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作品数:925 被引量:3,308H指数:19
相关作者:曾晓春赵志刚郭冬生刘小林刘犇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5篇农业科学
  • 84篇生物学
  • 81篇文化科学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经济管理
  • 33篇建筑科学
  • 24篇医药卫生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1篇基因
  • 66篇水稻
  • 57篇教学
  • 42篇动物
  • 37篇园林
  • 37篇百合
  • 34篇胁迫
  • 28篇土壤
  • 27篇课程
  • 26篇蛋白
  • 25篇细胞
  • 25篇景观
  • 23篇病毒
  • 22篇植物
  • 22篇肠道
  • 20篇小鼠
  • 20篇克隆
  • 17篇生物学
  • 15篇种子
  • 13篇农村

机构

  • 902篇宜春学院
  • 29篇江西农业大学
  • 2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亚...
  • 1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0篇青岛农业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10篇江西省天然药...
  • 9篇昆明学院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西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热带农业...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青岛市畜牧兽...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61篇刘犇
  • 58篇郭冬生
  • 55篇张海波
  • 47篇郑文亚
  • 43篇赵志刚
  • 39篇胡迎东
  • 38篇李润根
  • 35篇却志群
  • 35篇卢其能
  • 33篇李丽娜
  • 31篇沈春修
  • 31篇刘小林
  • 26篇王舸泓
  • 25篇罗天相
  • 24篇武建中
  • 22篇李晓婷
  • 22篇陈纪鹏
  • 21篇丁永电
  • 21篇刘沐生
  • 20篇陈云风

传媒

  • 110篇宜春学院学报
  • 62篇中国畜牧杂志
  • 4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1篇江苏农业科学
  • 27篇黑龙江畜牧兽...
  • 23篇安徽农学通报
  • 18篇动物营养学报
  • 16篇华北农学报
  • 15篇北方园艺
  • 14篇江西畜牧兽医...
  • 13篇畜牧与饲料科...
  • 13篇现代农业科技
  • 1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1篇现代园艺
  • 10篇湖北农业科学
  • 10篇畜禽业
  • 10篇黑龙江畜牧兽...
  • 9篇广东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兽医杂志
  • 7篇种子

年份

  • 32篇2025
  • 44篇2024
  • 67篇2023
  • 63篇2022
  • 99篇2021
  • 67篇2020
  • 65篇2019
  • 50篇2018
  • 44篇2017
  • 34篇2016
  • 37篇2015
  • 36篇2014
  • 33篇2013
  • 46篇2012
  • 43篇2011
  • 24篇2010
  • 48篇2009
  • 41篇2008
  • 23篇2007
  • 6篇2006
9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耕读教育现实背景、理论逻辑及实施策略被引量:1
2023年
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耕读教育全新的历史使命。极端气候增多、人力资源短缺、乡村教育支撑不足、产业形态落后和先进纠缠是耕读教育面临着的现实背景。分析耕读教育在背景中应该担任关键角色,深入探讨耕读教育开展的理论逻辑,即传承农耕技能和天人合一农耕智慧,蕴含着对“三农”的理解和尊重,宣扬守信、勤勉、友善价值观,强调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性贡献。在耕读教育的实施策略上,提出要以文化自信、学科自信、职业自信涵养“爱农”情怀;要以治理赋能、产业赋能,个体赋能锤炼“知农”本领;要以多课堂融合、跨学科融合、产教创融合提升耕读成效。为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框架逻辑的闭环。
周明元姜成赵娟
关键词:理论逻辑
澳洲坚果叶片黄化期间光合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叶片光合作用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但在华南地区一些澳洲坚果品种的新梢叶片通常在夏季持续高温条件下发生黄化,严重影响了植株生长和果实生产。为了探究澳洲坚果黄化叶片的光合能量发生机制,本研究基于前期获得的HAES344澳洲坚果不同黄化时期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与筛选光合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并通过qRT-PCR分析光合能量代谢中的关键基因在HAES344澳洲坚果叶片黄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通过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在HAES344澳洲坚果叶片黄化期间共鉴定出9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能量代谢相关,以氧化磷酸化路径富集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是碳固定路径,而富集到天线蛋白的差异基因最少;经过筛选(RPKM>0.5),共获得43个基因与光合能量代谢相关,其中有27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黄化叶片中明显降低,另有16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则相反。利用qRT-PCR分析光合能量代谢中重要功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在HAES344澳洲坚果黄化叶片中有关光系统Ⅱ(PSⅡ)天线蛋白编码基因CAP10A、ATP合酶亚基蛋白编码基因(ATPC、ATPF)、碳同化酶基因(GAPA、GPD、At4g2652、rbcL)、硫氧还蛋白编码基因(Os05g0200100、CXXS1)及质体蛋白跨膜转运基因TIC32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低于其正常叶片,而有关硫代谢基因(SIR、APR3)和环式电子传递介导基因(PGR5、ndhB、ndhD)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其正常叶片,表明澳洲坚果黄化叶片中光合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进而影响了光合能量的产生。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光合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在澳洲坚果黄化叶片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杨为海郭善祥徐婷肖逸雷文君
关键词:澳洲坚果叶片黄化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电子传递
武夷黑猪与杜洛克猪HSPB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武夷黑猪与杜洛克猪热休克蛋白B1(heat shock protein beta-1,HSPB1)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动物机体抗应激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克隆武夷黑猪和杜洛克猪HSPB1基因并测序,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比分析两者HSPB1蛋白的特性、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以及在两个猪种中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克隆武夷黑猪与杜洛克猪HSPB1基因,编码区均为624 bp,均共编码207个氨基酸,两者HSPB1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0%和98.6%,存在123^(G→T)、233^(T→C)核苷酸位点的变异,同时引起41^(E→D)、78^(L→P)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序列进化树显示,两者均与蝙蝠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进化树显示,两者均与羊亲缘关系最近。两者有相同的基因启动子与转录因子,在蛋白质的信号肽、跨膜区、保守基序、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等特性上保持一致。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该蛋白中存在1个仅可被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所识别的新的磷酸化位点,和4个可被化学因子结合作用的差异位点。武夷黑猪HSPB1蛋白在线粒体中占比比杜洛克猪少,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存在7个区域的差别。虽然两者都与磷酸化激酶互作密切,但武夷黑猪比杜洛克猪HSPB1蛋白多1个细胞骨架功能条目。HSPB1基因在两个猪种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都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扩增武夷黑猪与杜洛克猪HSPB1基因。相较于杜洛克猪,武夷黑猪HSPB1在细胞质中含量更高,且存在磷酸化位点和化学因子结合位点的差异。但两者在相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无差异,都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结果为深入研究猪源HSPB1在抗应激反应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指全高萌若温逸俊傅思静徐舒平杨涛涛张志榜方霞李凯李鹏成
关键词:杜洛克猪生物信息学
取食施硅水稻后白背飞虱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取食施硅水稻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感虫品种TN1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硅酸钠(Na_(2)SiO_(3)·9H_(2)O)的方法设置施硅(Si+, 112 mg Si/L)和不施硅(Si-, 0 mg Si/L)处理,测定取食Si+或Si-水稻24 h、48 h、72 h和96 h后白背飞虱成虫体内CarE、GST、MFO、SOD、CAT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取食Si-水稻的白背飞虱相比,取食Si+水稻48 h、72 h和96 h时,CarE活性显著降低,GST活性显著升高;取食72 h和96 h时,MFO活性显著上升。取食Si+水稻24 h和48 h时,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大;取食72 h时,SOD和POD活性显著增高;取食96 h时,3种保护酶活性均降低,其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施硅可能通过影响白背飞虱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平衡,进而对白背飞虱生理代谢造成影响。本研究为合理利用硅肥防治白背飞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永强谢梅琼寇江涛王龙江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解毒酶保护酶
余家湾稻田硒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究余家湾万亩水稻基地的土壤-稻米系统中硒(Se)的空间分布特征、稻米中Se形态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余家湾地区富Se稻米的开发及高效利用土壤中Se元素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集余家湾万亩水稻基地75组耕地表层土壤样品与对应稻米样品,检测土壤与稻米中Se、钙(Ca)、铁(Fe)、锌(Zn)等12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以探讨Se与土壤中其它矿质元素关系,并通过Arc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Se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土壤总Se含量为35~350μg/kg,均值200μg/kg;土壤有效Se含量为19~44μg/kg,均值为28μg/kg。稻米总Se含量为13~96μg/kg,均值为31μg/kg;稻米硒代蛋氨酸(SeMet)含量最高,占总Se含量的64%~96%,平均为88%;硒代胱氨酸(SeCys_(2))占总Se含量的0%~22%,平均为5%;土壤有效Se与稻米中钾(K)、C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7和0.72(P<0.01),与稻米硼(B)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4(P<0.05);稻米中Se含量与土壤Ca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为0.63(P<0.05),且稻米中SeMet含量与土壤Ca含量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2)=0.3777(P<0.05)。[结论]该研究区域整体上处于足Se水平,有效Se占比与恩施地区基本一致,潜在富Se能力强,虽籼稻比粳稻更易富Se,但稻米Se含量总体较低;影响土壤-稻米系统Se的分布主要与人类活动与元素互作等因素有关;Ca为无机Se转化为有机Se供能,以此来增加稻米中有机硒的含量。
吴格格王莉莉王晓虎张泽洲陈清清宋佳平王张民孙辰璐牛珊珊尹雪斌
关键词:土壤稻米影响因素
浅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中的土地权属调查与登记公告被引量:2
2006年
在研究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单元的划分、指界和权属争议的处理和土地所有权登记公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杜国平钟太洋
关键词:权属调查登记公告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诊治
2013年
发病情况2012年12月10号,南昌某养鸡场在本地种鸡场购人雏鸡4000羽。采用网上平养。14日龄给鸡群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冻干苗,次日发现鸡群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畏寒怕冷,拉黄色稀粪,但未出现死亡病例。开始按肠炎进行治疗。用阿米卡星饮水两天.病情却逐渐加重.并出现死亡鸡只。
胡迎东
关键词:传染性腺胃炎肉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治死亡病例网上平养
菌核病不同发病率的菜田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以菌核病不同发病率的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探讨土壤真菌与小核盘菌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菌核病发病率不同的菜田土壤中,小核盘菌使土壤真菌丰富度Sobs指数显著下降、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以及Beta多样性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重度组中特有蛙粪霉门(Basidiobolomycota)、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和Calcarisporiellomycota,轻度病害组中特有蛙粪霉门(Basidiobolomycota)和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土壤中的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对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具有分离出高抑制性的菌株的潜力,同时丝孢酵母属也可作为核盘菌侵染时的指示真菌。
陶禹李东波李兴杰陈士亮严振宁奥岩松
关键词:菌核病菜田土壤群落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2024年
食用菌产业是江西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前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近况以及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中面临的问题,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在实行产业错位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变革产业组织方式、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等方面提供江西省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和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林连男杨金硕龙军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食用菌产业
运输应激对山羊小肠黏膜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运输应激对山羊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试验将18只健康赣西山羊随机平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2 h运输处理组和6 h运输处理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高锰酸钾(MTB)、过碘酸-雪夫氏(PAS)3种染色方法及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处理山羊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运输处理组山羊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运输处理组山羊各段小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增加。综上,说明短时间和长时间运输应激均对山羊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状态有明显影响。
高霖刘犇彭瑞妮章志涛张雯苑李国生梅婷邹剑伟
关键词:运输应激黏膜结构杯状细胞肥大细胞
共9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