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作品数:371 被引量:1,011H指数:13
-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不同银含量的Pd-Ag复合膜微结构光栅光纤氢气传感特性被引量:7
- 2019年
- 研究了不同钯银合金原子比例复合膜对微结构光纤光栅氢气传感特性的影响.使用飞秒激光在布拉格光栅光纤包层加工螺旋微结构,将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不同钯银原子比例的合金膜镀在螺旋微结构表面,研制优化钯银合金比例的新型微结构布拉格光栅光纤氢气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Pd-Ag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对三种不同钯银原子含量(Pd∶Ag=2∶1,4∶1,6∶1)的微结构布拉格光栅光纤探头进行氢气传感测试.在室温条件下,钯银原子比例为4∶1的微结构探头具有最佳的氢气传感性能,钯银原子比例为2∶1的微结构探头响应速度最快,但是灵敏度最低.在4%氢气浓度下,螺旋微结构传感器的漂移量达到107pm,对比同类型布拉格光栅光纤氢气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响应速度.
- 周贤杨沫明兴祖邬国秀张文戴玉堂
- 关键词:氢气传感器飞秒激光微结构
- 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10
- 2019年
- 基于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备赛与参赛经验思考,针对机械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将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探索以"竞赛驱动+创新设计+实验实践"一体化促建、促教、促学、促用、促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 秦涛高成慧刘亚丽
- 关键词:学科竞赛
- 基于改进RRT^(*)与DWA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 2025年
-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直接关系到移动效率和准确性。针对现有研究尚未有效解决动态障碍物环境下转折点数冗余及避障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的改进RRT^(*)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采用节点修剪策略来除去路径中的冗余节点;然后运用B样条曲线来优化修剪后的路径,缩短路径长度,减小转弯角,使路径更平滑;最后融合改进DWA算法,确保在全局最优的情况下实时避开未知障碍物。通过MATLAB仿真和基于ROS系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RRT^(*)与DWA融合算法规划路径成本小、运行时间短,可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并在避开动态障碍物同时规划出最优路径。
- 付丹丹李波
-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 基于工业工程方法的某高校新生报到流程优化被引量:1
- 2019年
- 针对高校新生报到流程,利用"5W1H"及"ECRS四原则"技术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改善方案。与改善前相比,改善后方案的报到工序减少5个,报到瓶颈时间缩短40%。
- 刘庆丁小鹏黄好钦胡勇文
- 关键词:新生报到工业工程
- 纳米棒Pt-WO3微结构光纤氢气传感器被引量:2
- 2020年
- 制备了一种纳米棒Pt-WO3螺旋微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氢传感器。采用飞秒激光对光纤布拉格光栅包层进行了螺旋微结构的制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棒WO3,然后分解Pt(acca)2前驱体,合成Pt-WO3纳米棒颗粒,将两种金属的原子比控制在Pt∶W=1∶5,将纳米棒Pt-WO3镀在FBG微结构包层上。相比镀Pt-WO3膜的标准FBG,Pt-WO3纳米棒微结构FBG氢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1.5倍,传感器在1%氢气体积分数下的响应时间为15~30 s,该传感器在氢气传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周贤杨沫张文李波明兴祖
- 关键词:激光器光纤光栅氢气传感器纳米棒飞秒激光
- 凸轮轴盖毛刺清理设备工件夹持改进设计研究
- 2025年
- 凸轮轴盖压铸模具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工件小孔孔径随机性偏差,现有工件夹持采用固定方式,难以保证凸轮轴盖大小孔均匀受力,存在装夹冲击损伤问题,为此开展了凸轮轴盖毛刺清理设备工件夹持改进设计。首先提出了系统整体方案;然后进行了夹持结构优化设计和强度校核分析;最后设计了控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方式进行工件孔径的在线测量,下位机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调整电动推杆夹具,完成自适应夹持。相关测试表明:工件夹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为后续毛刺清理提供了精准的姿态及位置控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李波马帅李行
- 关键词:机器视觉
- 面向机器人轮毂抛光的关节运动规划控制策略
- 2025年
- 针对车辆轮毂表面的抛光,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用于轮毂抛光,提出机器人的自动关节运动规划策略,以实现最短的加工时间。将轮毂表面分为冗余区域和非冗余区域,采用离线编程的方法自动生成轮毂复杂曲面的冗余加工路径。为了减少轮毂表面上的加工路径点,提出一种改进的Douglas-Peucker(DP)算法,该算法考虑路径点姿态的变化,在曲率变化较小区域压缩路径点,同时在曲率变化较大区域保留足够的路径点以减少对机器人位姿变化的影响。其次,将贪婪最优优先搜索(GBFS)和正弦余弦算法(SCA)相结合,以寻找最优关节运动路径。对SCA-GBFS联合算法进行仿真,并与SC-SCA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SCA-GBFS算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关节运动,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最后在轮毂表面开展机器人抛光试验,结果表明轮毂抛光非常光滑平整,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雷红华吴何畏
- 基于SVMD与参数优化MCKD的轴承故障诊断被引量:3
- 2024年
- 针对轴承故障信号存在噪声干扰,难以提取故障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连续变分模态分解(SVMD)与改进的最大相关峭度反卷积(MCKD)相结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为了表征轴承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将峭度与高斯核相结合,提出了比峭度指标更为突出的加权峭度指标;其次,利用SVMD方法对轴承信号进行了分解,获得了若干模态分量,并使用加权峭度指标从多个模态分量中筛选出了故障特征最丰富的模态分量;然后,以包络熵为标准,通过几何平均优化器(GMO)优化MCKD的滤波器长度和周期两个参数,获得了最佳的参数组合;最后,采用GMO-MCKD方法对轴承信号进行了降噪,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了包络分析,提取了轴承特征频率;同时,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和粒子群优化的变分模态提取(VME),对轴承信号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VMD-GMO-MCKD方法在辛辛那提数据集中诊断出轴承特征频率为234.4 Hz及其二倍频;在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中诊断出轴承特征频率为108.96 Hz,二倍频为218.09 Hz。该方法可以增强滚动轴承的周期性冲击成分,在有干扰的背景下有效地提取出滚动轴承内圈和外圈的故障特征,且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效果优于PSO-VMD和PSO-VME方法。
- 钟先友何流赵潇
- 关键词:噪声干扰
- 大型工件单目结构光三维扫描方法被引量:17
- 2018年
- 针对大型工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线结构光三维扫描的方法。通过引入线结构光平面建立了视觉传感器数学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并使用高精密手动平移台控制平行线靶标在6个固定位置的移动对相机和光平面进行标定,提高标定的精度和准确度。同时对测量工件部分精准定位有效区域,减小程序运算量。该扫描方法可直接构建传感器的测量坐标系,过程简单,速度较快。通过对大尺寸铝合金铸件进行扫描测试,选取了合适的扫描速度v=1. 25mm/s,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提升了工业应用的效率。实验结果证明,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准确的对物体表面进行重构,平均误差小于0. 1 mm,具有较高的精度。
- 陈思豪王中任肖光润晏涛
- 关键词:大型工件线结构光
- 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的探究被引量:7
- 2021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当中也使用到了各种各样机械化的产品。机械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制造行业发展势态迅猛,我国机械化摆脱了传统的单一人工模式,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提升了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这一技术整体的发展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 徐一刚陈沿宏刘凯陆天睿
-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