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 作品数:1,921 被引量:3,774H指数:22
- 相关作者:张伶伶石铁矛袁敬诚付瑶路旭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城市边缘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及对策——以沈阳市丁香村为例
- 2008年
-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带,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迅速,在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受侵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受侵现象分析,得出其原因和根源,在此基础上,结合沈阳市于洪区丁香村的经济现状和老人保障模式,提出了针对实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 史扬洋刘海洋孙鹏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土地征用
- 沈阳市泉园社区生活圈广场空间服务绩效评价与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价公共空间服务水平,是科学规划社区生活圈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提出基于空间尺度感、设施完善度、空间集聚度、容纳活动度、活动多样性和交通可达性6个因子,建立社区广场空间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沈阳市泉园小区为例,进行广场空间服务特点与空间分布评价。本文对现在承担公共活动的场地运用绩效评价方法和Arc GIS的地理信息工具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并提出了沈阳市泉园小区的公共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 黄山路旭衣浩铭
- 关键词:城市广场社区规划
- 中东铁路作为文化线路的价值初探
- 中东铁路作为一条线性文化遗产,从19世纪末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俄、日城市和建筑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流。沿线附属地城市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城市规划格局,附属地建筑也成为东北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构成了中东...
- 丛聪吕海平
- 关键词:中东铁路文化线路遗产价值文化遗产保护
- 基于草本植物景观的城市脆弱生境修复自然途径
- 近年来,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脆弱生境生态系统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实现城市脆弱生境的生态恢复目标需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解决:草本植物景观生态种植。研究界定了草本植物景观在城市脆弱生境中建植的适用范围,结合国内外草本植物景观建植的研...
- 王睿朱文莉朱玲
- 关键词:生态修复
- 文献传递
- 走向理性认知的城镇色彩研究
- 2023年
- 城镇色彩是空间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结合和演化的产物。在人们了解城市物质环境的过程中,色彩作为最显著的环境视觉要素,能够超越形状、纹理等特征,率先被感知。城镇色彩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相应地,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城镇色彩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科学且有效的城镇色彩规划和设计对于处于“存量时代”的中国城镇建设起到了促进风貌更新、区域文化塑造的作用。
- 路旭吕美
- 关键词:自然环境文化塑造社会人文视觉要素
- 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被引量:4
- 2017年
- 研究目前常用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根据围护结构在一维稳态传热条件下的传热学理论,推导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温度、内表面温度以及内表面换热阻的关系。通过与现有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对比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析可知,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可靠的检测方法。
- 庄金迅高超张九红
- 关键词:红外辐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建筑节能
- “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养老实践——铁岭卫校实训综合楼养老护理院改造设计
- 2024年
-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各行业积极应对。铁岭卫校实训综合楼养老护理院改造结合团队养老建筑空间学术研究成果,将医养结合模式相关研究应用于功能设置中;将老年人颜色与材料偏好相关研究应用于空间装饰中;将提升失智症老年人归属感与识别性的相关研究应用于公共空间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与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 付瑶贾思雨钟兆康张佩璇
- 关键词:养老建筑
- 市域统筹下的流域治理与规划策略——以邯郸市滏阳河为例
- 2025年
- 中国现代流域治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市域统筹为破解流域治理中行政单元协同的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以邯郸市滏阳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流域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市域统筹的视角,构建了“空间整合-价值催化-治理统筹”的市域流域治理综合框架。通过分析滏阳河流域面临的空间关系、资源价值和主体利益的碎片化现象,提出了以水为核心重塑三生空间、以空间为重点提升多元价值、以机制为支撑制定系统性治理与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流域治理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流域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 许尊王璇马晨曦万中琳
- 关键词:流域治理流域规划资源环境
- 供需平衡视角下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以寿光市中心城区为例
- 2024年
- 在我国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以游憩功能为主,其高品质供给与需求满意程度的提高对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以寿光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居住片区为基本单元,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出发,选择公园绿地空间供给和质量供给2个维度共7个指标作为游憩供给因子,并以空间需求和心理需求2个维度共3个指标作为游憩需求因子,构建公园绿地游憩服务供需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公园绿地游憩服务供需匹配关系,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存量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建设和布局提供参考。
- 刘岩李殿生王旸李振兴
- 关键词:公园绿地
- 基于“织补嫁接”理论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研究——以张家口市堡子里为例
- 增量时代在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特色丧失、文脉断裂及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回忆录",是城市长远发展的坚实保障。存量时代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应将文脉的延续、活力的打造、风貌的改善及诉求的满足...
- 张燕慧许丽君朱京海
- 关键词:传统街区城市更新文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