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204 被引量:253H指数:7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美国中小学财经课程的结构特征、保障机制及启示被引量:5
- 2021年
- 财经素养是中小学生能像财经学家一样思考,适应未来财经生活所具备的综合品质,高质量的财经课程对系统地培育中小学生财经素养有重要作用。美国中小学财经课程内部形成统整化的体系结构。课程目标突出财经知识与决策能力的同步提升,课程内容以六类主题统整进阶,课程实施以项目式、渗透式与开放式进行,课程评价以决策为导向进行多元评价。此外,课程外部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以法律制度确保课程的核心地位,以家庭教育赋予儿童学习课程的初体验,以社会机构的深度参与为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以一体化培训保障课程实施的专业师资。据此,内外部双管齐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财经课程建设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应核准自身定位、完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聚焦主题意义、凸显素养化的未来立意,调动各方资源、协同系统化的保障机制。
- 闫晓萍何云峰
- 价值观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被引量:3
- 2024年
- 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乃至本质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观作为人的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具有多项核心功能。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普遍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构成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作用。鉴于此,学校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 赵野田王永红
-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导入研究
- 2024年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出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应该确立以下观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 李一飞
- 关键词:学科本位中学政治教师科学素养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
- 伊犁手风琴文博业文旅融合发展方略研究——以六星街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新疆伊犁州是"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核心支点,首府伊宁市是中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放的最西部边境城市,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由于长期以来特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进度较慢,没有形成强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群,无法有效发挥旅游的各项效应。伊宁市六星街的亚历山大·扎左林凭个人力量收藏了国内外1000余架手风琴,成立了手风琴博物馆,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这是伊犁文博业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手风琴文博业为例,依托"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机制,通过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统领方略、文旅融合智慧旅游方略、国际旅游合作创新方略、全域旅游统筹构建四大方略,全面推进伊宁市特色文化的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伊宁市提升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旅游强市战略目标实现。
- 李湮王友文
- 关键词:方略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 策略探究
- 2025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思政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载体。本文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从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通过构建教学目标衔接机制、优化教学方法体系、强化师资协同培养等举措,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和高度融合。
- 钱爱萍田茵茵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立德树人
- 携青春力量奔赴新疆
- 2024年
- 鼓励、支持、引导大学毕业生助力新疆的乡村振兴事业,既能够缓解每年毕业季的就业压力,又能为新疆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论述了新疆引入大学毕业生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如产业不发达、就业岗位少、工资待遇低、上升渠道狭窄、缺少与乡村振兴有关课程资源、路途遥远、教育医疗保障不充分,有就业意愿、想去乡村创业的大学生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等。现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可实施措施,具体包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工资待遇、完善晋升路径、开发高校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教育保障水平、转变就业心态等。同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通过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以期推动新疆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繁荣。
- 韩兴旺
- 关键词:就业心态工资待遇就业意愿课程资源就业岗位
- 中国共产党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贡献及政治意义——以中国共产党百年保障人权事业成功实践为视角
- 2022年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疆教育事业中,始终将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摆在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伟大战略地位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障新疆少数民族文盲享受扫盲教育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普遍享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等。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和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实践中不断落实,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事业的不断进步,促进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国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永续发展。
- 闫晓萍王友文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疆少数民族教育
- 因材施教的演进与延续
- 2023年
-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原则。这种思想的内涵在于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差别化的教育,使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板,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当前的“以学定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教育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但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使教师很少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及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因此,重新认识“因材施教”的历史地位以及前提条件,并与当如今的“学情分析”相结合,在因“材”以及“集体教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 赛娅热·伊斯哈马立新
-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情分析分组教学
- 伊犁锡伯族娘娘现象探析
- 2023年
- 1764年,部分锡伯族从中国东北西迁伊犁。受伊犁地区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娘娘”现象成为西迁伊犁锡伯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主要表现有:众多娘娘庙的修建;娘娘形象的塑造;对娘娘神的相关祭祀仪式。“娘娘”在伊犁锡伯族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仅满足了伊犁锡伯族民众在人口繁衍中面临诸多困境时的心理和现实需要,还在锡伯族的公共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杨栋艳
- 关键词:锡伯族娘娘
-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路径的思考
- 2022年
-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重要阵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极为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情况对于引领高校理论社团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阐释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的作用出发、探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目前所存在的不足、试图从完善社团相关机制、铸牢思想根基、创新社团活动发展新模式、专业指导老师纳入社团指导队伍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其建设的路径。
-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