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 作品数:651 被引量:705H指数:10
- 相关作者:肖燕怜刘红杨再红胡康华宋湘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更多>>
- 论新闻传播的人本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新闻传播活动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等多元价值,每一种价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核心,但新闻价值服从于人本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本价值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所有价值的根据、标准和归宿。
- 罗彬
-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本价值
- 当代高等学校新闻教学实践改革要素解析
- 2011年
- 新闻实践教学的根本,应在基础理论扎实掌握,在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基础上,培养创意人才。改革的重点在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改革,强调做激励性教师,构建基于激励性理念的新兴教学范式,学生的改革,强调以尊重为培养核心,强调对自我的尊重,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对法律的尊重,对原则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事实的尊重。
- 肖燕怜宋湘琴
- 关键词:新闻教学
- 网络舆情中的传播观——以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网络舆论为例
- 2017年
-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火爆的网络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来分析受众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传播观,进而对如何更好地引领网络舆情给出了一些建议。
- 阚洪惠
- 关键词:网络舆论传播观
- CIS视域下乌鲁木齐城市形象构建研究
- 2025年
-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城市形象的构建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构建不够系统化,尚未形成统一的乌鲁木齐城市形象。而将CIS理论体系导入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构建中,能更深入地发现问题,能够运用更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乌鲁木齐城市形象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 刘炅
- 关键词:CIS乌鲁木齐城市形象
- 试论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元素
- 2016年
- 本文是以电视诗歌散文为研究基点,对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元素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从创作元素的范畴和特点入手,简要梳理了电视与文学、电视与音乐以及电视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最后为现今电视诗歌散文的文化困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 董青霞
- 关键词: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文学音乐画面文化
-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话——对网络春晚的文化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春晚应运而生。受众对网络春晚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网络春晚利用其天然的互联网属性,依托高科技,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即时互动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走向了常态化、正规化。
- 马娴
- 关键词:网络春晚央视春晚大众文化主流文化
- 对外传播新疆形象的话语解构与建构——从“新疆问题”到新疆故事被引量:9
- 2015年
- 中国新疆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2009年"7·5事件"至今的新疆,西方媒体报道的基本框架是"新疆问题"。以"新疆问题"标签新疆形象,广泛影响了国际社会受众。建构首先要解构,解读国际新闻流中的"新疆问题",分析当代中国新疆形象建构的现实背景,是新疆对外传播的基点。
- 刘红郭晓琴
- 拟剧论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互动中的形象塑造被引量:2
- 2017年
- 拟剧论即通过用戏剧艺术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视为"演员",都或多或少会运用各种表演手段来试图展现出自我理想的台前形象,同时也希望影响他人对我们产生的印象。在当下新媒体迅速发展的阶段,微信中的朋友圈已经日渐成为了人们互动交流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场域之上,每个人作为"演员",都会努力确保其形象在朋友圈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呈现。本文将对戈夫曼拟剧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朋友圈互动过程中的形象塑造。
- 张云荣
- 关键词:朋友圈
- 发展视阈下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之思考
- 2018年
-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地理位置、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独特性,经过多年发展新疆逐渐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但农村地区文化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基层文化建设需加以推进。本文就现实存在问题,从发展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调研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困境,同时就发展新疆农村地区文化产业提出建议及思考,从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新疆现代文化体系建设。
- 卢黎贾玉萍
- 关键词:文化产业农村文化
- 清代新疆关帝信仰多维建构的历史记忆、文化表征与社会认同
- 2024年
- 随着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内地移民涌入新疆,关帝信仰随之广泛传播,天山南北关帝庙宇林立。这些庙宇不仅展现了清代新疆治理的智慧,更促进了多元社群的交往与交融,凝聚了情感共识与文化认同,成为新疆地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对清代新疆地方志文献的深入挖掘,本文从历时性、空间性、社会性三个维度对关帝信仰进行研究。历时性建构揭示关帝信仰在新疆的源起、发展及演变,展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空间性建构分析关帝庙宇的分布情况与文化表征,凸显其地域特色与空间布局;在社会性建构方面,关帝信仰作为情感纽带与社会认同的基石,在新疆社会治理中规范了礼法德位,和谐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价值认同。关帝信仰将民间祈愿与官方追求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套联通历史记忆、彰显文化表征、贯穿情感认同的融通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文化启示。
- 张晓燕李凯昂
- 关键词:关帝信仰历史记忆文化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