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IA110064)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7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学者、公民与好人被引量:2
- 2013年
- 古典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人,但现代以来,教育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伴随着教育的扩展,传统的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被面向全体公民的大众教育所取代;另一方面在教育系统的顶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为了培养学者正在把教育缩小为学术教育。无论是以培养公民为主的大众教育,还是以培养学者为主的学术教育,共同的趋势就是放弃了对于好人的关注。大众教育关注的是职业,学术教育强调的是专业,通过教育培养好人的传统被遗忘。在道德危机频发的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中学者、公民与好人的关系,重审好人教育的哲学十分必要。
- 王建华
- 关键词:学者公民好人
- 真理、科学与大学被引量:7
- 2014年
- 真理的存在是大学合法性的来源。真理本身即目的而非某种功利主义的考量。当前,科学主义的盛行直接导致了真理在大学里的隐退。随着大学里追求真理的活动被科学探究的活动所取代,大学逐渐失去了形而上的意义而沦为一种制度性的存在。对于科学的研究只是大学的一种职能,对于真理的追求才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现代大学的改革必须要从理念上恢复其对于真理的偏好,避免陷入科学主义的窠臼。
- 王建华
- 关键词:真理
- 知识产权视野中的大学被引量:5
- 2013年
- 知识生产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学科模式下,知识生产以同行评价为合法化机制。通过同行评价机制,新知识在既定学科框架下获得相互承认并传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产权制度开始成为知识生产中新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遂成为关乎学科承认的新的合法化机制。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大学的学科建设利弊参半。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现代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也在加速知识的私人化,损害大学的公共性,不利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
- 王建华
- 关键词:知识产权产权制度
- 知识规划与学科建设被引量:44
- 2013年
- 学科发展受内部与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在智识层面,学科的演进与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伴随着知识的进步,学科不断从初创走向成熟。在制度层面,学科的发展与知识生产体制密切相关,伴随着社会对知识的规划,新兴学科不断在大学里产生,并逐一被制度化。随着知识规划时代的来临,大学的学科建设面临着双重的挑战,大学既要避免学术的保守主义可能导致的知识孤岛现象,又要警惕知识规划主义可能带来的学术泡沫。学科建设需要大学或政府对知识进行重新规划,但一定要避免权力对于知识的任意宰制。
- 王建华
- 关键词:学科建设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被引量:47
- 2014年
- 任何时代,大学之所以是大学都有赖于我们对大学共同底线的坚守。早期的大学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时至今日,大学已成为整个人类共享的智慧之花。大学的理想在于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间的平衡,20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兴起破坏了这种平衡,近年来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又显示出企业化可能正在突破大学的传统边界。当今时代,理性大学和文化大学已逐渐衰落,以研究型和创业型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正成为时代的宠儿。但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是政府和企业想要(want)的大学,而非我们需要(need)的大学。我们需要的是致力于人的自由和解放事业,能够培养"好人"的"好大学"。
- 王建华
- 学科制度化及其改造被引量:7
- 2014年
- 学科制度化是系科制的核心,而系科则是大学的基础结构。由于分科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学科制度化危机不可避免。但学科制度一旦建立,实践中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便是仅仅作为大学组织建制的象征性标识或人类知识分类的符号体系,学科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对于学科制度化及其改造,比较慎重的选择是,从现实出发尊重人类现有的知识格局和学科划分,鼓励学科的开放和人员的流动,以渐进的方式推动跨学科研究。
- 王建华
- 关键词:学科学科制度跨学科研究
- 高等教育学的三重境界被引量:6
- 2012年
- 作为一种知识分类聚集的自然结果,高等教育学的诞生有其必然性。无论学科的含义如何变迁,高等教育学作为关于高等教育知识的一种表征都无可非议。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不在于强化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满足于作为一个二级学科;而在于通过科际整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人类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建立以高等教育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宏大知识体系。
- 王建华
-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学科门类
- 一流学科评估的理论探讨被引量:45
- 2012年
- 评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学科评估既要依靠先进的评估技术手段又要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评估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但真正一流的学科绝不全是评估评出来的,而是知识与学术长期积淀的自然结果。对于一流学科的评估,应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学科文化的差异,在完善同行评议机制的基础上,谨慎地使用量化评价技术,并及时对学科评估本身进行认真评估,以确保评估是促进而不是妨碍一流学科的发展。
- 王建华
- 关键词:学科评估学科建设一流学科
- 学术—产业链与大学的公共性被引量:11
- 2012年
- 由于知识的商业化,大学里学术开始成为一种资本,学术与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维系学术—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以专利和版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被嵌入大学制度。专利和版权制度的引入一方面给大学带来了可观的办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损害了知识的公共性,危及大学制度的正当性。未来好的大学治理就是要在知识的商业性与大学的公共性,强化知识产权与削弱知识产权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 王建华
- 关键词:知识产权公共性
- 学科承认的方式及其价值被引量:24
- 2012年
- 对学科而言,承认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和重视的承认。爱的承认是学科共同体内部对于学科的忠诚,这种承认是本学科从业者对于学科的一种情感承认;权利的承认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各学科间对于学科地位的相互尊重,这种承认是科学家或学者阶层间对于彼此志业的理性承认;重视是学科共同体外部对于学科的社会承认,这种承认是学科之外的社会领域对于学科声望与学术贡献价值承认。上述三种不同承认方式中,学科同行的认同与忠诚是学科获得承认的基础,其他学科共同体的尊重是一门学科获得学科荣誉和提升学科声望的前提条件。
- 王建华
- 关键词:忠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