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作品数:173 被引量:218H指数:6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谭盾钢琴组曲《忆》的主题创作技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谭盾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在学习和吸收了西方音乐创作理论的同时,也在其作品中结合中国本土的传统的民间音乐元素,有些音乐作品甚至融入了大量的新的音乐形式。谭盾有感于童年生活的中国湖南乡土文化,民间音乐等,创作了《忆》这部钢琴作品。这部作品音乐家结合了湖南地区的民谣婚庆音乐、祭祀,以及作者的儿时记忆和西方音乐创作而成。我们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是一件必要和有价值的课题,因为这组中国风格的作品不仅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也对训练学生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 罗嘉
- 关键词:民族特色
- 论社会事件何以开发为教育资源
- 2025年
- 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实际情境密切结合。社会事件作为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具体的开发中却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具体而言,在事件的关注与选择上,社会性资源经常被排斥在学校之外;在事件的传播与评论上,舆论世界是弱传播的世界;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上,教育者的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从社会建构主义视域出发,将社会事件开发为教育资源,既要立足学生生活立场,在社会事件选择与开发中挖掘其教育价值;又要基于问题解决立场,在评论与反思中增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还要确立专业发展的立场,在开发与运用社会事件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 周敏马早明
- 关键词:社会事件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资源育人合力
- 舞蹈的教育性教学——以舞剧《沙湾往事》为例
- 2019年
- 教育性教学是具有价值理念渗透的教学。“好”的舞蹈教学是教育性教学,具有目的性和结构化取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好”的舞蹈何以成其为“好”。在学习“好”的舞蹈基础之上,通过技艺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 潘春枝王晓丹
- 关键词:舞蹈教育性教学
- 浅谈声乐表演及欣赏的审美要求
- 2016年
- 审美能力对于声乐表演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审美主要依赖于听觉和视觉,但由于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一样,因此在审美能力培养中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将声乐表演及欣赏审美要求进行分析,对学生审美能力加以培养。
- 李星佚
- 关键词:声乐表演审美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发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舞蹈艺术的传播,在舞台剧场、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情境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从媒介融合情境视角下,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
- 王晓丹
- 关键词:媒介融合舞蹈艺术视觉传播大众文化
- 潮州筝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以筝曲《柳青娘》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潮州筝是我国五大古筝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娘》是潮州筝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轻三六”“重六”“活五”等调式,每种调式又都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与作韵手法。通过对《柳青娘》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可窥探潮州筝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 吴琴
- 关键词:演奏技巧
- 论题材选择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以舞蹈编创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题材选择对于舞蹈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舞蹈题材的内涵、指称与选择的语言与逻辑分析,提出舞蹈选材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在于创造形意兼具的艺术美,在于取材自然界、取材社会、取材宗教所创造的意义世界。
- 潘春枝
- 关键词:题材舞蹈编创艺术美
- 钢琴启蒙教学之教材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启蒙教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众多的钢琴教材中选择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教材,是钢琴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钢琴启蒙教材的发展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期间,各种类型的启蒙教材层出不穷,每种教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文章以四套国内外的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教学理念、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对以后的钢琴启蒙教育事业发挥一些作用。
- 陈婉王毓
-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学教材对比
- 视唱练耳对提高长笛音准水平的帮助
- 2017年
-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视唱、练耳、乐理这三个教学内容对提高长笛音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视唱练耳与长笛吹奏知识的融合,是在绝对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音程感、调式感和节奏感.通过三感的长期培养,不断修复长笛吹奏时出现的音准问题.
- 彭斌
- 关键词:视唱练耳节奏感
- 歌剧《沂蒙山》中的多维元素融合被引量:1
- 2021年
- 歌剧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歌剧被引入中国,国内的作曲家们通过学习借鉴西方歌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创作探索之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歌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作曲家们兼容并蓄、励精图治,把中国传统美学观和西方歌剧的作曲风格有机结合,开创了中国当代歌剧崭新的一页。
- 赵楠
-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作曲家传统美学观作曲风格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