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
- 作品数:31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机构: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伦敦大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循环冷却水供水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水供水系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连接碳捕集平台冷却水用户的换热器的排水口,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连接碳捕集平台冷却水用户的换热器的入水口;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还连接有...
- 李丹梅龙国庆李波毛卫兵杨志杨伟罗海中王峰刘英伦吕季平任利华梁希
- 文献传递
- 一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一种垃圾箱
-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垃圾分类的方法,包括:利用X射线照射垃圾,得到能量吸收图谱;根据所述能量吸收图谱确定所述垃圾的类别。通过利用X射线较好的穿透性和以及不同材料吸收X射线的能力不同的特点,将不同材质的垃圾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在...
- 刘牧心 方俊 梁希
- 文献传递
- 一种燃煤电厂用填料高度可调节式解吸塔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电厂用填料高度可调节式解吸塔,包括解吸塔本体;设于解吸塔本体内部的液体分布器;设于液体分布器下端的填料层本体以及设于解吸塔本体内侧壁的调控装置;液体分布器的侧壁上安装有滑块,解吸塔本体的内侧壁安装有...
- 梁希任利华刘牧心马力王峰裴爱国邓广义
- 文献传递
- 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及冷却干燥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及冷却干燥系统,包括第一分离器、干燥器以及过滤单元,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过滤单元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干燥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换...
- 张先提王春磊黄燕娜张旭明杨锋斌王琳袁兢贾智刚任利华王峰刘英伦吕季平梁希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的循环预处理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的循环预处理系统,包括水洗塔、设于水洗塔内部且自下而上分布的多个填料层本体、循环水冷却器、自动加碱装置以及盐度调节装置。该预处理系统,采用多个填料层本体组合的方式,将烟气中的灰尘...
- 刘牧心梁希任利华马力王峰裴爱国邓广义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气源预净化系统及提纯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源预净化系统,包括增压设备、预净化设备和成分监控设备。预净化设备的气源输入端连接增压设备的气源输出端。预净化设备的气源输出端连接成分监控设备的气源输入端,增压设备的气源输入端用于连接膜法碳捕集...
- 段玉燕罗海中任利华吴阿峰梁希李伟科杨晖邓广义贾智刚林海周王峰刘英伦吕季平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气源预净化系统及提纯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源预净化系统,包括增压设备、预净化设备和成分监控设备。预净化设备的气源输入端连接增压设备的气源输出端。预净化设备的气源输出端连接成分监控设备的气源输入端,增压设备的气源输入端用于连接膜法碳捕集装置...
- 段玉燕 罗海中 任利华 吴阿峰 梁希 李伟科 杨晖 邓广义 贾智刚 林海周 王峰 刘英伦 吕季平
- 文献传递
- CCUS技术商业化J目面临的挑战和路径建议被引量:4
- 2023年
- 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重要性愈发凸显;CCUS技术能够从发电和工业过程相关的排放源中分离CO_(2),或直接从大气中捕集CO_(2),并将其转化为有用产品或永久性封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此外,CCUS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对于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增强工业和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 梁希夏菖佑余晓洁刘牧心
-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碳排放强度温室气体减排减排技术排放源制造业竞争力
-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测试实验平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测试实验平台,包括:烟气脱硝模块,包括脱硝反应器和与脱硝反应器连通、用于将电厂烟气引入脱硝反应器内的烟气引入装置;烟气脱硫模块,包括脱硫反应器,脱硫反应器的底部设置进气口,并与脱硝反应器的...
- 梁希刘牧心王莉贾智刚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利用产业发展技术路线:以宁夏为例
- 2025年
-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宁夏是全国首个开展区域碳利用产业规划研究的省份。笔者总结和提炼了宁夏在探索二氧化碳利用技术路线和产业规划方面的经验,构建了碳利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其他地区开展碳利用产业规划提供借鉴。调研显示,多项碳利用技术已经进入中试、示范和商业化阶段,部分技术已初步具备经济效益,产业化布局时机接近成熟。在进行区域碳利用产业布局研究时,技术成熟度、产业契合度、经济效益和减排潜力是重要考虑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强化采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矿化养护混凝土、钢渣固碳以及微藻固碳等技术在综合评价中表现突出,建议宁夏优先发展;二氧化碳合成异氰酸酯、电石渣和磷石膏固碳,以及二氧化碳气肥利用等技术表现良好,建议通过试点示范方式开展前沿技术探索和储备。
- 刘硕张志璐高志豪夏菖佑叶知远梁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