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作品数:737 被引量:745H指数:11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61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5篇历史地理
  • 89篇文化科学
  • 33篇生物学
  • 27篇语言文字
  • 22篇天文地球
  • 14篇艺术
  • 9篇哲学宗教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建筑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学
  • 4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4篇考古
  • 117篇遗址
  • 77篇石器
  • 65篇文化
  • 63篇出土
  • 54篇考古学
  • 54篇古学
  • 54篇博物
  • 52篇博物馆
  • 51篇石器时代
  • 48篇墓地
  • 45篇旧石器
  • 44篇青铜
  • 41篇遗存
  • 32篇墓葬
  • 30篇旧石器时代
  • 27篇铜器
  • 26篇新石器
  • 23篇旧石器地点
  • 22篇文物

机构

  • 702篇吉林大学
  • 33篇吉林省文物考...
  • 19篇黑龙江省文物...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复旦大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天津市文化遗...
  • 9篇南阳市文物考...
  • 8篇山西大学
  • 7篇黑龙江大学
  • 7篇新疆文物考古...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浙江省文物考...
  • 5篇皇家安大略博...
  • 4篇辽宁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11篇彭善国
  • 7篇蔡大伟
  • 7篇李有骞
  • 7篇张全超
  • 5篇井中伟
  • 5篇冯恩学
  • 4篇徐廷
  • 4篇高星
  • 3篇侯亮亮
  • 3篇陈全家
  • 3篇陈福友
  • 3篇周亚威
  • 3篇王春雪
  • 3篇唐淼
  • 3篇张伟
  • 2篇穆桂金
  • 2篇许冰
  • 2篇王明辉
  • 2篇秦小光
  • 2篇徐昊

传媒

  • 120篇边疆考古研究
  • 51篇北方文物
  • 39篇人类学学报
  • 35篇考古
  • 26篇出土文献
  • 21篇草原文物
  • 20篇大众考古
  • 18篇科学教育与博...
  • 17篇文物
  • 16篇考古与文物
  • 14篇江汉考古
  • 14篇中国文字研究
  • 12篇地域文化研究
  • 11篇文物鉴定与鉴...
  • 10篇中国国家博物...
  • 9篇南方文物
  • 8篇西域研究
  • 8篇文物春秋
  • 8篇汉字汉语研究
  • 8篇古文字研究

年份

  • 49篇2025
  • 105篇2024
  • 114篇2023
  • 118篇2022
  • 99篇2021
  • 93篇2020
  • 80篇2019
  • 44篇2018
7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南召太山庙沈家庄东山旧石器地点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南召县隶属河南省南阳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南召猿人"破洪荒立足中原,已群居于今南召县云阳镇西北3公里的杏花山下。考古发掘证据表明,"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2,是国内发现的七大古人类遗址之一。太山庙沈家庄东山旧石器地点(以下简称东山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是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二级阶地上一处露天遗址。
李宏庆陈全家凌中阳曾庆硕乔保同侯佳岐
关键词:考古发掘古人类遗址更新世长江流域
三晋官玺中“髳长”小考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依据汉印和张家山汉简中的“髳长”,释三晋官玺中的■字为“髳”,认为■是其异体,在印章中皆为“髳长”二字合文。玺文的考释也为解决古文字学中的难题■字释读提供了直接字形依据。由此考证“髳长”一官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战国之“髳长”或属县邑,或直属军队,可分为左髳长和右髳长。汉令“髳长”职掌当源自战国时期。
纪帅
关键词:汉印张家山汉简
从纪录片角度探究乡村文化遗产传播
2022年
近年来,国家和公众对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乡村文化遗产作为地方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及特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在传承发展历史记忆、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乃至彰显民族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乡村遗产的文化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本文从乡村文化遗产概念出发,简要梳理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如何使乡村文化遗产与纪录片更好结合提出建议,以期对乡村遗产的传播有所帮助。
董倩
关键词:文化传播
海岱地区先秦时期器物箱葬俗初探
2022年
器物箱是墓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为木质长方形箱体,部分有盖板,专门用于放置随葬品。器物箱因其位置有别而被称作“头箱”“足箱”“边箱”等。顾名思义,头箱即指位于墓主头端的器物箱,足箱位于足端,边箱位于棺(椁)的左(右)侧。此外,还见有少数墓葬设置所谓的“底箱”,即棺分两层,下层不设置底板,棺底部悬空的结构,有的“底箱”中放置随葬品。
井中伟隗元丽
关键词:葬俗随葬品先秦时期墓葬器物
新见新罗质子《金泳墓志》疏证
2025年
新见新罗质子《金泳墓志》,记载了金氏家族自金义让开元初入质,世居大唐,三代承袭质子,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数朝,成为新罗质子世家,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新罗质子世家在唐生活仕宦情况,也为学者研究唐代质子制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墓志关于新罗质子世家的记载,反映出唐代蕃国质子人选存在国内王子等贵族子弟与居唐质子世家子弟两个来源,获得纳质资格的质子世家子弟,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世家子弟入质后,多担任试官,充当外交副使,协助正使完成宣慰、吊祭、册立等使职,获取官资,增加家族荣誉,甚至除授蕃长,代表本国国王出席重要活动。质子世家获得大唐皇帝和本国国王的共同认可,地位尊崇,成员仕宦顺遂,家族势力强大,在唐蕃关系中发挥出积极功用。
王连龙佘文玉
关键词:唐代质子世家
商周青铜挹注器再辨识被引量:4
2022年
作为商周铜容器的配属用具之挹器,主要包括取食的铜匕、酌酒的铜斗和舀水的铜勺三大类。其中匕既可“载鼎实”(《易·震》注)、“别出牲体”(《仪礼·士昏礼》注),也可“匕黍稷”(《仪礼.少牢馈食礼》注),得到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的互证,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对于酌酒的斗和舀水的勺在具体形制、配属和功用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分歧。
井中伟王建峰
关键词:商周时期
杨伯簋铭文考释
2022年
吴镇烽编著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二书收录了两件杨伯簋(1),编号分别为4302、347,簋上铸有铭文,两件铭文内容相同,吴先生书中所附释文如下(2).
李春桃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铭文
试析郑洛地区9-10世纪墓葬中的仿木构装饰
2025年
宋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墓葬中流行的仿木构装饰可上溯到中唐以后的河北地区。中晚唐以来,河北地区的仿木构装饰已然大行其道,而与之毗邻的郑洛地区迟至10世纪之后才开始流行仿木构的墓葬装饰,并与豫北冀南地区的墓葬装饰存在着诸多共性。这一方面是由晚唐五代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随之带来的人群流动所造就,另一方面也是豫北冀南地区在这一时期政治地位的快速上升所引发的文化传播。郑洛地区墓葬传统的变化对于探讨唐宋时期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王司晨冯恩学
关键词:晚唐五代文化传播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与类型学中国道路的开端
2018年
考古学研究应该也必须依赖层位学和类型学,从而运用考古材料构筑起两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即层位学平台和类型学平台,考古学从这两个平台出发才有可能释读地下出土的遗存[1]。因此,考古层位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来自于西方。
段天璟董霄雷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类型学方法论考古材料
辽宁昌图城楞地城址调查简记
2021年
昌图县城楞地城址原被认为是一处辽金时期遗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其存在城墙遗迹,但未能探明城墙的轮廓和周长。根据历史卫星照片并结合实地踏查,我们对该城址的城墙进行了复原,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确认城址的时代以金代为主,可能早到辽代,并对城址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推测。
赵里萌王琦
关键词:辽代金代城址交通路线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