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作品数:1,977 被引量:4,423H指数:21
- 相关作者:李玮来向武韩隽杨立川王春泉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探究五四后《新青年》地域转移与社会情境的互动
- 2012年
- 1920年春随陈独秀的南下,《新青年》由北京迁回到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将南下后的《新青年》放在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转变的历史情景中梳理,在阐明《新青年》地域转移的历史必然基础上,逻辑地勾勒出其与社会情境的互动。历时地描述了五四后《新青年》地域转移的发生以及其新闻内容上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情境的反映。
- 姜翠英
- 关键词:社会情境互动
- 混合媒介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的变化探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得以传播、文明得以传承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混合媒介时代带来大众阅读新环境,阅读方式也在多元化媒介的影响下产生了变化。从混合媒介时代的媒介生存现状出发,分析混合媒介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的新变化,讨论混合媒介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的不良趋向。
- 李玺
- 解析“真人秀”在国内生态环境下的崛起和发展
- 2008年
-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非常6+1》的火爆,"真人秀"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并引起业界和学界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从政治经济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真人秀"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窜红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 畅祎扬
- 关键词:真人秀消费文化
- 场景化思维:重建场景、用户与服务连接被引量:63
- 2017年
- 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场景化思维成为新型思维,其核心是基于场景的用户服务思维,因此,如何重建场景、用户与服务之间的连接是关键。为此,要求打造新的信息生产平台以体现其场景辐射力,注重信息传播的场景化以体现其场景连接力,做好信息消费的体验化以提升场景消费的服务力至关重要。
- 王军峰
- 关键词:辐射力服务力
- 产业链视角下互联网造星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研究
- 2019年
- 互联网节目的兴起使传统电视的"选秀造星"模式受到冲击,一种以"偶像养成"为核心的网络选秀节目悄然兴起,从电视选秀发展为互联网造星,变化的不止是节目模式,更是不同生态环境下产业链开发模式的升级换代。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传统电视选秀节目与互联网环境下节目的产业链开发环节,分析其节目模式的变化和产业链开发的创新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促进国内音乐产业的发展。
- 王梁
- 关键词:产业链互联网电视选秀
- 论陕北民间传播习俗与《边区群众报》的大众化实践
- 《边区群众报》自创办之日起,即明确地定位为是一份大众化的报纸。该报的大众化实践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借鉴、利用陕北的传播习俗是该报的大众化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陕北民间传播习俗是在陕北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民众中所形成的有关...
- 杨立川
- 关键词:新闻史《边区群众报》大众传播
- 广告投放与媒体定位的思考——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杂志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也是广告商们竞相争夺的一块重地。由于媒体本身的独特性使得广告商们在杂志上投放广告的时候,必须考虑广告产品和报纸的消费者的重合度问题。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周婧
- 关键词:广告广告投放
- 基于现实主义探析《县委大院》的视觉传播价值
- 2023年
- 《县委大院》作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缩影的现实题材剧,体现出生活现实与艺术真实、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县委大院》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原生态符号、接地气话语以及画面意象等多维度得到呈现,并折射出纪实美与自然主义、乡土美与淳朴风貌以及情感美与人文情怀的视觉传播价值。
- 孙田田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以研究预备事业:中国电视研究的兴起及其学科化(1923―1942)——基于新史料的探讨
- 2025年
- 出于对中国电视学科史现有论断的反思,本文在勘校、细读和比对史料的基础上,勾勒中国早期电视研究活动及其学科化过程并阐释其构造逻辑,以此求索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脉的历史一环。在史实层面:中国早期电视研究的发端应以1923年《用电传影术》一文为标志,而非此前学者提出的“1917年”“1925年”“1927年”等。材料编译、实地参观与私人通信,构成早期国内学人获取电视知识的三种主要途径。电视研究在1930年代出现了一场学科化转型风潮,集中表现为1932―1942这10年间密集出现的十余部冠以“电视学”之名的专门论著。在史论层面:中国早期电视研究的学科化,是技术演进的明线与技术民族主义的暗线交织共塑的过程。这两种内外力量间的矛盾运动,一方面催生出国人“以研究预备事业”的独特心理动机,引发了“电视学”论著在短期内的集中出版;但另一方面也构成知识资源上的赖他性困境,并最终导致此次学科化努力在外部战争语境中被迫中断。
- 薛毅帆曹培鑫
- 关键词:电视研究学科化
- 延安《解放日报》及其自然科学传播
- 2008年
- 目的廓清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日报》的媒介组织形态及其自然科学传播的基本线索。方法原始文献分析与考证。结果《解放日报》十分重视自然科学传播,报纸虽历经整改,"科学园地"与"卫生"两大重点科学专刊却都保留下来。毛泽东等同志撰文确立了自然科学传播的方向,提出其主要为生产和战争服务的原则。结论《解放日报》的科学传播,具有开创性意义,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破除了迷信,提高了民众的科学水平,而且在经济建设中通过推广生产知识、指导生产,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杨琳琳姚远
- 关键词:《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