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54 被引量:313H指数:7
相关作者:廖海花魏秀兰黄素敏李玉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0篇文化科学
  • 41篇政治法律
  • 19篇哲学宗教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历史地理
  • 4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7篇教育
  • 23篇高校
  • 22篇政治
  • 21篇文化
  • 19篇思想政治
  • 16篇主义
  • 12篇教学
  • 11篇视域
  • 11篇思政
  • 10篇大学生
  • 10篇生态
  • 9篇政治理论
  • 9篇政治理论课
  • 9篇思想政治理论
  • 9篇思想政治理论...
  • 9篇乡村
  • 9篇理论课
  • 9篇红色文化
  • 8篇农业
  • 7篇思政课

机构

  • 154篇三明学院
  • 1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辅仁大学
  • 4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福建水利电力...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泉州经贸职业...

作者

  • 3篇王雨辰
  • 3篇陈承财
  • 3篇辛治洋
  • 2篇魏秀兰
  • 1篇黄素敏
  • 1篇陈德钦
  • 1篇陈绍西
  • 1篇陈永宝
  • 1篇任力
  • 1篇许勋恩
  • 1篇龚榕容
  • 1篇陈志勇
  • 1篇廖海花
  • 1篇杨林香
  • 1篇苗圃
  • 1篇李玉珠

传媒

  • 30篇三明学院学报
  • 7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齐齐哈尔大学...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集美大学学报...
  • 4篇安阳工学院学...
  • 4篇武夷学院学报
  • 3篇教育评论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天中学刊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大庆师范学院...
  • 3篇凯里学院学报
  • 3篇兰州工业学院...
  • 2篇佳木斯大学社...
  • 2篇长春大学学报
  • 2篇洛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

  • 18篇2025
  • 17篇2024
  • 18篇2023
  • 24篇2022
  • 15篇2021
  • 17篇2020
  • 19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习共同体与大学学风建设互动探究
2025年
学习共同体与大学学风建设均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服务,二者在育人过程中既有主体、要素、特性的交融,也有个性与共性、校内与校外场域、灵活与规范的互补。二者的互动以人才培养和主体发展为主线,遵循参与协商、尊重包容、多重互嵌的原则,从主体、平台、系统3个方面构建互动策略,提升育人效果。
芦佩玉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大学学风建设互动
红色文化赋能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被引量:3
2022年
助力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础支撑。红色文化是最能彰显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品牌的鲜亮底色,其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提升革命老区的产业特色奠定了物质基础,革命历史优良传统为启迪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经验,红色精神内核为激活革命老区的创新创造和自主发展凝聚了内驱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要以“红色+”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物质生产根基,以现代红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建设氛围,以对革命精神的系统解读提振老区人民的现代文明素养,由此切实保护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欧阳秀敏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
从和解到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2023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最核心的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协调生产、生活、生态,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它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又创造性地发展了生产力动力论,拓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的生态文明观,贡献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中国智慧,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
邹晓芟张婷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产党宣言》与时俱进的演化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2021年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至今不仅完全正确,而且还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着眼于新时代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不断重温《共产党宣言》,而且更要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坚持透析其与时俱进发展的演化逻辑。在此基础上,更要立足新时代发展新格局的新问题,做到从《共产党宣言》中准确把握其理论精髓、深入揭示其当代价值、充分汲取其思想力量。以此为启示,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坚持人民立场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保持战略定力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吴焰辉邹晓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演化逻辑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2022年
劳动力利用率、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是合作化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管理研究涉及的三个重要概念和范畴。从这三个维度研究农业合作社的劳动管理,能够深化合作化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经济绩效的认识,从而为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启示。
范连生
关键词: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管理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成效提升研究
2025年
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亟需培育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当前,承担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重大使命的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教育规划缺乏大视野、教育力量缺乏大联合、教育空间缺乏延伸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提出坚持劳动教育大视野、构建劳动教育大课堂、汇聚劳动教育大力量等路径,希望能够增强高职学生技能报国的情怀、强化技能报国的支撑、提高技能报国的本领,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黄海云高晓瑞
关键词:高职学生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视域下荀子“礼乐教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9年
荀子"礼乐教化"思想具有深刻的育人内涵,其理论精髓与高校立德树人实践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路径上相契相通,对立德树人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新时代基于立德树人的视域,充分借鉴荀子"礼乐教化"思想的育人精髓,具体可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情感培育、注重知行合一等方面着手,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政治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欧阳秀敏
关键词:荀子礼乐教化立德树人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被引量:4
2021年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明确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原则与实现路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
范连生范文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意蕴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探究被引量:5
2020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它是多维度的。具体上,它不只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层面要振兴,而且在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都要振兴,其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引领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厘清二者的关联性,对加快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陈德钦陈承财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维度被引量:2
2019年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是具有思想与灵魂的希望之教学改革,此观点的提出与结论的归结均 埋设于思想政治教育上精神生活与价值体系之中:其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之维,即社会的历史性是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之维来框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路 径等,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加以推进与完善的基本范式;其二,新时代的实践之维,即新时代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起源、发展、结果均是发端、伴随、检验于新时代的现实实践。缘由与遵循以上基本观 点与价值,方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王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