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28) 作品数:61 被引量:1,750 H指数:21 相关作者: 白海波 缪协兴 浦海 茅献彪 焦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建筑科学 理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资源型城市的应用 被引量:41 2010年 为衡量和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以土地生产力为基础的不足,结合能值理论和方法,运用能值转换率和能值密度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模型重点在采用区域能值密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以及区域发展模式下生态足迹的需求。能值-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主要考虑区域可更新自然资源和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可更新部分;能值-生态足迹计算人民生活需求资源消费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出口量。模型应用的结果为:资源型城市徐州市2006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1.03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37.76hm2,分别是其他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的4.4倍和4.3倍。如果不进行能值转换率的全球能值基准转换,能值-生态承载力将是2.6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可更新部分在徐州生态承载力中占有很大比重;当地承载了其他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能值-生态足迹(出口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为0.97,表明在为其他地区发展做出巨大生态贡献的同时,徐州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十分堪忧。适度控制资源开采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资源型城市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的发展策略。 金丹 卞正富关键词: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能值 含水煤层底板岩层力学性质分析:以小纪汗煤矿为例 被引量:20 2016年 在陕北榆林小纪汗煤矿实际建井开采过程中发现了煤层为矿井主充水含水层这种特殊的水文地质现象,为对这种特殊现象下底板岩层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对现场底板岩样进行岩石矿物成分测试、岩石膨胀性测试及水作用下岩石强度弱化规律测试等一系列试验研究。研究发现:1)小纪汗煤矿煤层为裂隙含水层,且为矿井主充水含水层,底板岩层长时间受水侵蚀,岩体易于软化、变形,易造成岩层裂隙扩展及其稳定性破坏;2)底板岩样中含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性矿物是底板岩层膨胀变形的微观影响因素;3)底板岩样浸水膨胀变形经过急速膨胀—变形缓慢—变形结束3个阶段,岩样浸水2 h 内的膨胀变形已占总变形量73.3%,浸水2~12 h,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24.7%,浸水12 h 后,试样基本不变形;4)岩样与水作用后其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随饱水时间的延长、含水率的增大而不断降低,总体呈指数关系递减;5)岩样浸水12 h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降低值占总衰减值分别为71.6%,72.3%和65.4%,煤层裂隙水对底板岩层的侵蚀软化作用明显。 李海龙 白海波 钱宏伟 马丹 许静关键词:底板突水 深部软岩井筒马头门破坏修复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2009年 曲江矿井筒马头门破坏段埋深大,岩性软弱,为了对其进行修复治理,在综合现有修复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其地质条件和破坏情况,分析了变形破坏机理,制定了修复治理方案,采用深孔注浆、预应力锚索、锚注、槽钢井圈和混凝土反拱等技术,成功地对破坏段进行了修复治理。 董健涛 何桂良 张光振关键词:深部软岩 井筒 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基础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8 2009年 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重要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内容之一。结合神东矿区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分析、采动覆岩导水裂隙通道发育规律与隔水关键层稳定性、有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保水采煤方法、无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预疏放转移存贮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展开了对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通过水文地质分析,将浅层含水区域分为4种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又把有隔水层区结构细分为5种隔水层结构,进而提出了5种保水采煤分区。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揭示了采动覆岩裂隙演化、渗流通道发育与渗流规律,并给出了隔水关键层稳定性判别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针对有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的控制隔水关键层结构稳定保水开采方法、控制采动导水裂隙闭合保水开采方法、局部支撑区域充填保水开采方法,提出了针对无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预疏放向采空区转移存贮水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缪协兴 王安 孙亚军 王连国 浦海关键词:水文地质 保水采煤 水文地质结构 隔水关键层 白云乌素煤矿奥陶系顶部碳酸岩层隔水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解决内蒙古桌子山煤田下组煤安全带压开采问题,依据多年研究成果—"华北奥陶系顶部存在碳酸盐岩隔水层"观点,选择与骆驼山煤矿相邻的白云乌素煤矿为研究试验现场,对下组(16#)煤底板岩层开展了宏观、微观研究和试验开采,结果表明:1)本区煤层底板下伏的奥陶系顶部存在碳酸盐岩隔水层厚约150 m,其岩性为黑灰色泥灰岩局部夹泥岩沉积,真正含水层段在其下的桌子山组青灰色白云岩化石灰岩中;2)克里摩里组黑灰色泥灰岩孔隙直径绝大多数小于5μm,孔隙连通性差,难以形成有效孔喉,天然条件下难以渗流;3)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是大型老断裂的复活和部分小型新断裂的产生,断裂为碳酸盐岩层岩溶发育提供初始通道,也构成岩溶水的主要储移空间和通道;4)桌子山矿区奥灰岩溶水对煤矿安全带压开采的主要威胁是导水断裂和陷落柱等垂直通道部位,白云乌素矿重点防御的是黑龙贵逆断层和F14正断层。白云乌素矿多个工作面的安全开采证实了奥陶系顶部碳酸岩层不仅是隔水层,而且是隔水关键层。 白海波 戎虎仁 刘树才 韦晓琪 张勃阳 焦阳 陈龙关键词:奥陶系 碳酸盐岩层 隔水层 带压开采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顶板突水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间断性涌水,但依据经验公式计算顶板断裂带高度并未发育到含水层。通过分析顶板水文地质条件,运用RFPA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际探测研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①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顶板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为45~58 m,与RFPA数值模拟得到的95 m相差较大,顶板亚关键层薄以及距3煤顶板距离小于58 m是使得裂隙带发育偏高的主要原因;②现场探测测得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96 m,与RFPA模拟相符合;③关键层与含水层空间位置及岩层分布规律决定了工作面回采顶板会发生间断性涌水以及滞后涌水。 戎虎仁 白海波 王占盛 张勃阳关键词:导水断裂带 关键层 RFPA 厚松散层薄基岩综放开采覆岩破断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2012年 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厚松散层超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的破断机理以及对采动裂隙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薄基岩在风化作用下,力学性质大幅度降低,煤层顶板中无基本顶关键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形成动态平衡的应力拱,拱脚分别位于采空区稳定矸石上和工作面前方煤壁内,在应力拱的作用下,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应力拱阻止了采动裂隙的发育,应力拱最终发育高度决定了采动裂隙的发育高度,采动裂隙在风化基岩中发育速度快,也极易闭合,虽然采厚较大,但最终有效导水裂隙带发育不高。研究结果合理解释了厚松散层超薄基岩综放开采静压大、动压小,动载系数小、采动裂隙发育不充分等现象,实现了超薄基岩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安全高效生产。 杜锋 白海波关键词:厚松散层 薄基岩 采动裂隙 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对中国城市土地整理的启示 被引量:7 2008年 研究目的:减少建设占用耕地,节约利用土地,应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同时防止工商业废弃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研究方法:以美国CERCLA法律和EPA工商业废弃地的定义为背景,介绍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的法律要求、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分析中国城市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未能重视的原因,提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必须加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监控与管理。研究结论:(1)土地分类中对城市建成区已经开发利用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需要分类统计管理;(2)在城市建成区土地管理中需要与环保部门合作对工商业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建立档案;(3)制定鼓励政策,将城市现有工商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作为城市土地整理的一部分,鼓励土地节约利用、减小土地利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法规,规范城市土地利用行为,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区域工商业废弃地。 卞正富 王俊峰关键词:土地整理 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 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目的:评价1990—2006年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及可持续性能状况。研究方法:能值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1)提出基于能值的"粮经比",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基于能值的"粮经比"已由72∶28调整为48∶52;(2)不断增长的工业辅助能投入(电力、燃料、机械、农药、化肥)未能提高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却在持续增加系统的环境负载率;(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内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能值产出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系统的自稳定性逐渐增强;(4)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很弱,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产出率和可持续性能不高,应实现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金丹 卞正富关键词:耕地保护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层裂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5 2008年 通过对巷帮围岩的受力特点分析,揭示了巷帮层裂结构形成的原因,并利用板的稳定性原理推导了应力波作用下层裂结构稳定的临界应力.并采用LS-DYNA软件,对扰动应力波作用下巷帮围岩层裂破坏结构的形成过程、巷道埋深对层裂结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一定巷道围岩应力状态下巷帮围岩层裂结构的形状、厚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给定应力波强度条件下(pmax=15 MPa)巷帮围岩层裂破坏结构的形成与巷道的埋深有关,若H<500 m,即可避免层裂结构的形成.当H≥500 m时,随着埋深的增加,巷帮层裂的范围有增大趋势,使得层裂结构失稳时,释放能量加大,向巷道内涌出的岩体量增加,预示着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变大. 卢爱红 郁时炼 秦昊 茅献彪关键词:应力波 巷道围岩 冲击矿压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