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台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音乐
  • 4篇教学
  • 4篇传承
  • 3篇民族
  • 2篇艺术
  • 2篇器乐
  • 2篇器乐创作
  • 2篇民间艺术
  • 2篇民族器乐
  • 2篇民族器乐创作
  • 2篇课程
  • 2篇差异化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建立
  • 1篇新中国建立初...
  • 1篇音乐创作
  • 1篇音乐教学
  • 1篇音乐叙事
  • 1篇音乐学

机构

  • 13篇邢台学院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4篇韦建斌

传媒

  • 4篇邢台学院学报
  • 2篇艺术教育
  • 2篇人民音乐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黄河之声
  • 1篇河北画报
  • 1篇学周刊
  • 1篇海外文摘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河北笛乐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4年
河北笛乐文化作为河北传统音乐文化支脉,动态变迁中,不仅丰富着河北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域笛乐文化发展有着影响。历史来看,河北笛乐文化资源较丰富,曾对我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语境,运用互联网优势,对河北的典型笛子作品、代表人物、音像资料、口述资料等进行数字化整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数字化网络传播平台,对河北笛乐文化进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进行开发与研究。有利于传承河北笛乐文化、保护河北传统文化,丰富中国笛乐文化并有着重要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王志辉
关键词:互文性数字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和彰显的文化价值不仅对于今人了解历史与民族、历史与文化等关系的演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从多角度体现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与多元特点。这是具有地域文化精神特质的宝贵资源,在发展、建设与推动区域文化经济、构建社会和谐的精神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精神价值及其对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的影响力,都表明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河北省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王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文化经济传承
新时代现代豫剧文化价值传承的探究
2023年
中华民族在历经了五千年的漫长发展之后积淀下了很多宝贵的物质财富,戏曲文化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构成元素。在戏曲文化当中,豫剧是十分古老、十分具有地域色彩的剧种。自从明末清初开始,豫剧就已经出现,在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在逐渐朝着成熟化的方向不断进步。早在2006年,这一个经典的剧种就被列入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当中。但是尽管如此,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交织冲击下,戏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扩散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为此,本文在研究当中首先对豫剧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属性特征进行了概述,从彰显教育意义、体现社会功能以及发挥娱乐作用三个维度对其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为豫剧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和传承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陈琛史静王志红
关键词:文化价值
河北省邢台地区艺术文化强市的构建研究
2020年
具有浓厚意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邢台地区建设强大的文化城市战略的精神支撑。邢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体系是发展文化名城战略的基础,可以说,建设艺术文化强市是近年来邢台地区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坚持构建艺术文化强市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以邢台地区民间艺术的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建设艺术文化强市的途径与重要性。
邓小龙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构建
课程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的实践路径
2024年
钢琴课程作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类型,具有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构建“钢琴技能+思政”协同知识体系的教育发展潜能。依托课程思政与钢琴专业技能的教育理念,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的实践路径。教育模式上,应创新钢琴教学的知识传授模式,追求钢琴精神、钢琴实践与钢琴技艺的统一,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实践路径上,应推进工匠精神的层级制的知识流动。通过完善钢琴课程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践行课程思政,落实美育活动的教育统一。
张荣苗琨鹏王一茹王丽
关键词:钢琴课程
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教学改革--以邢台学院舞蹈学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发展为导向,将“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制度与舞蹈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学、练、演”相结合的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上得讲台、登得舞台”的综合型、应用型的专业能力,培养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刘兴武
关键词:舞蹈学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差异化竹笛教材的内容比较评析与选用策略
2024年
竹笛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是重要的一环。教材的选择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当前已出版的竹笛教材种类繁多,难度参差不一。竹笛学习者和教育者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类型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需要对不同教材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本文在对一些典型竹笛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不同层次竹笛学习者的实际,提出竹笛教材选择的建议,旨在为提高竹笛教学效率和竹笛学习者的竹笛演奏水平贡献力量。
王志辉李涛姚冰
OBE理念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体系重构路径——以邢台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初设于20世纪60年代,在OBE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优劣势逐渐显现。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体系,在保留精华的同时将不适应教学发展的部分进行“回炉再造”,能够为该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打下基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任课教师应厘清前沿教育理念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构建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最终达到学生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学发展的三重目的。
杨洁许澄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
传统的延续与音景重构--冀东鼓吹乐传承人的音乐叙事被引量:1
2022年
“鼓吹乐”特定时间与空间概念,流传至今影响广泛,历经千年传承,在不同地区、文化、族群景观等因素影响下,其发展通过“裂变”形式,在中华大地上以不同的音乐形态进行着,具有“小传统”特质的“冀东鼓吹乐”则是在中国鼓吹乐这一“大传统”的裂变中与冀东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在“濡化”作用下发展而来,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一套具有本土底色的演奏观念、演奏技法和旋律形态。近年来,随着“非遗”工作深入开展,一些保留着传统特殊技艺的民间乐师,在国家、社会、学者等层面的认同中,成为“传承人”,徐阁则是其中一位。
韦建斌王志辉
传统中的建构 创作中的探索--建国十七年河北民族器乐创作图景
2023年
建国十七年(1949—1966)是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发展进入全面探索的建设阶段。这一时期,专业音乐学院的相继建立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从事民族音乐教学、表演和创作的队伍。“纵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音乐创作,无论是声乐体裁还是器乐体裁,绝大多数优秀作品都较为鲜明地表现出对民族化的探索与追求。”
韦建斌王志辉
关键词:声乐体裁民族器乐创作音乐创作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音乐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