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作品数:3,935 被引量:26,202H指数:52
相关作者:王焰新祁士华梁杏蔡鹤生刘存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51篇期刊文章
  • 54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11篇天文地球
  • 1,49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9篇生物学
  • 203篇农业科学
  • 183篇水利工程
  • 129篇建筑科学
  • 98篇矿业工程
  • 92篇文化科学
  • 85篇理学
  • 81篇经济管理
  • 4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0篇化学工程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医药卫生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87篇地下水
  • 364篇污染
  • 337篇地质
  • 246篇土壤
  • 227篇同位素
  • 200篇岩溶
  • 150篇地球化
  • 150篇地球化学
  • 141篇重金
  • 141篇重金属
  • 132篇盆地
  • 130篇水文地质
  • 127篇沉积物
  • 118篇水化学
  • 114篇数值模拟
  • 114篇值模拟
  • 98篇化学特征
  • 90篇水质
  • 86篇废水
  • 77篇有机氯

机构

  • 3,89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0篇中国科学院
  • 130篇中国地质调查...
  • 7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6篇新疆农业大学
  • 38篇学研究院
  • 3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5篇中国科学院生...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0篇中国地质环境...
  • 29篇中国气象局国...
  • 27篇桂林理工大学
  • 26篇河南理工大学
  • 23篇长江大学
  • 23篇教育部
  • 22篇桂林工学院
  • 21篇国土资源部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71篇祁士华
  • 148篇周爱国
  • 146篇王焰新
  • 127篇靳孟贵
  • 102篇梁杏
  • 100篇马腾
  • 98篇刘存富
  • 93篇周建伟
  • 91篇陈植华
  • 86篇蔡鹤生
  • 72篇李义连
  • 71篇宁立波
  • 70篇甘义群
  • 69篇周金龙
  • 62篇万军伟
  • 61篇唐仲华
  • 58篇顾延生
  • 56篇柴波
  • 53篇孙自永
  • 51篇郭清海

传媒

  • 298篇安全与环境工...
  • 208篇地质科技情报
  • 164篇环境科学与技...
  • 156篇地球科学(中...
  • 149篇水文地质工程...
  • 130篇地球科学
  • 76篇环境科学
  • 65篇中国岩溶
  • 63篇地下水
  • 40篇安徽农业科学
  • 40篇工程勘察
  • 39篇中国环境科学
  • 31篇环境工程学报
  • 30篇人民长江
  • 30篇长江流域资源...
  • 29篇环境化学
  • 29篇人民黄河
  • 25篇地学前缘
  • 24篇地球学报
  • 2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61篇2025
  • 102篇2024
  • 110篇2023
  • 100篇2022
  • 107篇2021
  • 114篇2020
  • 144篇2019
  • 164篇2018
  • 174篇2017
  • 145篇2016
  • 223篇2015
  • 178篇2014
  • 205篇2013
  • 176篇2012
  • 213篇2011
  • 271篇2010
  • 341篇2009
  • 249篇2008
  • 222篇2007
  • 174篇2006
3,9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地下水脆弱性分析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近几年来它已经成为国际上水文地质工作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章详细对国内外有关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研究中广泛采用的DRASTIC模型中脆弱...
梁合诚周爱国孙爱荣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质DRASTIC模型水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表壳岩性的响应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建立江汉平原沉积物示踪的磁学模型,对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河流现代沉积物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江汉平原范围内,无论长江、汉江,还是周边的漳河、沮水、玛瑙河和清江,它们的现代沉积物的磁学参数特征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而且和源区表壳岩性也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2)长江和汉江现代沉积物中铁磁性矿物均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它们主导了样品的磁性特征,但长江沉积物比汉江沉积物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3)长江和汉江沉积物的亚铁磁性矿物晶粒都以假单畴-多畴为主,并且长江沉积物磁性颗粒总体上要比汉江的粗;(4)在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支流中,汉江的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支流,且磁性矿物的晶粒也比其他支流的粗;(5)除汉江以外的支流中,玛瑙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晶粒比较细且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漳河中的超顺磁物质含量较高,而清江中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且磁性矿物的晶粒相对较粗.上述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沉积物的磁学特征可达到沉积物物源示踪的目的.
张玉芬李长安康春国严玲琴邵磊张勇
关键词:沉积物磁学特征物源示踪地球物理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被引量:29
2013年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当今石化能源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已受到各国广泛的重视。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深处成分复杂的物质被带到地表会对地表环境及地下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工艺流程,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根源上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地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尤伟静刘延锋郭明晶
关键词:地热资源浅层地温能环境问题
黄河下游河道失稳模式分析
2005年
立足于黄河下游的几项基本特征,对黄河堤防的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下游河道失稳模式主要有冲决、溃决、震决3种。冲决模式由引起河势变化的诸因素、受体抵御洪水的能力、河势的历史演变等三类要素组成;溃决模式由高水位差、高水力梯度及与此有影响的因素,受体因子、现代曾出现过的不良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等三类要素组成;震决模式由主动要素、受体不良要素等两类要素组成。按4个层次对3种河道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不同地质营力引发的悬河失稳模式。
吴孔军
关键词:层次分析失稳模式堤防黄河下游
江汉平原沉积环境演化及对三峡贯通的指示被引量:11
2009年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4个沉积阶段:3.93~3.66MaB.P.(深度400.59~375.03m)为深湖相沉积环境,3.66~2.17MaB.P.(深度375.03~195.90m)为河湖相沉积环境,2.17~1.77MaB.P.(深度195.90~147.08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77MaB.P.~0.11kaB.P.(深度147.08~0m)为河湖相交替频繁的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江汉平原新沟钻孔4.0Ma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对比江汉平原新沟孔和周老孔的磁学参数及磁性矿物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新沟孔深度109.15~98.82m间江汉平原水系曾发生过重要调整,江汉平原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该层位可能就是长江三峡贯通的层位,其贯通时间新沟孔古地磁年龄约为1.0MaB.P.左右。
王秋良李长安
关键词:江汉平原粒度参数沉积环境
兴隆山矿山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以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试验条件最优的一处岩质边坡进行修复技术研究试验。在边坡上等距离钻孔并分成4个区块,每个区块采用不同的土壤搭配方式,孔内栽种适合在试验区生长的小叶扶芳藤,进行浇灌养护,并做相应的监测和分析。通过监测孔内的温度和湿度,所得出的成果有:岩体内的温度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的成活要求;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天然降雨基本可以满足植株的生长要求,可实现后期人工养护少甚至无人养护。采集4个试验区块孔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测试并通过植株长势判断,常规种植孔+基质土的区块Ⅲ及底部填充20 cm砂砾卵石+基质土的区块Ⅳ植被恢复效果最佳,常规种植孔+本地植生土的区块Ⅰ及底部填充20 cm砂砾卵石+本地植生土的区块Ⅱ植被恢复效果次之。本次试验的成果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供其他地区岩质边坡修复研究参考。
刘娜任国俊王磊
关键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
高寒山区河道径流的形成与水文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2年
高寒山区河道径流的形成与水文调节机制是认识流域水资源形成与转化过程,以及预测气候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响应规律的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高寒山区河道径流的水分来源及其气候变化下的影响机制、高寒山区不同类型下垫面对河道径流的调节机制、高寒山区不同类型地下水对河道径流的调节机制三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总结问题与不足,发现气候变化是影响高寒山区河道径流形成过程的主导因素,探究水文输入、下垫面、地下水等次要影响因素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规律是揭示高寒山区河道径流水文调节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改进建议,为高寒山区河道径流形成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常启昕孙自永潘钊李兆峰
关键词:高寒山区气候变化水文地质
基于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的综合水质指数评价法-以汉江中下游水质评价为例
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由于其计算简便,结果直观,在国内外水质评价中广泛应用.本研究结合国际常用的NFSWQI方法,提出-种基于最大最小白相关因子分析(min/maxautocorrelat...
赵恩民郭益铭刘文文
关键词:水质评价水质指数河流流量
武汉天兴洲近代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多磁性参数(包括质量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退磁系数以及热磁曲线)及磁组构分析,以长江中游武汉天兴洲近代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近100年以来沉积物磁性参数变化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上游水文变化及气候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上部组合带(0.60~1.50m)和下部组合带(2.40~3.30m)沉积物的磁性载体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同时存在少量较稳定的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中部(1.50~2.40m)亚铁磁性矿物相对较少,且剖面上部沉积物的超顺磁(SP)颗粒对沉积物Х贡献较大.整个沉积剖面自下而上磁性矿物含量呈“C”字型变化,反映了“软”-“硬”-“软”的磁性特性.沉积物磁组构组合带研究显示,历史时期沉积环境水动力强度、颗粒排列有序化程度以及长江流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沉积环境水动力强度经历了“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的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古水文状况的变化.近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格局与1900年以来以来长江中上游“暖湿”-“温凉”-“暖湿”气候环境变化和“强降水”-“弱降水”-“强降水”以及长江汉口站流量变化过程相吻合.这一研究成果为深刻认识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环境变迁其及对长江古水文和沉积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李永涛顾延生曲赞
关键词:沉积物环境磁学磁组构地球物理
浙江省丽水市关塘—蛤湖地区重力场与地质矿产分布关系
2015年
浙江省丽水市关塘―蛤湖地区位于江山―绍兴拼接带与余姚―丽水深断裂之间的变质基底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为研究区内基底构造形态、火山构造、隐伏岩体等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了1∶5万重力调查。重力成果表明,西岱―西溪―季岱梯级带为基底断陷与隆起区的界线,剩余重力正异常为基底隆起的反映,负异常为基底凹陷的反映。区内矿产分布与基底构造关系密切,变质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变质基底出露区,金银矿多位于基底浅覆盖区,基底凹陷区内多金属矿与侵入岩或火山构造有关。综合地质物化探资料,圈定5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黄立勇梁红波朱国强
关键词:变质基底火山构造成矿远景区
共3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