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 作品数:162 被引量:129H指数:5
- 相关机构: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武陵春·春晚
- 2023年
- (宋)李清照(词)韩闻赫(曲)
- 抒情与纪实:第六代电影中的仿纪录片影像被引量:1
- 2022年
- 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仿纪录片源于电影语言现代化以来纪实美学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扩充。作为电影形式技巧之一的仿纪录片,一方面通过对所谓现实的“引用”强调真实;另一方面通过模糊主客观界限,将强烈的作者主观情感和思想观念直接引入剧情片中,用纪实美学达成了独特的抒情。
- 张倩玉
-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抒情纪实美学
- 诗乐传统在近代的回归与发展--陈田鹤与近代诗乐被引量:1
- 2021年
- 以本国之诗入本国之乐是20世纪前期乐坛的集体共识。陈田鹤由萧友梅、黄自、龙榆生等推崇中国歌诗传统的音乐家、文学家启蒙,同时受到新文艺风潮的引导,树立了以“情”为主、兼容新旧的歌材选择及创作标准,同时为古典与现代体裁的诗作谱曲。他洞悉诗作的章法和抒情脉络,组织相应的曲式结构,用西方音乐技术再现诗歌的情感意蕴,达到了诗乐相和的艺术境界,拓宽了诗乐的创作路径。陈田鹤以艺术为本位,凸显音乐的审美功能;超越新旧之争,沟通古今诗歌与音乐,推动了诗乐传统在近代的回归与发展,也反映了近代音乐美学的成熟。
- 金婷婷钟孟智
- 关键词:陈田鹤曲式结构音乐美学
- 论粤剧梆子腔的板式衍生被引量:1
- 2021年
- 以秦腔为代表的北线梆子腔具有独板单套、四板分起联套等板式特点;以豫剧为代表的南线梆子腔具有独板单套、三板分起联套等板式特点。粤剧梆子腔源自南北线梆子腔,其对南北线梆子腔的板式结构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衍生出了独具“粤性化”的慢板单套、嵌入式曲体结构、前后联套布局等三大板式特点。厘清粤剧梆子腔的板式结构,对于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体结构和声腔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孔庆夫张海庆
- 小林漫画
- 2024年
- 小林
- 小林漫画
- 2023年
- 小林
- 在多元化合作中激发音乐表演创造性——钢琴协奏曲《岭南暴雪》华彩段创作与表演思考被引量:3
- 2022年
- 钢琴协奏曲《岭南暴雪》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为主题,在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合作中完成,其华彩段“即兴生成—反思修定—临场微调”三阶段合作创造的模式出自传统、成于创新。创作的开放性容纳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乐谱生成阶段作曲者与表演者形成复主体,演出阶段加入观众维度,合作交流涉及作品的形式手法和内容表现层面,涵盖具身、情感和认知等因素。这部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过程,有利于表演者创造性的激发,产生超乎预料的、更强大的表现力,对于当代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具有启发性。
- 李思远
- 关键词:音乐表演
- 金石与书画的纠缠:容庚书画鉴藏中的身份焦虑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容庚(1894-1983)看来,金石与书画是其“艺事之二癖”。在其北平岁月(1922-1946)中,容庚以金石文字学获得学术上的身份认同之际,“学术之金石”与“非学术之书画”一直存在对立。书画变为容庚内心被压抑的一面,并被刻意疏离。当书画鉴藏与创作获得契机重启后,容庚又产生对书画当以“自戒”纠结心理。本文着重探讨与求解的是,容庚如何在此纠结之下,实现其书画收藏的扩张和对应的学术生产,并最终如何化解这种因身份认同危机所产生的焦虑。
- 冯嘉安
- 关键词:容庚书画鉴藏金石学
- 从人物传神到山水意境——“气韵生动”的哲学归因与美学启示
- 2024年
- 谢赫“气韵生动”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哲学根源与思想逻辑,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多集中在“气韵”和“生动”的字词阐释或断句分析中。将“气韵”重新放置于魏晋人物品评的语境中,比较“传神”与“气韵”的不同含义,能够指出“气韵”概念背后的文艺思潮与哲学归因。“气韵生动”通过心灵感应实现对万物生命的内在观照,内涵了“境”与“意”的结构关系,“气”与“感物”思想开始从人物品评的范围转入到文论与画论中。而注重空间想象与情感体验的唐代诗学,正是在气韵生动的阐释基础上引发了“意境”美学,继而影响了唐代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境生象外的气韵亦成为山水画最高的审美法则之一。气韵生动自此引导了中国古代文艺创作的品评法则与阐释方向。
- 王天乐
- 关键词:气韵生动意境山水
- 章学诚文史融通观念的内在理路
- 2025年
- 文史融通不同于文史混沌一体,而是有着清晰的学术范畴与内在理路。章学诚批评正史“标《文苑》而止叙文人行略”的史法,强调文苑传应承担起“以文传人”“发明道要”的史学功能,呼吁史书应设置史官传以揭示“史学渊源,作述家法”,要求明确文士与史臣在正史列传中的身份认同,皆是基于文学与史学为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这一观念。“以集辅史”是章学诚将文学与史学融通贯一的重要理论。章学诚的史学思想跳出言、事分书的早期史学传统,将文集与史书视为“花”与“果”的关系,呈现了文史融通观念的内在理路。
- 刘湘兰陈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