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作品数:811 被引量:2,102H指数:18
相关作者:顾有守黄进梅潘慧清谷梅孙希凤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3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 30篇标准
  • 10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1篇医药卫生
  • 13篇化学工程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7篇皮肤
  • 83篇细胞
  • 56篇银屑
  • 56篇银屑病
  • 48篇梅毒
  • 36篇护理
  • 30篇性病
  • 30篇皮炎
  • 29篇衣原体
  • 29篇沙眼衣原体
  • 28篇沙眼
  • 27篇生殖
  • 27篇基因
  • 26篇影响因素
  • 24篇蛋白
  • 24篇疗效
  • 23篇皮肤病
  • 20篇螺旋体
  • 19篇麻风
  • 18篇炎症

机构

  • 7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47篇广东医科大学
  • 3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9篇中山大学
  • 20篇广州医科大学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广东省皮肤性...
  • 14篇中山大学孙逸...
  • 14篇黄圃人民医院
  • 14篇云南贝泰妮生...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1篇广东博溪生物...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贵州医科大学
  • 10篇片仔癀(上海...
  • 9篇广东华润顺峰...

作者

  • 27篇杨斌
  • 15篇陈永锋
  • 13篇郑和平
  • 11篇许教雄
  • 9篇陈杰
  • 9篇席丽艳
  • 9篇蔡毅媛
  • 8篇薛汝增
  • 8篇赵培祯
  • 7篇黄澍杰
  • 7篇王晓华
  • 7篇谢杰
  • 6篇王成
  • 5篇唐卫明
  • 5篇林尔艺
  • 5篇谷梅
  • 4篇关欣
  • 4篇宋洋
  • 4篇慕彰磊
  • 4篇王明悦

传媒

  • 218篇皮肤性病诊疗...
  • 30篇中华皮肤科杂...
  • 27篇中国皮肤性病...
  • 16篇中国麻风皮肤...
  • 16篇中国艾滋病性...
  • 14篇临床皮肤科杂...
  • 10篇中国烧伤创疡...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协和医学杂志
  • 9篇皮肤科学通报
  • 8篇中文科技期刊...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7篇江苏卫生事业...
  • 7篇国际流行病学...
  • 7篇中国真菌学杂...
  • 6篇皮肤病与性病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国医院统计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年份

  • 57篇2025
  • 89篇2024
  • 99篇2023
  • 81篇2022
  • 85篇2021
  • 66篇2020
  • 73篇2019
  • 96篇2018
  • 76篇2017
8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热证与血瘀证银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证候差异评价
2025年
目的 建立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瘀证大鼠模型,评价两个证型间的动物模型差异。方法 血热证银屑病大鼠模型采用复方热药水煎液灌服形成血热证体征,联合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造模;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银屑病则采用疲劳、饥饿、寒湿、惊慌等多因素模拟血瘀证候形成,联合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炎。观察两证型银屑病空白组及模型组中医证候和银屑病皮损情况,造模结束后取材完成病理组织检测、脾指数计算、血液流变学及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血热证模型组大鼠在证候表现、PASI评分、Baker评分、脾指数、血浆黏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则在证候表现、体质量、PASI评分、Baker评分、脾指数、全血中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方面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型组间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均具差异。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动物模型具备银屑病典型特征且符合中医血热证和血瘀证证候体征,提示两证型银屑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这将为阐释中医药辨证论治银屑病的科学内涵提供模型基础。
杨怡冰乔媛媛李灿哲王冬梅古江勇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证型造模方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早期兔模型中TP0155转录水平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T.pallidum)0155蛋白(TP0155)在早期梅毒兔模型中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 给予3只新西兰白兔皮下注射Nichols Seattle株,每处注入106个T.pallidum,共10处,动态观察兔模型早期皮损的形成过程.每3天取1处注射部位皮损用于TP0155 mRNA和管家基因TP0574 mRNA检测.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TP0155质粒标准品,用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皮损中TP0155 mRNA和管家基因TP0574 mRNA水平.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和Bonferroni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兔模型背部第6天出现红色丘疹,第19天皮疹中心出现溃疡,形成硬下疳;第24天溃疡结痂变小,第25天出现全身播散性二期梅毒疹;第30天二期梅毒疹变小消失.制备的TP0155质粒标准品拷贝数为7.48×109拷贝/μL.TP0155 mRNA和TP0574 mRNA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756和52.344,P值均〈0.01).TP0155 mRNA和TP0574 mRNA水平早期升高,在第15天达最高峰(P〈0.05),之后迅速下降.标准化的TP0155 mRNA(即TP0155×1000/TP0574 mRNA)在不同时间段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8,P〈0.05),在第24天和第30天高于其他时间点水平(P值均〈0.05).结论 当硬下疳皮损和二期梅毒疹消失时,TP0155 mRNA转录水平升高,提示TP0155可能参与T.pallidum免疫逃逸.
柯吴坚吕萍黄涛张君刘雅慧张晓辉杨斌郑和平
关键词:梅毒二期梅毒信使兔模型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类泛素化修饰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并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与调控机制,分析其对银屑病代谢相关的影响。方法通过R语言(3.3.6)绘制SUMO在银屑病和对照组中的差异表达及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利用GeneMANIA网站构建SUMO的相互作用网络,采用网络基因富集分析软件(GSVA)展示SUMO在银屑病数据集中的富集通路,采用XGBOOST和随机森林筛选优势基因并在数据集中进行差异表达的验证,使用pRRophetic[R4.2.0]在银屑病数据集寻找可能靶向SUMO的药物。结果SUMO1、SUMO3、SUMO1P3、SUMO2P3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SUMO在银屑病中与多个代谢通路相互作用,其中SUMO1可证实为与代谢通路相关性最为密切的基因。结论SUMO 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SUMO1可能通过调控银屑病代谢过程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
袁立燕余晓玲何雪瑜
关键词:银屑病SUMO代谢
眼周口周抗皱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眼周与口周抗皱功效评价是化妆品研发与临床医学的关键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多光谱成像、双光子显微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抗皱评价方法逐步从传统主观评估转向多维度、高精度的客观量化分析。本文系统综述主观评估法与客观分析法(如3D皮肤检测、动态表情捕捉、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皱纹分类与量化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多模态技术整合(如AI+3D成像+生物力学测试)对提升评价可靠性的潜力。同时,本文揭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主观评价的标准化不足、动态皱纹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中国人群特异性评价体系的缺失,并针对性提出未来技术发展需聚集于以下方向:开发动态皱纹实时监测技术、建立多模态评价模型、优化适用于亚洲皮肤的检测仪器。
谭慧玲吕华文思叶理刘振锋
关键词:人工智能
Enhancing a Diagnostic Prediction Model for Neurosyphilis Using Serum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via Luciferase Immunosorbent Assay to Minimize Lumbar Puncture in HIV-Negative Patients Suspected of Neurosyphilis:A Two-Center Cross-Sectional
Background In an effort to minimize the need for invasive lumbar puncture(LP) among suspected neurosyphilis(NS...
柯吴坚
关键词:NEUROSYPHILIS
性病门诊就诊者中HPV疫苗知信行及影响因素调查
任旭琦刘安齐于旭亚邹华春杨立刚柯吴坚潘晖榕杨斌
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部分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治的4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患者,261处创面)和对照组(22例患者,253处创面),其中观察组患者皮损创面采用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皮损创面采用依沙吖啶溶液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和血清IL?6、IL?10、IL?17、IL?23、IFN?γ、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2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31%,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6、IL?17、IL?23及IFN?γ表达水平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1.9±7.8)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2.8±11.5)d,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可缩短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天疱疮患者血清IL?6、IL?17、IL?23及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与验证。
戚世玲方铭恒谢振谋底大可薛汝增何仁亮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寻常型天疱疮细胞因子
中国区域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的fsQCA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从区域层面分析省(区、市)人均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健康投入与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新视角。方法 选取公布2020年健康素养水平的26个省(区、市)作为案例,以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教育经费、卫生从业人员数、人均地方财政卫生支出5个指标为条件变量,各省(区、市)2020年健康素养水平为结果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5个条件变量对区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结果 形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中间解有4种组态,分别为人均GDP*~生均教育经费*~人均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教育经费*人均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教育经费*~卫生从业人员*~人均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教育经费*人均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代表条件同时存在;~代表条件不存在)。总体一致性为0.85,说明组态充分性好,总体覆盖度为0.77。结论 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健康素养水平的核心条件;在人均经济发达地区,加大教育和卫生投入对于提升区域健康素养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志威李侠李彩文秦祖国谢银梅苗景锐
关键词:影响因素
家用射频类美容仪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4年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AD的治疗正步入个体化时代。针对不同维度进行分层有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但目前尚缺乏AD的分层方案和以此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因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围绕AD系统治疗的个体化综合评估、系统治疗药物、不同维度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系统治疗的模式等内容,制订中重度AD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姚煦高兴华顾恒陆前进郭一峰李巍梁云生罗晓燕宋志强王芳张丽
关键词:药物疗法个体化
共7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