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

作品数:270 被引量:27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永春白玉荣秋喜高红梅李彩花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文学
  • 59篇语言文字
  • 53篇文化科学
  • 27篇历史地理
  • 24篇经济管理
  • 22篇社会学
  • 10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5篇艺术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5篇蒙古族
  • 33篇民族
  • 31篇古族
  • 27篇蒙古语
  • 24篇教学
  • 23篇文学
  • 23篇汉语
  • 22篇文化
  • 12篇元杂剧
  • 12篇杂剧
  • 12篇土语
  • 11篇科尔沁土语
  • 11篇高校
  • 10篇语言
  • 10篇双语
  • 10篇蒙汉
  • 10篇课程
  • 9篇叙事
  • 9篇故事
  • 8篇思维

机构

  • 259篇内蒙古民族大...
  • 9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呼和浩特民族...
  • 2篇内蒙古财经大...
  • 2篇通辽市文化局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通辽市委宣传...

作者

  • 26篇陈永春
  • 15篇高红梅
  • 14篇秋喜
  • 13篇李彩花
  • 10篇阿如那
  • 10篇齐风华
  • 9篇包晓华
  • 8篇乌吉斯古冷
  • 7篇佟斯琴
  • 6篇包双喜
  • 5篇白玉荣
  • 5篇欧仁
  • 5篇阿如娜
  • 4篇郝青云
  • 3篇格根哈斯
  • 3篇青松
  • 3篇额尔德木图
  • 3篇呼和
  • 3篇武秋丽
  • 3篇宝音陶克陶

传媒

  • 107篇内蒙古民族大...
  • 17篇内蒙古民族大...
  • 15篇民族高等教育...
  • 13篇满语研究
  • 7篇民族论坛
  • 7篇科技风
  • 6篇赤峰学院学报...
  • 5篇中国蒙古学(...
  • 4篇满族研究
  • 4篇前沿
  • 4篇昭乌达蒙族师...
  • 4篇民族文学研究
  • 4篇辽宁民族研究
  • 2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红楼梦学刊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文教资料
  • 2篇呼伦贝尔学院...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年份

  • 10篇2025
  • 11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20篇2015
  • 17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2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年谁解易安“愁”——李清照词《声声慢》之“弦泉幽咽”意境赏析
2004年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武秋丽
关键词:声声慢意境
蒙古语科尔沁土语中的汉借词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简要讨论了蒙古语科尔沁土语中的汉语借词问题,认为汉语对科尔沁土语的影响大于察哈尔土语和书面语。
波.索德
关键词:蒙古语科尔沁土语汉语借词书面语标准语
生态大数据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实践研究
2025年
草原生态系统属于我国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长期面临沙化、退化等挑战,如何落实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传统生态修复方法精准性不足,修复效果不理想,生态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应用,则为新时期草原生态修复开辟了新路径。文章围绕草原生态修复中生态大数据应用实践进行论述,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遥感等先进技术搭建大数据框架,为后期草原生态修复提供实践范式与理论参考。
司玉洁
关键词:生态修复草原生态
微观视角下认知语言学的描述与评估策略
2021年
认知语言学领域主要涵盖了两个学派,分别是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大多将形式学派看作是第一代的认知语言学,将意义学派看作是第二代的认知语言学。这两个学派之所以被归纳到相同的领域,关键在于两者具备一个共同点,即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并采取语言研究法对思维、认知等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可分为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其开展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可分为定性、定量两种,极大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在阐述分析和演绎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在对自然语言进行分析及研究的过程中,认知语言学已成为最重要手段。通过对认知语言学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以推动其取得较大的发展。
呼司乐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自然语言
关于民族院校双语专业《大学汉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大学汉语文》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蒙古学学院多名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和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大学汉语文》课程现阶段丞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设想,以期提高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
齐风华郝青云
关键词:教学效果
蒙古族现当代母语文学创作及发展综述
2011年
蒙古族现当代母语文学创作继承并发扬了蒙古族悠久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很多文坛"大家"。这一时期,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不断拓展,主题思想、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日臻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日趋多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更加浓郁,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彩花
关键词: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格斯尔》“地狱救母”故事的母题分析
2022年
“地狱救母”故事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中,而《格斯尔》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是蒙古族“地狱救母”故事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探讨《格斯尔》“地狱救母”故事的母题,从“入地狱”母题、“追寻”母题、“轮回转生”母题三个层面梳理“地狱救母”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并进一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孙爽萨仁托雅
关键词:《格斯尔》母题
史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以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的谷种起源母题为例
2022年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中国南方创世史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形成跨族际比较诗学研究,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化深入发展。中国南方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在解释谷种起源时有所相似,不少民族共享一个谷种起源母题,只是根据本民族的特性在细节上有所差异,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现。从南方各民族的地理文化背景梳理其成因可得出:各民族之间历来交往交流交融,再加上“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情况和先民原始思维的相同使得这一现象成为可能。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谷种起源母题在三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即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习俗。
杜慧敏陈永春
新世纪蒙古族小说中的热爱家庭主题探析
2025年
在新世纪蒙古族小说中,集中展现了热爱家庭的三大主题。其一,通过着力刻画构建家庭和谐、夫妻平等以及温馨氛围,彰显和谐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其二,通过塑造具有示范作用的家长角色来树立正面榜样,突出家庭教育价值,呈现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其三,通过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批评了家长轻视子女教育、自身堕落、不学无术等现象。值得肯定的是,热爱家庭的主题深刻体现了蒙古族作家对家园的深切关怀,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图雅孙高娃
关键词:蒙古族小说
从蒙古语看古代蒙古族农耕经济被引量:1
2007年
古代蒙古族是否有农业,长期以来众说不一。而以往对它的研究主要依靠的是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以及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蒙古语族语言着手阐释了古代蒙古族农耕经济的一些情况。
浩比斯嘎拉图常山
关键词:农耕经济文化语言学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