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作品数:379 被引量:433H指数:11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专利
  • 170篇期刊文章
  • 10篇标准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0篇农业科学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文化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6篇养殖
  • 41篇网箱
  • 39篇金枪鱼
  • 29篇水产
  • 26篇鱼类
  • 23篇幼鱼
  • 22篇黄鳍金枪鱼
  • 21篇对虾
  • 17篇珍珠贝
  • 16篇鱼群
  • 15篇岛礁
  • 14篇免疫
  • 14篇饵料
  • 13篇养殖区
  • 13篇珠母贝
  • 12篇饲料
  • 12篇投喂
  • 11篇养殖网箱
  • 10篇营养
  • 9篇循环水养殖

机构

  • 378篇三亚热带水产...
  • 329篇中国水产科学...
  • 28篇上海海洋大学
  • 2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3篇天津农学院
  • 16篇大连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三沙美济渔业...
  • 12篇北海金不换水...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8篇浙江海洋大学
  • 7篇南方海洋科学...
  • 6篇大连工业大学
  • 6篇海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惠州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

  • 62篇马振华
  • 42篇于刚
  • 32篇王绍敏
  • 29篇赵旺
  • 28篇陈胜军
  • 28篇杨蕊
  • 24篇邓正华
  • 23篇陈明强
  • 23篇刘永
  • 18篇李纯厚
  • 17篇温为庚
  • 16篇王雨
  • 16篇赵永强
  • 16篇吴燕燕
  • 16篇姜松
  • 15篇王悦齐
  • 14篇杨其彬
  • 14篇胡静
  • 14篇黄卉
  • 13篇胡晓

传媒

  • 47篇南方水产科学
  • 14篇南方农业学报
  • 11篇中国渔业质量...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食品科学
  • 5篇海洋科学
  • 5篇科学养鱼
  • 4篇海洋渔业
  • 3篇渔业现代化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天津农学院学...
  • 3篇肉类研究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63篇2025
  • 104篇2024
  • 74篇2023
  • 62篇2022
  • 42篇2021
  • 26篇2020
  • 7篇2019
3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模态融合深度学习的传统发酵卵形鲳鲹动态风味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模态融合深度学习的传统发酵卵形鲳鲹动态风味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传统发酵卵形鲳鲹的多模态数据,其中,多模态数据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数据、微生物群落数据和物理性质数据;将多模态数据输入深度学习模型,获取感官...
王悦齐吴燕燕李雨洁陈胜军赵永强杨少玲
腌制风干过程中卵形鲳鲹鱼肉性质、蛋白质氧化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被引量:16
2022年
为探究卵形鲳鲹在腌制风干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对卵形鲳鲹鱼肉含水率、盐含量、质构特性、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蛋白质水解指数、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和游离氨基酸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腌制风干过程中,卵形鲳鲹鱼肉的盐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含水率下降,硬度增加,而弹性则先上升后下降。鱼肉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羰基含量明显增加,而巯基含量明显下降,同时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在加工过程中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和肌动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变浅并在风干后消失,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发生水解;鱼肉的蛋白质水解指数增加,非蛋白氮含量在腌制后下降而在风干过程中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干制1 d后达到最高,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可为腌制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张进伟胡晓陈胜军赵永强赵永强王悦齐吴燕燕王悦齐
关键词:卵形鲳鲹腌制风干理化性质游离氨基酸
一种升降式网箱浮筒的沉浮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式网箱浮筒的沉浮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渔业捕捞设备技术领域,获取目标养殖水产生物的活动深度范围,基于所述活动深度范围筛选出升降式网箱的初步最佳投放深度,得到初始投放深度;基于活动预测模型对升降式...
王绍敏白泽民马振华于刚赵磊杨谢秋胡静
一种船型桁架结构大型养殖渔场网衣装配工艺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型桁架结构大型养殖渔场网衣装配工艺设计方法,包括桁架为主浮钢管构成的外立方体内倒梯形体结构;桁架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主浮钢管内侧安装有u形环;网衣悬挂于桁架内侧;且通过网衣外周设置的纵向纲绳与桁架内侧顶部和底...
刘海阳袁太平黄小华胡昱庞国良王绍敏陶启友
文献传递
一种棕带仙女蛤养殖装载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棕带仙女蛤养殖装载笼,公夹持锢与母夹持锢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位于公夹持锢内的一侧滑杆顶部一端焊接有连接耳,位于母夹持锢内的一侧滑杆顶部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头,按动固定头,固定头往...
陈明强 马振华 王雨 方伟 赵旺 邓正华 于刚
三沙地区白蝶贝与点篮子鱼混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厘米,体重达4~5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珠,因珍珠粒径大、珠层厚、品质好,其价值远高于其他珍珠贝所培育的珍珠。
周胜杰马振华孟祥君于刚
关键词:大珠母贝珍珠母贝珍珠贝栖息环境
一种利用透明塑料袋在水体表面培养单胞藻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透明塑料袋在水体表面培养单胞藻的装置,包括池塘和透明塑料袋;池塘:其左右两端底面对称设置设有固定组件,横向对应的两个固定组件之间设有缆绳,所述透明塑料袋阵列设置于缆绳的中部,透明塑料袋的内部填充有...
王雨邓正华陈明强赵旺李有宁于刚黄世武金朝焕
一种改善黄鳍金枪鱼肠道菌群的人工饵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黄鳍金枪鱼肠道菌群的人工饵料添加剂,包括鱼粉15%‑30%,豆粕15%‑30%,小麦淀粉5%‑10%,鱼油2%‑5%,菜籽油1%‑3%,桑叶粉5%‑10%,蝇蛆粉5%‑15%,微藻1%‑5%,胆汁酸0...
马振华杨蕊周胜杰胡静于刚
北部湾带鱼空间聚散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本研究利用2006―2018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密度数据,通过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分析带鱼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研究带鱼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叶绿素a(Chl-a)、海表水温异常值、水深、离岸距离、经度和纬度的关系,为北部湾带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分布呈逐年集聚现象,渔场分布方向受海底地貌影响呈现西南-东北向,夏季资源密度重心呈西南-东北向移动,冬季资源密度重心呈南-北向移动,且冬季带鱼资源密度重心较夏季更偏东北向;春、秋季为带鱼主要的产卵季节,其资源密度重心位于夏、冬季带鱼渔场中部。研究表明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的逐年下降是导致其空间分布逐渐集聚的主要原因。Chl-a对带鱼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均有影响,水深、经度和海表水温异常值对带鱼资源密度有影响,但对其空间分布无直接影响。
张曼王雪辉蔡研聪蔡研聪杜飞雁孙典荣王跃中王亮根许柳雄
关键词:带鱼环境因子
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养殖群体外部形态特征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地理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野生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和广东徐闻等地的大珠母贝养殖群体,测量其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及铰合线长,检测大珠母贝肌肉营养成分,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北海(BH)群体的壳长、壳宽、壳高和铰合线长均高于三亚(SY)群体和徐闻(XW)群体;SY群体除了体质量和壳宽外,其他形态性状均显著低于BH群体和XW群体(P<0.05,下同)。除了BH群体与XW群体间的壳宽性状差异系数(1.50)大于1.28外,其余性状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说明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主成分分析和层级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的散布并未完全分离,彼此间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合。XW群体肌肉鲜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H群体和SY群体,但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群体共检出17种氨基酸,且均以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合计占总氨基酸的41.15%~45.56%;SY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23%,高于BH群体(64.48%)和XW群体(45.53%)。3个群体共检出9种脂肪酸,SY群体多检测出α-亚麻酸,而BH群体和XW群体多检测出油酸。在3个群体肌肉中未检出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所检出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也只有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α-亚麻酸],且以SY群体的含量最高(0.0443%)。【结论】大珠母贝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均匀,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SY群体的综合营养价值优于BH群体和XW群体。
张钰伟杨静茹温为庚温为庚赵旺邓正华王雨赵旺于刚
关键词:大珠母贝营养成分脂肪酸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