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166 被引量:383H指数:8
相关作者:王群吕华李月娣吕华宋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文化科学
  • 29篇化学工程
  • 29篇医药卫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6篇教学
  • 22篇课程
  • 12篇本科
  • 12篇催化
  • 11篇药物
  • 11篇院校
  • 10篇教学改革
  • 9篇制剂
  • 9篇肿瘤
  • 9篇高校
  • 8篇污染
  • 8篇光催化
  • 7篇应用型本科
  • 7篇废水
  • 7篇本科院校
  • 6篇抑制剂
  • 6篇应用型人才
  • 6篇金属
  • 6篇金属有机
  • 6篇金属有机骨架

机构

  • 159篇泰州学院
  • 10篇中国药科大学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河西学院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天津工业大学
  • 3篇辽宁医药职业...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泰州出入境检...
  • 2篇泰州市梅兰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沈振国
  • 5篇张芬琴
  • 5篇芮海云
  • 4篇柳云骐
  • 3篇齐鲁
  • 3篇刘晨光
  • 3篇何清明
  • 3篇吴正红
  • 3篇王群
  • 2篇曹庸
  • 2篇张兴兴
  • 2篇周国海
  • 2篇庄凯
  • 2篇吴萌萌
  • 2篇韦平和
  • 2篇梁吉雷
  • 1篇孙利芹
  • 1篇梁吉雷
  • 1篇汤继俊
  • 1篇张奕华

传媒

  • 40篇山东化工
  • 8篇教书育人(高...
  • 7篇化工管理
  • 6篇安徽化工
  • 5篇药学学报
  • 4篇广东化工
  • 4篇云南化工
  • 3篇科技视界
  • 3篇高教学刊
  • 3篇生物化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海峡药学
  • 2篇药学教育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2篇2025
  • 17篇2024
  • 21篇2023
  • 16篇2022
  • 16篇2021
  • 13篇2020
  • 16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议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1
2017年
药品包装材料是药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国内药品包装材料分类,材料性能要求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药品包装材料。
梁吉雷吴萌萌宋玉鹤李存福韦平和
关键词:药品包装材料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思考被引量:4
2017年
物理化学实验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在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初步提出一些建议及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梁吉雷吴萌萌宋娟李廷友韦平和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思考被引量:7
2021年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泰州学院实际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化工原理实验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举措。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确立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开设体现工程特性的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吴萌萌梁吉雷张春雨柴文洁
关键词: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化工原理实验
补体因子B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5年
补体系统的旁路途径是多种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C3肾小球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补体因子B(complement factor B,CFB)是一种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以潜伏形式在人体血液中循环。其作为补体旁路途径的关键节点,是治疗补体系统介导疾病的重要靶点。随着伊普可泮(iptacopan)的成功上市,使得CFB小分子抑制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多家制药公司都在积极研发CFB小分子抑制剂。本文主要就近年来CFB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按照结构类型和设计思路对代表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了介绍,从而为后续CFB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
文帅赵耀王燕李幸牟伊姜正羽
关键词:补体系统旁路途径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浅析及建议被引量:2
2020年
目前重庆市建筑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在浪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通过调研简要分析了重庆市建筑垃圾产量情况,对建筑材料资源化可减少环境污染做了初步性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实现现代化循环经济型城镇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何清明董好岩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污染
pH响应型肠道定位缓释阿司匹林微丸的制备和性能
2024年
定位缓释制剂可减少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毒性及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长期频繁的服用阿司匹林对胃肠道影响很大,将其制成具有pH响应性的肠道缓释制剂,可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本实验通过向海藻酸钠(Na-Alg)溶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并采用滴注法将其滴入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中离子交联固化制备成海藻酸钙(Ca-Alg)和CMCs组合而成的CMCs#Ca-Alg互穿网络凝胶丸,经分离、干燥后形成CMCs#Ca-Alg互穿网络微丸。通过观察微丸的形貌和测定、分析微丸的稳定性、溶胀情况、药物释放情况,发现:所制备干燥微丸直径为0.5~1 mm,CMCs的加入提高了CMCs#Ca-Alg微丸的形态稳定性、热稳定性,降低了其溶胀度,降低了药物释放量,有利于微丸中药物的缓释;且当CMCs与Na-Alg的质量配比为1:4时,使用浓度为1%的CaCl2溶液固化时,微丸的形态稳定性最好,药物释放性能符合12 h缓释制剂的释放度要求。所制备的肠道定位缓释阿司匹林微丸有望作为口服类抗血栓药物制剂。
王群陈洁毛雅婷季鹏孙璐瑶
关键词: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抗血栓
ω-转氨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ω-转氨酶能催化羰基化合物发生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在制备手性胺类化合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底物结合区域特殊的空间结构,野生型ω-转氨酶在合成大位阻手性胺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此外,在立体选择性和稳定性方面这一类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满足工业应用需求的ω-转氨酶仍较为有限。文中首先介绍了ω-转氨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机制,并探讨S型和R型酶在结构特征方面的主要差异。然后对ω-转氨酶的分子改造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基于结构特征和催化机制进行的分子改造研究,包括底物特异性改造、立体选择性改造和稳定性改造三方面。最后,对ω-转氨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高新星韦平和
关键词:分子改造底物特异性稳定性
Anderson结构Ni-Mo杂多酸分子构建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
2023年
采用一种简单的阳离子交换方法,将Anderson结构Ni-Mo杂多酸分子中的NH4+交换成Ni^(2+)得到Ni_(2)[NiMo_(6)O_(24)H_(6)](Ni_(3)Mo_(6)),以Ni_(3)Mo_(6)为前体构建加氢脱硫催化剂CAT-Ni_(3)Mo_(6),利用XRD,FTIR,XRF,XPS,SEM,HRTEM等方法对Ni_(3)Mo_(6)和CAT-Ni_(3)Mo_(6)进行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交换方法可将Ni_(3)Mo_(6)中Ni/Mo原子比提高至最佳值0.5,且两种原子处于同一分子中,这使得催化剂中MoS_(2)的分散性更好、NiMoS活性相含量更高,加氢脱硫催化性能更好,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及催化转化频率分别可达到12.1×10^(-7)mol/(g·s),2.5×10^(-3)s^(-1)。
梁吉雷吴雯洁吴萌萌花加伟柳云骐刘晨光
关键词:加氢脱硫离子交换ANDERSON结构杂多酸
去铁蛋白载体负载药物策略及其抗癌应用进展
2024年
铁蛋白纳米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粒子,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和特定靶向活性等特性,被广泛关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回顾了铁蛋白纳米笼的结构特点,载体递送的优势,可负载药物的种类,载药技术及其在肝癌、乳腺癌和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徐莉朱红旭王子涵贾思宇陈慧蒋欣怡季鹏
关键词:抗癌
高口服生物利用度胰岛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皮下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但存在疼痛不适和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口服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但现有的口服胰岛素制剂存在胃肠道不稳定、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仍需优化。纳米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实现胰岛素的有效口服递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高口服生物利用度胰岛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思琦张咏馨赵元骞梁旭吴正红季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药物输送系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