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

作品数:156 被引量:139H指数:6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文化科学
  • 42篇文学
  • 27篇历史地理
  • 16篇语言文字
  • 10篇艺术
  • 7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11篇文化
  • 8篇遗址
  • 8篇教育
  • 7篇修辞
  • 7篇叙事
  • 7篇教学
  • 6篇修辞学
  • 6篇广义修辞学
  • 4篇电影
  • 4篇视域
  • 4篇女性
  • 4篇科举
  • 4篇方言
  • 4篇高校
  • 3篇德里达
  • 3篇意蕴
  • 3篇游记
  • 3篇石器
  • 3篇数字出版

机构

  • 147篇闽江学院
  • 1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南华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闽江师范高等...

作者

  • 3篇钟羡芳
  • 2篇王燕星
  • 2篇隋鑫
  • 2篇张大伟
  • 2篇贾洪波
  • 1篇刘锋杰
  • 1篇黄佳芳
  • 1篇周振宇
  • 1篇崔剑锋
  • 1篇邓振华
  • 1篇李志忠
  • 1篇朱国华
  • 1篇李常庆
  • 1篇徐赣丽
  • 1篇靳建辉
  • 1篇张伟娟
  • 1篇熊寰

传媒

  • 9篇闽江学院学报
  • 6篇福州大学学报...
  • 4篇莆田学院学报
  • 3篇中国成人教育
  • 3篇福建艺术
  • 3篇教育与考试
  • 3篇闽台文化研究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出版广角
  • 2篇当代文坛
  • 2篇科技与出版
  • 2篇台湾研究
  • 2篇南方文物
  • 2篇鄂州大学学报
  • 2篇科学咨询
  • 2篇出版科学
  • 2篇福建教育学院...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3篇2025
  • 21篇2024
  • 17篇2023
  • 21篇2022
  • 22篇2021
  • 23篇2020
  • 24篇2019
  • 6篇2018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93—925年间的福州文坛被引量:1
2020年
王审知治闽期间(893—925)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闽国政治中心,当时福州聚集了大批北方士人和返乡的闽籍士人。他们对福州文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贾岛、韩偓等中晚唐文人成为福州文人广泛学习效法的对象。在五代北方文风衰颓的大背景下,中晚唐文风在南方福建地区得到传承,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宋初。
陈毓文
关键词:王审知文坛
老舍、曹禺、张庚、阳翰笙、李健吾1962年在福建文化局座谈会上
2025年
1962年3月2日,老舍、田汉、曹禺、张庚、阳翰笙、李健吾等人在广州参加由文化部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160多位剧作家、导演和戏剧工作者参会并作发言,会议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报道,受到全国戏剧界的瞩目。老舍的发言稿以《戏剧语言》为题载于《剧本》,并收入《老舍文集》,曹禺则以《漫谈剧作》为题发表于《戏剧报》。在广州期间,老舍等人与当地戏剧界人士聚会漫谈,在广州观赏粤剧,并联系相关戏剧问题做了发言,《羊城晚报》全程记录,题为《剧坛前辈六人谈》。
黄立斌
关键词:阳翰笙剧本羊城晚报
区域中医古籍整理的佳作——《福建医籍考》评述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中医文献整理蔚然成风。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本区域中医古籍的考证性著作。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扬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早期中医多为家族性传承,日久经年,文献逐渐散落遗失。地方医籍考的编撰是对区域中医文献的集中抢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闽地中医起源于唐宋时期,随着大量的北方移民南下福建,中医文化在闽生根。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医文化与闽文化相生相融,渐成体系,出现了熊宗立、力钧、陈修园、郑奋扬等医学大家。
李颖
关键词:中医文献学中医古籍
“本质”与“历史”——雅克·德里达文学观辨正被引量:1
2020年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是对其它两大维度的收摄,也超越了逻各斯主义框架下文学本质、本质--历史的结构。这一超越并非对现代性文学观的独断拔除,而是在后本体视域中实现对它的统摄与重构。
陈开晟
关键词:署名
论晚唐五代闽地士子蹭蹬科场与捷报频传现象
2025年
晚唐五代时期,闽地士子在科场上的表现令人瞩目,一方面是蹭蹬科场者人数众多、历时极长,另一方面是及第人数大幅度增加、捷报频传。闽地士子对科考孜孜以求且屡屡折桂的现象,投射出闽地文学有较大发展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闽地儒学生态的日趋完善逐渐改变闽人不乐仕进的科举观念,科考仕进成为普遍的人生追求;二是闽地士子在科场中的孤寒处境激发了闽人文化性格中执着进取、团结互助的精神因子,使其成为科场前行的内驱力,而先行者的示范作用与提携援引则构成外驱力。探讨这一现象,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宋之际儒学南方化进程和闽地入宋以后文化大兴的根源所自。
陈毓文
关键词:晚唐五代科举儒学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2024年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是涉及面对流动、无边、延异、空而开放的“大当即”如何归摄、构形、统握、持留的摄构问题(1)。这完全是现象学意向性难题级别的当代性难题,其难度完全不亚于古典或现代的学术研究。
陈开晟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当代文学理论文学史写作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以“晋江经验”生动实践为研究对象被引量:1
2025年
“晋江经验”植根于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晋江经验”创造性地转化了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商文化、朱子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所蕴含的诚信美德、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丰富发展。“晋江经验”始于晋江,但不止于晋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指导晋江、福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背景下,“晋江经验”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启示。
郭秀清
关键词:晋江经验民营企业
历史文化是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根脉——以元坑古镇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历史文化是古镇保护、开发与永续发展的富源和动力。目前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这类研究多是在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的视角下进行的,故有必要在历史文化的框架下,从公共史学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强调对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本身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
宋馥香
关键词:历史文化
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形成探究
邹自振
“体育+思政”育人模式探究
2023年
思政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重要育人构成,高校辅导员应敢于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结合多学科提升思政育人效果。通过实践发现体育课程思政化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体育育人内涵,“体育+思政”育人模式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体育+思政”育人模式能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在大中小学的全过程性和连续性,推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理论体系支持。
杨家豪
关键词:体育思政育人模式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