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品数:6,334 被引量:27,978H指数:50
- 相关作者:徐燕申霍立兴崔振铎盛京朱胜利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利用生物多聚体纳米粒子包载提高脑胶质瘤细胞内药物浓度
- :利用肿瘤对生物纳米微粒的易噬性提高肿瘤内部药物浓度,增进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薄膜分散法制作改性壳聚糖包载的紫杉醇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大小,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比其与紫杉醇单药对人脑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U251系的...
- 赵明李安民常津王汉杰
- 关键词:脑胶质瘤紫杉醇药物浓度临床疗效
- 细菌纤维素/明胶支架材料用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 目的:研究物理混合及化学交联两种方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BC)/明胶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方法:采取物理混合和化学交联两种方法将BC和明胶两者结合制备出海绵状复合体,接种成骨细胞后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考察AL...
- 王静万怡灶
- 关键词: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
- 聚丙烯与苯乙烯反应共混的研究
- 本文将定量的聚丙烯和作为引发剂的过氧化二异丙苯在XSS-30型转矩流变仪上进行反应共混,同时加入不同含量的苯乙烯单体.共混条件为温度190℃,转速32转/每分钟,时间30分钟.对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进行讨论,利用红...
- 王亚盛京
- 关键词:聚丙烯苯乙烯反应共混
- 文献传递
- 小角光散射法研究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被引量:3
- 1994年
- 小角光散射法研究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盛京,乔琳(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00072)应用小角光散射法(SALS)研究多组分聚合的相分离是近十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测定体系的浊点。从而计算相分离程度,并跟踪相分离过程。Hoshimoto[1]等...
- 盛京乔琳
- 关键词:酸酰胺
- 水润滑陶瓷滑动轴承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水润滑陶瓷滑动轴承的台架实验,即分别对Si3N4轴套/SiC轴颈、SiC轴套/SiC轴颈、SiC轴套/Si3N4轴颈组成的滑动轴承,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承载情况进行对比和验证得知,Si3N4轴套/SiC轴颈不能进行热匹配,SiC轴套/Si3N4轴颈可以进行热匹配但摩擦副性能一般,SiC轴套/SiC轴颈的热匹配性能最好,且在水润滑条件下体现出最佳的摩擦磨损性能,因此得出在大直径、大功率、高转速的条件下,水润滑陶瓷径向滑动轴承的最佳摩擦副组合是SiC/SiC的结论。此外,为解决结构上应力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陶瓷材料的特性,提出一种全包容陶瓷滑动轴承结构,提高了陶瓷滑动轴承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李丹林彬
- 关键词:机械设计水润滑
- 无铅焊料Sn-Ag中金属间化合物Ag3Sn的异常长大被引量:3
- 2006年
- 通过高温时效方法模拟分析Sn-3.5%Ag共晶焊料高温服役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Ag3Sn的演化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时效前后焊料显微组织演化过程,通过高精度差热分析方法获得不同状态下焊料之间的焓变.结果表明,水冷铸态焊料中弥散分布的第二相Ag3Sn纳米颗粒较高的自由能使其处于热力学亚稳态,高温时效时在初生富Sn相晶界扩散推移作用下,第二相Ag3Sn纳米颗粒快速合并长大,形成大块金属间化合物.
- 沈骏刘永长高后秀
- 关键词:无铅焊料金属间化合物差热分析纳米相
- 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材料的掺杂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及其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介绍了对改性共沉淀法、改性溶胶-凝胶法、放热固相法等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新型制备技术以及掺杂铝、锌、铜等物质的改性氧化锆材料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氧化锆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齐亮徐明霞
- 关键词:氧化锆纳米粉体掺杂
- 基于PGMA磁微球的纳米机械免疫传感器的片上磁分离
- 2008年
- 应用具有磁性和抗体双重靶向功能的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磁微球,设计出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借助微平面电感线圈,实现在液相环境中,加电流时磁微球吸附,去电流时磁性微球解析并重新分布,解决传统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的不足.着重研究片上磁分离机理,梁上微电感线圈结构,微磁场对磁微球的吸引,设计并优化出满足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所需线长200μm、宽10μm、线间距厚10μm、1μm的钛金材料蛇形微平面电感线圈.通过生物磁分离实验,验证了设计及优化的结果,实现了用于生物分子分离的片上磁分离技术.
- 高鹏姚素英常津李二茂王伟才
-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
- 焊接模式对长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波焊接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超声波焊接可以高效地实现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连接.超声波焊接常用的有3种焊接模式:时间模式、位移模式和能量模式,其控制机理不同.本文采用适应生产需求的小焊头,研究了3种常用焊接模式对长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波焊的接头性能的影响,为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模式选择提供依据,且材料表面不预设能量引导体(导能筋)以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探寻了每种焊接模式下的最优焊接参数,并将各模式下的最优参数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监测焊接过程中的功率-位移曲线对焊接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拉伸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熔核面积是影响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焊接过程的完整性对拉伸强度也有所影响,焊接缺陷普遍存在于3种焊接模式中,对焊接质量影响不大.不同的焊接模式下获得的最佳接头性能有较大差异,位移模式下得到的熔核面积最大,接头的最大承载力可达1795.6 N;时间模式下焊点熔化后未经充分流动即冷却凝固,接头力学性能较差;能量模式下焊接时间短,熔核面积仅为位移模式下的40.5%,承载力也较差.位移模式是最适合长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波焊的焊接模式.
- 罗震杜慧敏敖三三张威魏祺黄逸飞
- 关键词:超声波焊接接头性能
- EH36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 2025年
-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8%(LC)和0.12%(MC)的80mm厚EH36钢板的填充层进行焊接,在1/4厚度处截取疲劳试样后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不同热输入的交叉疲劳试验和硬度试验,并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热输入为7 kJ/cm的LC(LC-7)和MC(MC-7)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0 MPa和359 MPa,热输入为50 kJ/cm的LC(LC-50)和MC(MC-50)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1 MPa和354 MPa,各试验钢按照390 MPa应力幅下的平均循环寿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LC-50、MC-50、LC-7、MC-7。结论 不同焊接热输入、不同碳含量对海工钢的疲劳极限无显著影响,高应力水平下高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明显优于低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但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不同碳含量对钢材疲劳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所有试样的断口均具有典型的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特征。
- 白云孙宪进刘观猷葛亮李良徐连勇韩永典
- 关键词:EH36P-S-N曲线热输入焊接接头疲劳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