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作品数:111 被引量:127 H指数:6 相关作者: 王玉平 陈玉新 黄娟 郭志超 陈坤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新乡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电气工程 更多>>
第一性原理研究CO在Cu(110)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同时考虑范德华力的作用,计算并分析了CO在Cu(110)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1)CO在两个表面Cu原子的短桥位位置吸附最强,吸附能为1.28 e V.第二稳定吸附位置为表面Cu原子的顶位,吸附能为1.23 e V.CO在其他两个位置,表面两个Cu的长桥位和表面四个Cu的中心位的吸附要弱一些,约为0.86 e V和0.83 e V.2)在Cu表面吸附的CO的C-O键长有部分拉长,这与较强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相应.3)电荷分析表明所有吸附的CO整体上从衬底上面获得部分电荷,约为0.2个电荷. 杨新伟 赫丙玲 刘伟娜 徐国亮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CO TixZr1-xN的电子和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氮化锆钛TixZr1-xN(x=0,0.25,0.5,0.75,1)的结构、稳定性、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Mulliken布局数.计算所得的TiN和ZrN的晶格常数与其它实验和理论结果符... 王斌 程素君 宋薇 徐彦 苗同军关键词:弹性模量 电子态密度 结合能 自动循迹避障寻光智能小车硬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016年 设计并制作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自动循迹、避障和寻光等功能的智能小车硬件系统。根据小车的多功能设计要求,使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中心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单片机根据各传感器模块反馈的信号来控制L293D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小车前进、后退、转向等运动。并搭建了小车实验平台,对小车功能实现、运动控制实际效果和小车运行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郭志超 何爱龙关键词:智能小车 避障 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开展教师流动的思考——以浙江省嘉善县开展教师流动为例 被引量:1 2020年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财政的硬件投入以外,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而教师流动是实现优化教师队伍的很重要的途径。文章以嘉善县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嘉善县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数年来开展教师流动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希望嘉善县的作法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作用。 程素君 倪倩云关键词:教师流动 新教师 SiC(X^3Ⅱ)的结构与势能函数的从头计算 被引量:1 2015年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B3P86以及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CCSD,CCSD(T),QCISD和QCISD(T),采用6-311g,6-311G(df),6-311+G(d,p),6-311++G(3df,3pd),aug-cc-pvdz和D95(d)多种基组,优化计算了SiC分子的平衡结构和能量.通过优化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R=0.171 82nm进行对比,选择B3LYP/6-311G(df),CCSD/6-311G(df)和QCISD/6-311G(df)方法对SiC(X3Ⅱ)分子进行单点能扫描,同时计算其光谱参数(Be,αe,ωe,ωexe)和力常数(f2,f3,f4),这些计算结果与实验数值相吻合,为研究SiC/SiC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 蒋利娟 孔素真 王凤产 胡晓斌关键词:SIC 基态 分析势能函数 光谱参数 纳米带状V_(2)O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锌性能 2025年 具有许多优点的水系锌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先进储能器件的潜在侯选者之一。然而,本身固有低电导率的钒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变和水系电解液中容易发生副反应,导致其储锌性能不理想。在此,利用4-羟基-3,5-二甲基苯甲腈与乙酰丙酮氧钒之间的配位反应,通过溶剂热反应和一步高温锻烧处理成功制备出纳米带状结构的三氧化二钒(V_(2)O_(3))。采用各种表征手段对V_(2)O_(3)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探究。纳米带状V_(2)O_(3)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异的离子传输性能、多价态变化特性,使其在储锌电化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在0.5/5A·g^(-1)电流密度下,V_(2)O_(3)正极材料循环100/2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263/159mAh·g^(-1)。因此,提供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合成具有优异储锌性能正极材料的思路,也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商业化提供了一种选择。 都玲玲 王雁 刘成松 王亚清 张涛 罗浩 杨倩 苏芸关键词:纳米带 正极材料 三氧化二钒 水热合成条件对纳米ZnTe结构的影响 2014年 用Zn粉和Te粉为原材料,利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出不同结构的ZnTe纳米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ZnTe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纳米ZnTe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机NaOH溶液中易形成ZnTe纳米晶体颗粒,而在有机水合肼溶液中易形成非晶ZnTe纳米片或纳米线,非晶ZnTe纳米材料通过退火处理很容易地转化成晶体纳米材料。研究结果丰富了ZnTe纳米材料的合成知识,并为ZnTe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冯宝萍 贾芙蓉关键词:水热合成 一维受阻挫海森堡自旋-声子链的相变研究 2016年 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DMRG)方法,研究一维受阻挫反铁磁海森堡自旋-声子链模型在发生Spin-Peierls(SP)相变时的动力学特性,计算了该系统发生相变时的三重态能隙和动态二聚体基态能量。结果表明:作为目前计算一维强关联系统最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DMRG给出了比以前利用严格对角化方法更精确的数值结果。 陈泽章 补朝阳关键词:密度矩阵重整化群 相变 海森堡链 双原子理想气体的统计熵的研究 2015年 对双原子理想气体的统计熵进行了研究。在常温下,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间距远大于k T,几乎全部振子都冻结在基态,而转动能级间距远小于k T,能量量子化的效应可以忽略,即平动熵对整个双原子分子统计熵的贡献最大。 程素君关键词:双原子分子 理想气体 统计熵 新型氮掺杂多孔碳/S正极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2024年 氮掺杂多孔碳(N—C)作为锂硫电池硫载体材料具有巨大潜力,它们可以限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溶解。在此,通过高温退火成功制备了源自一种三聚氰胺基有机聚合物(SNW-1)的N—C网络,并作为硫的载体材料成功制备出了N—C/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表征了N—C/S的形貌和结构。N-C/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334.4 mA/g下500圈循环后为709 mAh/g,每圈循环衰减为0.09%)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67.2、334.4、836、1672、3344和8360m A/g电流密度下分别对应放电比容量为1102、958、808、721、536和428m Ah/g)。 王亚清 苏芸 李娜 都玲玲 王斌关键词:多孔材料 氮掺杂 锂硫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