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作品数:534 被引量:1,913H指数:17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5篇矿业工程
  • 8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化学工程
  • 17篇天文地球
  • 12篇理学
  • 8篇建筑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1篇瓦斯
  • 48篇自燃
  • 45篇煤层
  • 41篇采空
  • 41篇采空区
  • 41篇抽采
  • 40篇煤自燃
  • 39篇工作面
  • 38篇数值模拟
  • 38篇值模拟
  • 36篇空区
  • 32篇瓦斯抽采
  • 30篇钻孔
  • 28篇煤矿
  • 23篇矿井
  • 21篇渗透率
  • 19篇煤层气
  • 18篇降尘
  • 17篇煤体
  • 16篇渗流

机构

  • 521篇太原理工大学
  • 4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1篇教育部
  • 21篇山西焦煤集团...
  • 1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1篇西山煤电(集...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7篇河南理工大学
  • 7篇华北科技学院
  • 7篇华阳新材料科...
  • 6篇中国科学院山...
  • 5篇重庆大学
  • 5篇晋能控股煤业...
  • 5篇陕西山利科技...
  • 5篇能源集团
  • 5篇山西蓝焰煤层...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4篇神华包头能源...
  • 4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8篇荆德吉
  • 14篇冯国瑞
  • 13篇郭红光
  • 12篇王俊峰
  • 10篇栗继祖
  • 10篇王宏伟
  • 9篇张天
  • 8篇冯增朝
  • 8篇赵东
  • 8篇郝兵元
  • 6篇赵洪宝
  • 6篇严国超
  • 4篇康天合
  • 4篇王开
  • 4篇付翔
  • 4篇蔡婷婷
  • 4篇彭守建
  • 4篇王辰
  • 3篇杨栋
  • 3篇白进

传媒

  • 74篇煤矿安全
  • 36篇煤炭学报
  • 35篇矿业研究与开...
  • 34篇中国安全生产...
  • 30篇煤炭技术
  • 25篇矿业安全与环...
  • 22篇能源与环保
  • 20篇煤炭科学技术
  • 17篇太原理工大学...
  • 15篇中国矿业
  • 15篇中国安全科学...
  • 14篇煤炭工程
  • 13篇工矿自动化
  • 10篇金属矿山
  • 8篇中国煤炭
  • 7篇山西煤炭
  • 7篇实验技术与管...
  • 7篇现代矿业
  • 6篇安全与环境学...
  • 6篇山西焦煤科技

年份

  • 48篇2025
  • 98篇2024
  • 148篇2023
  • 100篇2022
  • 58篇2021
  • 37篇2020
  • 30篇2019
  • 2篇2018
5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LC控制器的矿用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在对矿用带式输送机结构及原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设计了设备的监控系统。系统使用S7-1200型PLC控制器,为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利用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和各类开关量信号需传输到控制器中进行综合处理。系统的监测点可分为3类,分别为设备监测点、保护监测点和环境参数检测点。基于模块化思想对软件程序进行设计,利用TP1200 Comfort触控屏对设备状态进行显示。将监控系统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现场调试确认了系统的各项功能。投入应用后使得设备的故障率以及故障处理时间均显著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
高海峰杨中庆杜双利
关键词:PLC控制器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模块化设计
消防员个体防护装备工效性综合评价
2025年
本文旨在突破个体防护装备(PPE)评价技术中定量分析穿戴后生理与运动参数的瓶颈,为装备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体工效学实验、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及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0名模拟消防员体质的健康男性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测量受试者穿戴普通防护服(5.5 kg)和重型防护服(15.8 kg)2种状态下的着装便捷性(穿脱时间、里克特量表主观受限程度评价)和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屈曲/外展、肘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角度),并运用正态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重型防护服组穿脱时间显著长于普通防护服组(穿衣慢33.17%,脱衣慢34.77%),且脱衣时间个体差异更大;重型防护服在多部位的着装受限程度更高,与穿脱时间呈强相关关系。此外,重型防护服显著限制肩关节、膝关节活动(P_(a)<0.05),而对肘关节和髋关节影响较小(P_(a)>0.05)。可见,防护装备的重量、结构及尺码匹配度是影响穿脱效率与关节灵活性的关键,建议优化装备关键部位结构以提升救援效能与安全性。
刘雅容李雅涛李皓然郝晓强冯泽宇
关键词:消防员防护服工效学关节活动
工作面初采阶段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0
2023年
为提高工作面初采阶段瓦斯抽采效果,避免上隅角瓦斯超限,以沙曲1#煤矿45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覆岩在工作面初采阶段内的垮落特征,结合4502工作面初采阶段的瓦斯涌出量及覆岩垮落特征,沿工作面顶板设计3个高位定向长钻孔,钻孔末端由高位顶板延伸至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冒落带区域内。现场实践表明,合理设计高位定向长钻孔轨迹,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初采阶段的瓦斯抽采量,避免了上隅角瓦斯超限,实现了工作面全生命周期内的持续高效瓦斯抽采。
王向东穆永亮刘伟伟
关键词:瓦斯超限瓦斯抽采
磁化荷电水雾最佳降尘参数确定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实现对煤尘的有效防控,进一步提高磁化水降尘性能,提出磁化荷电喷雾降尘技术,通过研究液滴在磁化、荷电情况下的受力,揭示磁化荷电喷雾降尘机理;通过自主搭建的动、静态综合除尘实验平台,研究不同磁化强度、荷电电压下溶液表面张力和雾滴粒径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最佳雾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磁化荷电后的溶液表面张力和雾滴粒径随磁化强度、荷电电压的增大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稳。荷电电压为9 kV、磁化强度为350 mT时达到最佳效果,此时,与清水相比全尘降尘效率达到92.79%、提高69.63%,呼尘降尘效率达到78.59%、提高94.01%。磁化荷电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破碎时所做表面功更小,雾化后液滴粒径更小更均匀,与尘粒接触面积增大,可提高捕尘效率,改善矿井环境。
李哲葛少成孙丽英陈曦陈景序张小伟
关键词:磁化水降尘机理降尘效率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气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为揭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气流传播规律,利用COMSOL软件中高马赫流动与浓物质传递模块,模拟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冲击气流的速度场、压力场、冲击力场、浓度场等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内冲击气流呈射流状,速度可高达378.6 m/s,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呈现多峰值振荡衰减趋势,在射流中出现周期性的膨胀波区和压缩波区,射流尾部发展为湍流并失稳,在巷道内无序运移;突出冲击气流冲击力可高达246.3 kPa,冲击波以当地音速在巷道内运移;瓦斯气体最大扩散距离为133.6 m,巷道中部瓦斯体积分数接近于100%;由于突出后期巷道内存在压力差,瓦斯气体回流,高体积分数瓦斯和巷道内空气进一步混合。
左文哲谯永刚华杰秦鹏飞王海杰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气流数值模拟瓦斯压力冲击波
地质封存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微生物活动是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部分微生物可将封存CO_(2)转化为甲烷或有机酸以实现资源利用,也可转化为碳酸盐实现长久固定,这些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实现CO_(2)的稳定封存与负碳排放。本文分析了深地封存CO_(2)可能涉及的微生物甲烷化、液化、矿化机理,综述了各转化途径的研究进展。CO_(2)微生物甲烷化和液化技术能够将封存CO_(2)转化为甲烷或高值有机物,实现资源再利用,二者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耦联应用以扩大CO_(2)生物转化的应用范围。CO_(2)微生物矿化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将CO_(2)转化为方解石,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定CO_(2)和限制CO_(2)逃逸技术。目前CO_(2)微生物转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亟须从转化原理及影响因素、转化效率、经济性和环保性、工艺条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建立健全CO_(2)地下原位生物转化理论技术体系,并与CCUS结合建立“捕、输、驱、封、转、采”一体化技术体系,助力CCUS的高值应用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冯骁邓泽郭红光郭红光刘丁瑞冯玺阳
关键词:生物矿化
固态长寿命氡子体^(210)Po在采空区煤自燃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同位素测氡法探火工作量大,周期长,易受气候及环境因素制约的问题,利用氡在向地表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能精确反映母体氡在一段时间中的累积值的固态长寿命子体^(210)Po,提出了基于放射化学分析手段测定^(210)Po活度浓度探测隐蔽矿井火区的氡子体^(210)Po法探火。为了探究氡子体^(210)Po法探火在现场探测中的效果与精度,在已知火源位置的柳湾煤矿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在井下火区对应地表位置进行网格测点布置,对测点处的氡气浓度及其固态长寿命子体^(210)Po的活度浓度进行测量。通过比较氡气浓度与^(210)Po活度浓度探测结果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利用氡子体^(210)Po探测采空区煤自燃火源位置的技术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火区近地表土壤层氡气浓度与^(210)Po活度浓度在总体分布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210)Po活度浓度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其分布更能准确反映井下煤自燃火区情况。相比同位素测氡法,氡子体^(210)Po法探火的探测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林晨王俊峰董凯丽刘轩
关键词:煤自燃
矿用CMC/ZrCit/GDL防灭火凝胶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为防治煤自燃,研制一种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柠檬酸锆(Zr Cit)和葡萄糖酸-δ-内酯(GDL)组成的新型矿井防灭火凝胶。首先试验测试不同配比凝胶的成胶时间和黏度,选出适合不同情况下煤矿防灭火的凝胶配比;然后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和热重(TG)试验分析凝胶的阻化性能和对煤自燃失重放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的加入对煤的自燃有一定抑制作用;凝胶渗透过程中成胶,粘结在煤体的表面和裂隙之间;相同加热时间下加热到180℃,水的失重率比32号凝胶高出30%左右,说明凝胶固水性强,热稳定性良好。灭火模拟试验说明使用凝胶灭火,煤体降温快且不易复燃。
董凯丽王俊峰梁择文石琪
关键词:煤自燃
圆锥形喷嘴出口直径对水射流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为探讨喷嘴结构对水射流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圆锥形喷嘴为研究对象,基于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出口直径的圆锥形喷嘴模型,研究出口直径对水射流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锥形喷嘴水射流冲击煤岩体过程中,不同喷嘴出口直径下水射流流场分布特征相似,整个流场可分为集中区、发散区、回流区和卷吸区4个区域,随喷嘴出口直径增大,卷吸区逐渐消失,其余3个区域分布也明显减弱;煤岩体应力分布可分为中心应力集中区和两侧应力集中区,随喷嘴出口直径不断增大,中心应力集中区与两侧应力集中区的范围逐渐减小,当喷嘴出口直径为6 mm时,两侧应力集中区基本消失;主体段入口速度恒定条件下,圆锥形喷嘴优选以2~3 mm出口直径为宜,此时水射流冲击煤岩体效果较佳,且不会对喷嘴产生结构破坏。
韩培壮高亚斌王飞向鑫郭晓亚
基于PLC的矸石山重力热管性能研究实验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23年
为准确测量矸石山重力热管传热效率的影响因素,该文设计了一套以初始压力、初始角度、工质和加热温度4个变量为参数,以温差发电装置测量热能到电能转化量为传热效率量度的重力热管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器,可实现温度、压力的自动控制和实验数据实时采集,通过上位机软件系统与下位机交互的方式,实现实验系统自动运行和数据双向传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误差小、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局部加权回归滤波算法可消除信号不稳定的影响,能更清晰地反映重力热管性能特征。
张柏林房淑华张润旭
关键词:温差发电系统设计滤波算法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