胡聪段沛宁
- 珠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估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对取自珠江口海域的55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元素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由北向南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锌(Zn)含量最高(135.61μg/g),其次为铬(Cr)(75.05μg/g)、铜(Cu)(43.23μg/g)、铅(Pb)(42.67μg/g)、砷(As)(22.01μg/g)、镉(Cd)(0.52μg/g),汞(Hg)含量最低(0.18μg/g)。结合总有机碳数据,利用线性拟合分析发现其和重金属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对重金属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重金属元素彼此间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其来源和迁移途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地质累计指数法,本文计算出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r、Zn、Hg、Cu、As和Cd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Pb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基本处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状态,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较低。本文探讨了珠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污染程度,丰富了珠江口海域有关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 宫少军张振虎许莉曾敏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珠江口
- 基于第四系地质特征分析的土壤盐碱度评估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第四系地质特征分析的土壤盐碱度评估方法,属于盐碱地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评估预估迁移区域,从而通过在盐碱地的盐分预估迁移路线以及预估迁移区域进行监控网络构建,结合迁移的预估时间,动态调整监控网络,最后根据...
- 鲁庆伟杨婷婷江胜国王大凤付方建杨秀俊曹钰琪姜昕沛宋云归李小玉王西玉
-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监测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数据监测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地区多源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筛选目标地区内地质灾害的隐患位置,基于隐患位置获取现有形变特征及地质条件生成地质灾害隐患特征;获取隐患位置的影响因素,确定...
- 刘小明刘景兰李荣华黄海李立伟吴秋菊陈德斌胡波银陈秋光莫东才
- 一种模拟煤炭地下气化热解煤气在覆岩内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煤炭地下气化热解煤气在覆岩内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氮气瓶、减压稳压阀、热解炉和覆岩模拟装置;该装置可以依据待测定实验的内径、高度进行选取,与顶盖和底座可拆卸的安装,方便更换,提高实验效率...
- 辛林 王志刚 冯洺泽 江胜国 李凯旋 詹华明 胡相明 程卫民 吴景 李佳泽 许甜甜 曹健 孙路路 亓冠圣 孔彪
- 文献传递
- 天津南部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下切河谷及沉积相序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中国河口三角洲地区发育末次盛冰期(LGM=Last Glacial Maximum)下切河谷,为研究天津南部海陆交互作用平原区LGM下切河谷,本文通过钻孔、陡坎剖面调查、遥感解译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等工作手段,结合AMS14C测年、微体化石(有孔虫和介形类)和孢粉鉴定等测试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LGM以来发育3种沉积相序类型:类型Ⅰ(FS-Ⅰ):由下切河道相—湖相—滨海相—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沼/潟湖相)—河漫滩相构成;类型Ⅱ(FS-Ⅱ):由下切河道相—湖相—滨海相—河道相—河漫滩相构成;成为下切河谷内不同时期河流序列的叠置;类型Ⅲ(FS-Ⅲ):由LGM硬黏土—湖相—滨海相—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沼/潟湖相)—河漫滩相构成。LGM时期古植被以云杉、松、蒿、藜等干冷植物为主,气候干冷;古河道空间格局和古流向受控于基底构造;汊道古河流发育且摆幅较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该区下切河谷深度(宽约几百米、深20~30 m)及规模远不及前者(宽数十千米、深40~90 m)且不发育强潮河口湾相,原因在于没有开放海和统一的大河口。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古微地貌低洼处受到海侵或地下水位上升湖相或湖沼发育形成全新世海侵基底泥炭,最大海泛面之后,不同微地貌处先后随着河流进积增强成陆,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相序地层受控于全球海面变化和区域构造的影响,河海进退和河流摆动是沉积层序形成的直接原因。因研究区缺乏末次盛冰期以来下切河谷及沉积相序特征研究,故本文研究可为该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地层结构厘定、古环境恢复与演化以及水工环勘察、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 鲁庆伟江胜国江胜国付方建王西玉姜昕沛李小玉
-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陆海相互作用沉积层序
- 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为构建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通过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查明了该区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短板要素,并在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再生型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实际验证评价的基础上,与通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构建的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宜此类地区矿区分散分布且发展方式迥异的特点,能进一步突出地域主导特色,可为同类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 李稳宫少军梁昊王国槐王培培
- 关键词:承载能力指标体系矿山地质环境
- 三亚红塘湾地区陆海一体地质结构研究
- 2023年
- 地质结构研究在工程选址、自然资源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亚红塘湾地质研究起步较晚,地质结构的系统性综合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单道地震剖面以及多个陆域和海域钻孔资料,对三亚红塘湾海域重大工程区及邻区的地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钻孔地层分析,将50 m以浅地层划分了5个沉积旋回,9个工程地质层。通过井震结合手段对典型地层剖面与钻孔地层进行对比,共划分了5个地震反射界面和4个沉积地层单元,分析了全新统烟墩组、中更新统北海组、下更新统秀英组、上新统望楼港组等主要地层单元界面的埋深特征以及地层单元的厚度分布情况,初步查明了红塘湾地区上新世以来陆海一体的地层格架,从而为该区古地理再造、地质演化历史的分析解释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三亚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专业支撑。
- 赵卫王国槐宫少军梁昊杨博
- 关键词:地层单元地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