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作品数:8,353 被引量:83,270H指数:107
- 相关作者:陆玉麒赵媛汤国安黄震方蔡祖聪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山东省经济联系网络分析
-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山东省内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由经济、人口迁移、社会相互作用、信息、行政和组织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网络。这些联系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联系是经济联系。本文基于引力模型...
- 王贝贝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激光测距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集成的直接定位和数据采集系统,是近年...
- 盛业华张卡叶春
- 关键词:空间数据立体摄影测量立体图像
- 文献传递
- 人文昆仑、凡间天宫--崆峒山丹霞文化初步研究
- 崆峒山与昆仑山在人文方面的渊源极深,不论是历史,还是神话,它们之间存在着纷乱朦胧,但又扯不断的关系.本文旨在初步理顺这种关系,使它变得较为清晰而明白.与其他道教名山相比,崆峒山具有模拟昆仑天宫的最佳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
- 张忍顺陈致均齐德利王志华
-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理区位美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江苏盐城沿海陆上风电场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探讨
- 利用保护区历年鸟类监测数据,以及现有风电场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结合保护区生态环境特点,研究了风电场建设对盐城珍禽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鸟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建立改变了风电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并通过占用鸟类栖息地而...
- 张益民钱谊
- 关键词: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自然保护区
- 文献传递
- 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
- 可持续旅游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同增长,而可持续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国内外可持续旅游评价体系研究出现“瓶颈”的情况,提出以旅游产品为载体进行旅游可持续评价的视角,提出可持续旅游产品的概念,分...
- 曹步霄
- 关键词:可持续旅游旅游产品
- 文献传递
- 中国历史时期海面变化(Ⅱ)——潮灾强弱与海面波动被引量:5
- 1999年
- 在分析海面波动对潮灾强弱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对近2000 年来我国沿海地区2000 多条潮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潮灾相对强度变化曲线来看,近2000 年来,唐代前期和中期以及两宋时期为两个明显的潮灾高潮期,14 世纪、16 世纪、18 世纪为三个不明显相对高潮期.潮灾强度变化与历代海塘修筑频率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应是海面变化的反映.进一步分析表明,“中世纪温暖期”和其后的“小冰期”中气候冷暖波动的主要峰谷点与同期潮灾强度曲线峰谷点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塘工频率曲线的峰谷点则有滞后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显示了历史时期在百年尺度上气温、海面、潮灾、塘工四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温暖期对应于相对高海面期、潮灾高潮期以及稍后的海塘修筑高潮期.
- 王文谢志仁
- 关键词:海面变化潮灾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 基于半分析方法的内陆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根据生物光学原理,通过对总悬浮物吸收占水体总吸收比例光谱的分析,确定适宜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波段范围;结合以往学者对太湖等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生物光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建立了浑浊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的单波段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短波波段,总悬浮物的吸收占水体总吸收的比例较高,出现光饱和现象,不适合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在732~850 nm波段范围悬浮物吸收比例相对较小,是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较适宜的波段范围.在该波段范围所建立的总悬浮物浓度单波段反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4%,RMSE低于18 mg/L,其中反演效果最好的波段位于825 nm处.该方法反演总悬浮物浓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经验算法.
- 施坤李云梅刘忠华徐祎凡徐昕马万泉陆超平
- 关键词:总悬浮物太湖巢湖生物光学模型
- 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正式启用,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不同坐标系间的空间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Esri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所提供的空间转换和影像配准接口,讨论ArcGIS平台坐标转换和投影变换方法,采用C#语言设计开发空间转换系统,并进行转换误差分析,验证该转换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刘佰琼周卫戴相喜
- 关键词:ARCGISENGINE
- 西藏那曲牧区雪灾损失的多因子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7
- 2000年
- 通过那曲地区牧区雪灾的定性分析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 ,以 1 985年、1 995年两次雪灾的平均损失率为参考数列 ;以气温、降水、稳定的积雪日数、草地退化比例、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地超载比例 ,冬储草量作为比较数列 ,对那曲地区雪灾损失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雪灾损失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 李硕李伟左伟曾志远冯学智
- 关键词:雪灾灰色关联度分析牧区积雪
- 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被引量:6
- 2013年
- 景观过程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过程的、能够充分展示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演变机制的空间显示模型。由于景观过程模型涉及一系列生态过程,能够揭示特定区域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因此成为区域景观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湿地景观过程模型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针对海滨湿地受海洋潮汐影响、具有高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征,从理论基础、模型构建重点问题以及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建立基于过程驱动的景观模型基础;驱动海滨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的生态要素包括水文、土壤、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揭示这些要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是确定景观模型主要生态驱动变量研究的关键。(2)景观过程模型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模型结构、合适的空间尺度、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模型校准与应用。景观过程模型必须能够展示空间与过程变化,通常模型包括建立于"元胞"和水平通量基础上的若干个生态系统模型;空间尺度是指"元胞"大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两种构建景观模型的方法。(3)景观过程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是将生态系统模型与GIS计算机系统进行整合。本文研究框架体系主要针对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特点而建立,对于其他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红玉李兆富
- 关键词:湿地模型构建湿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