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与疫苗可预防疾病科研项目
- 作品数:46 被引量:453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杨树杰王旭霞付汉东张晓曙罗垲炜更多>>
- 相关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湖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聚类分析
- <正>分析2008—2013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湖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分析时间、地区等流行特征,进行综合评判;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3)》所提供的数据分析...
- 罗垲炜高立冬胡世雄张红刘富强黄威陈雨
-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类分析
- 文献传递
- 湖南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 <正>分析2010-2013年湖南省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监测结果。在湖南省所有县(区)连续收集手足口病例的咽拭子、粪便等标本,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
- 张斯钰黄威罗垲炜张红高立冬陈雨邓志红周帅锋张帆胡世雄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
- 文献传递
- 孝感市新生儿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现状调查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孝感市新生儿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为加强本市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抽考护士等方式,对孝感市15家医疗机构的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将所得资料与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药品管理全部符合要求的病区仅占26.67%,其中急救药品、高危药品、普通药品管理符合要求的病区分别占40.00%、33.33%、46.67%;存在各类药品混放、无标识、无专人管理、未按要求储存等问题;不同级别医院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及护士对用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P<0.01或P<0.05)。结论:孝感市新生儿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干预,保障新生儿用药安全。
- 王艳华左琳陆敏肖晓玲
- 关键词: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护理安全
- 2007—2011年孝感市早产儿并发症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孝感市2007—2011年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疾病,为临床预防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所医院收治的8 143例有早产儿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发生率>1%的早产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43例中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位居前4位的是吸入综合征(58.22%)、高胆红素血症(48.99%)、早产儿脑损伤(23.30%)、窒息(包括宫内窒息)(22.68%);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贫血并发症发生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量及胎龄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结论小胎龄和低体质量早产儿是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防治早产和各种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 甘斌杨树杰易海英陆敏
-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胎龄体质量
- 湖南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1
- 2019年
-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的构成与变化,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疫苗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手足口监测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与分型。用RD和Hep-2细胞对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毒株采用RT-PCR方法对VP1编码区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湖南省2008—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255530例,其中重症病例10097例,死亡394人。年均发病率为19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重症数和死亡数呈下降趋势。发病曲线呈一大一小的双峰分布,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儿童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非EV-A71、CV-A16的其他EV阳性标本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33.29%,20.04%和46.67%。结论是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性。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A71为优势病原体。不同年份有不同优势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流行,2008—2012年主要为EV-A71和CV-A16,2013年后,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开始成为优势病原体。
- 黄威陈雨罗恺炜赵善露张帆周帅峰张红湛志飞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
- 孝感市2007~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掌握孝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方法采用《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收集孝感市所有助产技术单位2007~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4.26‰,各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出生缺陷中前5位分别是多指多趾(0.61‰),外耳畸形(0.47‰),唇裂伴腭裂(0.45‰),唇裂(0.39‰),先天性心脏病(0.32‰);产前诊断率为21.08%,其中B超诊断率为14.46%;孕产妇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20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此外孕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越低。结论孝感市近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以体表畸形为主,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地等是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农村为出生缺陷预防的重点。加强婚前与孕期保健的宣教,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邱越陆敏杨树杰刘景丽付汉东彭红华李君罗红英余小艳
- 关键词:围产儿干预措施
- 鹤峰县3076名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武陵山区腹地,为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了解鹤峰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10年对该地区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 王银洲沈杰向娅妮蒋庆林坤平汤健覃仕慧林玉翠梅功超郑荆洲徐冬梅张腊英胡茂祥
-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患病率影响因素
- 应用周期图法分析1958~2012年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周期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流行周期,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2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周期图法,分析甘肃省JE流行周期。结果甘肃省55年的平均发病率0.4924/10万。振幅周期为22年,周期振动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J=4.605,P〈0.01)。结论甘肃省JE流行具有显著的周期性,流行周期为22年。自然因素对乙脑发病影响较稳定。
- 王旭霞张晓曙李俊玲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河西走廊地区夏秋季病毒性脑炎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已知有130余种病毒可引起该病[1].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毒之一,其引起的流行性乙脑病死率高,并易留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历史资料显示,甘肃省是乙脑的流行地区[2],但由于其地形南北扁平、东西狭长,气候差异很大,乙脑主要的高发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3],而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则一直被认为是非乙脑疫区.为进一步明确河西走廊地区是否存在乙脑,本研究选择该地区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析其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脑炎,尤其是乙脑的监测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金娜王旭霞张晓曙蒋建祥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监测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夏秋季流行性乙脑乙型脑炎
- 布地奈德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喉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新生儿科85例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撤机拔管后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及琥珀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喉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吸气性凹陷时间和声嘶(喘鸣)消失时间为(2.00±0.95)d和(2.15±1.20)d,短于对照组的(2.51±1.32)d和(2.85±1.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促消失时间为(2.56±1.74)d,短于对照组的(2.90±1.8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拔管后及24 h动脉血气监测均大致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期间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梗阻临床症状,稳定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杨树杰黄杰陆敏易海英何源吴丽敏张莉娅
- 关键词:布地奈德早产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