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354)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发忠杨斌杨德强赵宁孙浩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月季
  • 5篇夜蛾
  • 5篇中国月季
  • 5篇甜菜
  • 5篇甜菜夜蛾
  • 5篇白粉
  • 5篇白粉菌
  • 5篇病虫
  • 3篇互作关系
  • 1篇胆碱酯酶活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顶空
  • 1篇毒素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诱导系统抗性

机构

  • 9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杨发忠
  • 5篇杨斌
  • 4篇杨德强
  • 2篇赵宁
  • 2篇孙浩
  • 2篇李云仙
  • 1篇张丽芳
  • 1篇周世萍
  • 1篇李永梅
  • 1篇肖春
  • 1篇朱家颖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化工
  • 1篇Journa...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ternaria toxin-induced resistance in rose plants against rose aphid(Macrosiphum rosivorum): effect of tenuazonic acid被引量:2
2015年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toxins are produced by the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oxins on insect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oxin-induced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toxin produced by A. alternata on the rose aphid, Macrosiphum rosivorum, when the toxin was applied to leaves of the rose, Rosa chinen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rified crude toxin was non-harmful to rose plants and rose aphids, but had an intensiv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multiplication of aphids. The inhibitory index against rose aphids reached 87.99% when rose plants were sprayed with the toxin solution at a low concentration. Further results from bioassays with aphid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alyses demon- strated that tenuazonic acid (TE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istance-related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rude toxin. The content of TeA was 0.1199% in the crude toxin under the HPLC method. Similar to the crude toxin, the inhibitory index of pure TeA reached 83.60% 15 d after the rose plants were sprayed with pure TeA solution a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of 0.060 IJg/ml, while the contents of residual TeA on the surface and in the inner portion of the rose plants were only 0.04 and 0.00 ng/g fresh weight of TeA-treated rose twigs, respectively, 7 d after the treatm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eA, an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A. alternata toxin, can induce the indirect plant-mediated re- sponses in rose plants to intensively enhance the plant's resistances against rose aphids, and the results are very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lant-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fungi and insects on their shared host plants.
Fa-zhong YANGBin YANGBei-bei LIChun XIAO
关键词:TOXIN
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后的蛋白质和糖类含量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对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病虫互作机理研究奠定基础,采用光度分析法研究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植株对植物体内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月季(Rosa chinensis)感染白粉菌(Sphaerotheca pannosa)后,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而总糖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白粉菌侵染对中国月季叶片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感病程度增加,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从73.52 mg/g降低至59.92 mg/g,总糖含量从17.84 mg/g降低至8.94mg/g。
杨发忠杨德强杨斌
关键词:中国月季白粉菌总糖蛋白质
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光度法研究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为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的病虫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月季感染月季白粉菌后对取食中国月季的甜菜夜蛾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幼虫蛋白质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取食感病中国月季叶片9 d后,与取食健康叶片相比,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下降了81.77%(P<0.01),同时,AChE比活力为8.89μmol/(mg·min),下降了68.03%(P<0.01)。AChE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也受到明显影响,Km增大(P<0.001)、v_(max)减小(P<0.001),均表明AChE活性降低。从昆虫生理学角度证明,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造成的抑制作用与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和AChE活性变化有关。
杨发忠杨德强杨斌孙浩
关键词:甜菜夜蛾中国月季白粉菌乙酰胆碱酯酶
中国月季上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TeA毒素的测定被引量:3
2018年
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是链格孢菌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在适合的浓度对月季没有伤害而对月季长管蚜有趋避作用。从中国月季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编号为0363和0645,经过培养性状对比、ITS和18S基因序列分析及显微形态观察,鉴定0363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Keissler),0645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用有机溶剂对两株菌株的毒素进行提取,得到的毒素粗提物利用HPLC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的毒素粗提物中均含有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月季病虫害的防治及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病虫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李云仙李永梅李永梅李靖
关键词:中国月季链格孢菌毒素
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后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了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前后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测定的16种矿质元素,从健康中国月季中都能检出;而从感病后的中国月季中仅有14种检出,并且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感病后K、Ca、Mg、Si、Na、Se等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Si含量降低程度最大,为62.62%;而Al、Cu含量增加程度最大,分别为810.71%、656.20%,且Al的含量高达528.12μg/g。结果表明,白粉菌侵染诱导了中国月季生理生化发生变化。分析了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后对中国月季上昆虫甜菜夜蛾产生抑制作用的原因。研究结果为病虫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发忠董智森肖春
关键词:中国月季ICP-OES
CYP74A2在白粉菌诱导月季对甜菜夜蛾产生抗性中的功能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3年
为明确CYP74A2基因在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的抗性过程中的功能,并对CYP74A2作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α-亚麻酸代谢产生的茉莉酸是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抗性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发现该通路中共有5个CYP74A2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是LOC112173678、LOC112172343、LOC112172188、LOC112173396和LOC112169957。采用qRT-PCR验证CYP74A2基因的功能,利用NCBI、KEGG等数据库找到CYP74A2同源蛋白并结合ExPASy-ProtParam、TMHMM、SignalP6.1、MEME、SOPMA、SWISS-MODEL、MEGA11等在线工具或软件对CYP74A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分析发现,CYP74A2蛋白分子量都在54.3ku左右,是一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该类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叶绿体中,少量分布于质膜和细胞核内。SOPMA预测结果表明该类蛋白以α-螺旋为主,SWISSMODEL对CYP74A2蛋白三维建模的结果与SOPMA预测结果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月季CYP74A2蛋白与草莓CYP74A2蛋白亲缘性最近。MEME对蛋白的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CYP74A2蛋白具有底物识别位点SRS-1、P450s的保守序列、血红素结合域以及血红素结合域的Ⅰ型螺旋。研究结果为探明CYP74A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抗性的生物分子学机制提供了依据。
杨琦刘思琪李云仙杨发忠
关键词:月季白粉菌甜菜夜蛾茉莉酸生物信息学
ICP-AES法同时测定中草药叶上花中的微量元素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HNO3-HF-HClO4系统湿法消解后,用ICP-AES法对中草药叶上花中1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a>K>Mg>P>Si>Fe>Na>Al>Mn>Zn>B>Cr>Pb>Se>Cu(其中Co未检测出)。该中草药接骨活性很可能与其中Ca、P、Fe、Mn、Zn、Se、Cu等元素有关。测定所用方法16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089~1.000 000之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杨发忠杨德强杨斌赵宁周世萍
关键词:ICP-AES微量元素湿法消解
甜菜夜蛾触角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构建甜菜夜蛾触角全长cDNA文库。方法:利用TRIzol试剂提取甜菜夜蛾触角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SMAR-TScribeTM反转录酶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引物扩增获得双链cDNA,经Proteinase K消化、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Column分级分离后,收集400~2 000 bp之间的片段重组于改造的pUC19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最终构建获得甜菜夜蛾触角全长cDNA文库。结果:对文库进行滴度测定和重组率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cDNA初级文库滴度为1.6×107pfu/ml,重组率为94%,插入片段大小为0.5~3.0 kb,平均长度在1 kb以上,表明构建获得的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结论:该文库的构建为今后克隆甜菜夜蛾嗅觉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张丽芳朱家颖杨发忠赵宁杨斌
关键词:甜菜夜蛾触角全长CDNA文库SMART技术
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对甜菜夜蛾取食行为的影响及原因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以月季白粉菌-中国月季植株-甜菜夜蛾三元系统为例,研究了月季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并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初探。结果表明,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使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下降(从989.1 mm2下降到198.5 mm2),对该虫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并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取食量下降。这一变化规律与植物感病后水分含量变化(80.23%下降到60.59%)规律相符,说明白粉菌侵染植株导致植株水分含量变化是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病虫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发忠杨德强杨斌孙浩
关键词:甜菜夜蛾中国月季白粉菌取食行为
水杨酸诱导的月季对甜菜夜蛾的抗性及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月季产生的对甜菜夜蛾的抗性以及产生这种抗性的化学物质基础,采用双选生物测试方法测试了SA处理月季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用GC-MS分析了SA诱导的月季挥发性成分(VOCs)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VOCs中的抗虫活性成分。1.0 mmol/L SA溶液处理月季植株可使甜菜夜蛾在植株上的产卵量显著减少(P<0.05),处理6、9、12 d后,总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35.4%、38.9%、47.5%。进一步收集对照植株和处理植株顶空挥发性成分,分别配成溶液,喷施两组相同的未经处理的健康月季枝条,结果表明:在喷施了从处理植株上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混合物后,枝条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P<0.05),处理6、9、12 d后,抑制指数分别为23.9%、25.4%、36.2%。GC-MS结果表明,SA诱导了月季挥发性成分显著变化。正常情况下2-乙基己酸、十四烷醇、棕榈酸甲酯、乙酸十六酯等化合物在健康植株中不会被合成,只有在SA诱导作用下才会被植株合成出来。SA对这4种化合物的诱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并且它们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使月季对甜菜夜蛾产生了诱导抗性,月季挥发性成分变化是这种抗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唐敏程静许雁祥朱国磊杨发忠
关键词:水杨酸月季甜菜夜蛾诱导系统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