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作品数:2,390 被引量:7,113H指数:32
- 相关作者:哈正利柏贵喜李然许宪隆田敏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经济管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原生态艺术的涵化
- 文化艺术的变迁永远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现代传播视阈对土家族原生态艺术涵化有着潜移默化的长久效果,利弊共存.文化涵化现象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文化涵化是现代科学技术之下不可避免的现象。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告诉人们,...
- 古春霞
- 母职回归:农村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及其生成机制——基于鄂东J村的经验调查
- 2024年
- 家庭抚育是家庭再生产的重要过程,是塑造地方社会文化的重要方式。基于鄂东农村的经验调查发现,当地农民家庭形成了同代照料、隔代抚养以及亲职教养等不同的家庭抚育模式;在家计模式“全工化”、家庭结构少子化以及城镇化的家庭现代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开始在家全职抚养子女。大量年轻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闲置是家庭为实现发展目标并应对教育转型的策略化结果。研究发现,集体供养、情感满足、角色转化与舆论支持构成了农村打工母亲回归家庭抚育的生成机制;而母亲亲职回归不仅缓和了农村家庭隔代抚养的困境,满足了教育模式转型对家庭抚育主体的要求,还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
- 邱婷
- 关键词:城镇化
- 吴泽霖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吴泽霖先生在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教学、科研机构的建立、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普及等方面对中国人类学的建立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吴泽霖先生的治学历程和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轨迹表明,人类学作为一个西来的学科,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完美结合,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 李然
- 关键词:中国人类学
- 散杂居民族的文化融合——以恩施芭蕉乡侗族为例
- 2019年
- 散杂居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群体,在散杂居环境下要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立和谐民族关系。而文化融合是民族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涉及到民族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芭蕉乡侗族于贵州、湖南等地迁移过来,与土家族、苗族、汉族居住在一起,在内外因双重作用下,通过与其他民族不断地相互学习、借鉴,进而结合自身发展做出调适,与周边民族建立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
- 李佳
-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文化融合
- 略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研究历程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线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研究进行梳理和简述。
- 龚志祥周琼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
- 地方性互惠与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以沙镇为例被引量:10
- 2019年
- 沙镇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的是具象的共同体意识。而地方性互惠作为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达,从人群集聚开始就扮演着一定的人文关怀的角色。基于蒙汉群众共同劳作、共同创造的地方性互惠在社会制度、民间信仰、日常生活中关照着沙镇的发展及沙镇的民族关系。从地方性互惠的角度理解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内涵可以成为和谐社会中"普遍的公民态度",有助于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哈正利云中
-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民族关系
- 自杀研究的两条原则
- 2004年
- 自杀研究的两条原则是同批人的原则和生命全程发展的原则。把个人置于同批人与“同批人格”的背景中有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其自杀行为。此外 ,通过研究生理遗传、心理发展、认知能力与习惯 ,以及来自环境的压力、挑战和机遇 。
- 库少雄
- 关键词:自我个性化
- 中国近代匪患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式被引量:1
- 2011年
- 匪患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匪史研究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史研究必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此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定研究范式,然由于各种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利于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 莫代山
- 关键词:范式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旅游设计——基于武汉民族文化周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在民族旅游和旅游线路设计两个方面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以武汉首届民族文化周推出的民族旅游线路为例,分析了这些民族旅游设计存在的五方面不足。由此总结了民族旅游设计应该遵循的民族性、跨文化性、体验性、主题性和特色性五个基本原则。
- 陶少华谢元鲁
-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民族旅游
- 民国时期的地理学史编纂——兼谈西方地理学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 2025年
- 民国时期的地理学者逐渐意识到,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近代地理学科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者在翻译了一定数量的地理学史论著,了解了近代地理学的基本谱系后,开始自行编写地理学史。在此过程中,不同地理学思想影响了地理学史的写作,学者们写出了风格多样的地理学史。一些地理学者还以西方地理学史为参照,考察中国地理学史。他们或认为中国传统地理学已包含近代地理学的要素,或认为其中基本不具备可称为地理学的内容,类似争议反映了学术观念的歧异。地理学史论著可以成为我们观察民国地理学观念的重要材料。
- 王鹏玮
- 关键词:地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