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作品数:1,086 被引量:1,545 H指数:13 相关作者: 代钦 郭世荣 聂馥玲 罗见今 仪德刚 更多>>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理学 历史地理 更多>>
雅克·阿达玛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 2024年 雅克·阿达玛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数学创造性经验,对于数学发明的心理过程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在继承和发扬庞加莱关于数学发明心理活动过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完成《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一书并于1945年出版,创立和发展了数学发明的心理学说。本文以该书为落脚点,深入剖析以“无意识思维”为核心的数学发明心理过程,即“准备、酝酿、顿悟、整理”四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分析直觉思维对数学发明创造发挥的重要作用,辅以名人事例证明直觉思维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具有逻辑思维无法取代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分析阿达玛的数学教育思想,并总结其对当今数学教育具有的重要价值。 庄雨鑫关键词:数学教育思想 维尔纳茨基关于智力圈学说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2012年 俄罗斯宇宙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尔纳茨基(1863-1945)在研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从生物圈向智力圈过度的学说,主张人类社会的统一进步、人类与生物圈的和谐一致,这在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达.奥索洛娃 罗见今关键词:生物圈 环境保护 社会改革 “废历”:革命与进步情境中的旧历形象建构 被引量:8 2016年 以西历取代中国原有的阴阳合历,此举发生在近代化背景之下,是民国时期政府参照或依据西方科学在中国社会完成的一次对时间秩序的重构。西历相比于旧历的"科学性"与"进步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社会建构。在废除旧历运动中,西历被定为"国历",而旧历则被称为"废历";同时,在当时以"革命"与"进步"为线索的社会情境之下,"废历"还被附载了不属于它的内容和意义,使之与"废历"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对旧历的污名化。 吴燕关键词:国历 社会建构 晚清物理学译名审定工作研究——以《术语辞汇》中物理术语为例 2025年 《术语辞汇》(Technical Terms English and Chinese)是晚清首部由来华传教士及部分西方学者集体审定刊行的综合性科技术语词典,它收集了大量当时使用的科技术语,其中包含了物理学术语,反映了当时物理学术语的翻译和使用情况。本文通过查阅1877年、1890年两次来华传教士大会会议记录和中华教育会会议记录,梳理出《术语辞汇》刊行过程中参与物理学术语统一工作的人员构成及分工。通过译词的对比,考订了《术语辞汇》中物理学术语的来源渠道,以及术语收集、筛选的原则,认为其来源基本是当时的物理学译著收录的术语、行业从业者提供的术语及前人编纂的英华字典收录的术语。《术语辞汇》中的物理学术语是对晚清翻译、流传的物理学术语的总结,益智书会成立的科技术语委员会为晚清科技术语统一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该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和审定的术语,对后世统一物理学术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健楠 张航 聂馥玲关键词:人员分工 克里克之终止密码子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UAG,UAA,UGA三个终止密码子的发现是遗传密码破译中的一项杰出成就。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在UGA的确定中功不可没。从科学史的角度,在研读克里克原始论文的基础上,探索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此项工作中的历史贡献,包括逻辑推理和实证探寻,揭示他在研究中谦虚、严谨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孙咏萍 郭世荣关键词:克里克 和谐育人理念下科学史教育的解读 被引量:2 2013年 科学的日新月异外在地推动着社会前进,但也内在的产生了危机。原本是融通一体的"科学"却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对垒无疑不利于人的和谐发展。昔日那些博学善为的大师正是和谐育人理念的旨归。相形之下,今天的教育却略显尴尬。萨顿的一个声音却让教育看到了一种可能。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座桥梁。以科学史为载体的科学史教育将以两个主题的传继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吴霏关键词:科学史 科学史教育 物理学的东去又东来——评《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850-1922》 2014年 不管人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情感如何,至少在1900年代前后,即使受到过最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人,也难以避免日本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探讨文化层面(特别是名词术语)上中日交流或日本对中国之影响的学术论著有很多,近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科学,特别是其中的基础学科——物理学方面,中国和日本都共同学习西方;但正如日本名词大量渗入中国一样,中日之间也有过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那么当中的情况具体如何呢?"物理"一词本身以及物理学所包含的一些范畴概念,如何从专门术语经过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传播,而转变为我们今天的常识?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咏梅所著《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850--1922))(以下简称《交流史》)这部专著中找到答案。 陈志辉关键词:近代物理学 文化教育 文化层面 基础学科 徐有壬《测圆密率》中差系数的表示 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分析史料,对晚清中算家徐有壬作了简要介绍.首次对其《测圆密率》卷三中的"差"的系数进行了公式表示,这有助于对"差"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为更好地表达《测圆密率》卷三涉及正切的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张升 董杰中国近代技术教育发展阻滞刍议 2016年 近代技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但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导致技术和技术教育介入早,发展或滞或缓,究其原因也多错综复杂,大体可分为主观、客观两类。本文旨在对中国近代技术教育发展受阻的主观、客观原因等做一剖析,以期为当下技术和技术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思索和启示。 陈佩文运用本土知识资源解说西方科学——高鲁及其“晓窗随笔”的科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以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高鲁在《观象丛报》上所撰写的系列天文科普文章"晓窗随笔"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梳理"晓窗随笔"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本土知识资源的引用情况。根据"晓窗随笔"中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知识资源《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的引用次数,选取《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做个案研究,得出"晓窗随笔"开创了一种有别于民国初年同时期的科普文章新模式,即运用本土知识资源解说西方科学。 王南关键词:《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