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022023)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洪江程金花王伟王冉吴煜禾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四面山
  • 1篇优先流
  • 1篇土壤
  • 1篇人工林
  • 1篇重庆四面山
  • 1篇阔叶
  • 1篇阔叶林
  • 1篇功能评价
  • 1篇保土
  • 1篇大孔隙
  • 1篇大孔隙特征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王伟
  • 2篇程金花
  • 2篇张洪江
  • 1篇吴煜禾
  • 1篇王冉
  • 1篇任改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四面山阔叶林土壤大孔隙特征与优先流的关系被引量:41
2010年
为研究土壤大孔隙数量、分布特征与优先流发生之间的关系,在使用亮蓝染色法划分林地优先流发生区域基础上,利用穿透曲线理论方法,对重庆四面山典型亚热带阔叶林土壤剖面染色和未染色区域内的土壤大孔隙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林地土壤剖面内大孔隙半径多在0.3~3.0mm,大孔隙率为6.3%~1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孔隙呈现出聚集态的分布特征.各孔径范围内,染色区域的土壤大孔隙数量较未染色区域高出约1个数量级.半径>0.3mm,尤其是半径>1.5mm的大孔隙数量,是影响林地优先流发生的主要通道.森林土壤0.3~3.0mm孔径范围内,大孔隙数量与其对应的土壤水分稳定出流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0.7~1.5mm和1.5~3.0mm孔径范围内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相关程度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和0.879.发生优先流的染色区内大孔隙联通状况优于未染色区,两区中1.5~3.0mm孔径范围内的联通大孔隙数量差异最大,相差78.3%.染色区内大孔隙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漏斗"状的孔隙分布特征可以形成有效的水压梯度,有利于水分优先运移.
王伟张洪江程金花吴煜禾杜士才王冉
关键词:阔叶林大孔隙优先流
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保土功能评价被引量:11
2009年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的林分类型是杉木-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其综合评定值为1.1581),杉木-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4152)和石栎-木荷阔叶混交林(1.4595)差别不大,杉木纯林(2.5580)保土综合能力最弱,明显弱于其他林分。从排序可看出,树种组成丰富、枯落物储量多的针阔混交林保土能力最强,要优于针叶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单一针叶林保土功能最差。
程金花张洪江王伟杜仕才李根平任改
关键词:重庆四面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