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385)

作品数:36 被引量:653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庆松李术才刘人太张连震张霄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注浆
  • 6篇动水注浆
  • 6篇渗流
  • 5篇隧道
  • 4篇浆液
  • 3篇渗透注浆
  • 3篇注浆压力
  • 3篇围岩
  • 3篇巷道
  • 3篇裂隙
  • 3篇模型试验
  • 3篇井巷
  • 2篇断层
  • 2篇岩体
  • 2篇应力耦合
  • 2篇涌水
  • 2篇深井
  • 2篇深井巷道
  • 2篇渗流场
  • 2篇数值模拟

机构

  • 29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山东城市建设...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崎大学
  • 1篇中铁科学研究...

作者

  • 22篇张庆松
  • 14篇李术才
  • 11篇刘人太
  • 10篇张连震
  • 6篇朱明听
  • 6篇张霄
  • 6篇王洪波
  • 4篇张伟杰
  • 4篇郑卓
  • 3篇李志鹏
  • 3篇张立
  • 3篇张乐文
  • 3篇李鹏
  • 3篇张世杰
  • 3篇王德明
  • 2篇黄仰博
  • 2篇魏久传
  • 2篇李海燕
  • 2篇潘光明
  • 2篇孙子正

传媒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岩土力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隧道建设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岩体极限平衡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岩体极限平衡理论,研究了完整近水平煤层底板突水力学机制。综合考虑底板隔水层厚度、工作面斜长及隔水层岩性组合特征,推导出了底板突水极限水压值计算公式。以保德煤矿为例,将突水极限水压值法运用到保德煤矿13#煤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中。通过与传统突水系数法对比分析,阐明了突水极限水压值法的优越性:突水极限水压值法改进了传统突水系数法,可更有效地进行工作面斜长较大时的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
张伟杰李术才魏久传张庆松
关键词:突水预测
基于“浆–土”界面应力耦合效应的劈裂注浆理论研究被引量:46
2016年
浆液与土体的界面应力耦合效应对土体劈裂注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劈裂通道宽度由注浆孔向浆液扩散锋面处衰减。基于此,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平面辐射圆,推导了劈裂通道内牛顿流体浆液的扩散运动方程,引入了半无限空间体均匀受力模型并获得劈裂通道宽度控制方程,最终得到劈裂通道宽度及浆液压力的空间分布方程。分析了劈裂通道宽度与注浆压力的空间衰减规律及浆液黏度、土体弹性模量对注浆扩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压力与劈裂通道宽度的空间衰减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注浆孔附近及靠近浆液扩散锋面区域衰减较快;浆液扩散半径与浆液黏度、土体弹性模量负相关。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浆脉厚度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浆脉厚度计算值比现场揭露浆脉厚度实测值大30%左右,计算误差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张庆松张连震刘人太俞文生郑卓王洪波朱光轩
关键词:劈裂注浆应力耦合
隧道深部围岩薄弱区定域控制注浆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为解决围岩深部注浆薄弱区加固效果差和存在较大注浆操作风险的难题,提出了定域控制注浆技术。通过对定域注浆器的安全性试验,取得了定域注浆器的抗破坏和止浆后的密闭抗压性可靠数据;通过对薄弱区的安全注浆终压选择试验,获得了满足薄弱区注浆加固质量要求的最大安全注浆终压参数;通过注浆材料及其混合浆液的初凝时间试验,获得了适合定域控制注浆要求的浆液配合比及其安全注浆初凝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膨胀止浆塞的安全充填压力为1.5 MPa,止浆后能抵抗12 MPa的注浆压力;无压状态下溢流孔全部均匀出浆时其总过浆面积应为注浆管内径面积的1.0~1.2倍;薄弱区的安全注浆终压应选在其初期加固后的现实强度和再次劈裂压强之间,为2.5~3.0 MPa;基浆试验密度下配比范围为1∶1~2∶1,初凝时间为150~300 s是安全有效的。定域控制注浆技术在对深部围岩薄弱区的注浆加固中能达到安全隔压、控制浆液进行定域注浆的目的,能较好地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潘光明郑东柱
关键词:隧道围岩
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含水构造附近岩体温度场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含水构造附近渗流作用影响下的热扩散理论,采用典型的流-固耦合相似材料配比和相似模拟试验架,完善光栅温度、渗透压力监测系统。对含水构造附近的巷道掘进进行试验模拟,对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渗流边界条件改变引起的渗流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水构造附近的岩体具有明显的低温异常特征;掘进过程中,水体附近渗透压力显著降低,岩体的热对流作用随巷道开挖逐步加强,岩体温度逐步降低,但水体的温度影响范围变化较小;通过Peclet数的对比分析,为探测矿井突水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巷道掘进中的岩体温度场进行数据拟合,得出温度法预报的经验公式,为岩体温度法探水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高阳张庆松李术才蒋宇静
关键词:巷道模型试验
基于裂隙动水注浆的水泥–水玻璃浆液相界面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在地下工程注浆治理中,不同类型的浆液与水具有不同的相界面特征,浆–水相界面特征对揭示注浆堵水机制及建立浆–水混合区数值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不同浆液的浆–水相界面形态,得到注浆材料相界面表征方法和适用类型;通过注浆模拟试验,开展水泥水玻璃浆–水相界面测定试验,得到动水条件下水泥水玻璃浆–水相界面特征;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相函数拆分为高度函数和宽度函数对相界面几何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浆–水相界面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注浆堵水机制的发展和浆–水界面数值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术才孙子正刘人太张庆松韩伟伟张伟杰王德明
关键词:动水注浆相界面
土体劈裂注浆加固主控因素模拟试验被引量:16
2018年
为了分析注浆挤密及浆脉骨架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确定注浆加固主控因素,提出注浆挤密系数及浆脉骨架系数和其计算方法,设计土体劈裂注浆加固三维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土体注浆加固模拟试验.采用凝固时间显著不同的水泥浆液及水泥-水玻璃浆液分别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形成不同空间分布状态的浆脉骨架;通过测定注浆压力、土压力、土体密度及浆脉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注浆挤密系数及浆脉骨架系数;监测隧道收敛变形以评价注浆加固效果,定性分析注浆挤密及浆脉骨架作用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挤密程度大于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骨架作用小于水泥浆液;注浆挤密作用对于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浆脉骨架作用,注浆挤密作用是影响土体劈裂注浆加固效果的主控因素.
朱明听张庆松李术才李卫随海通杨红鲁
关键词:土体加固水泥浆液主控因素
高孔隙率砂岩涌水渗流场特征与注浆治理被引量:7
2014年
将孔隙率引入到多孔介质达西渗流理论中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守恒方程,建立均质高孔隙率砂岩非稳定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同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浆压力下渗流场演化规律及涌水区域水流速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的提高,浆液不断驱替砂岩中的孔隙水,有效封堵过水通道;不同注浆压力下巷道涌水区域水流速度变化显著:注浆过程中水流速度降低接近于零,注浆结束后水流速度上升最终达到稳定状态。针对地下工程中高孔隙率砂岩的涌水治理提出了"深部封堵水源、浅层注浆加固"治理原则,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
惠冰张庆松张立李海燕李志鹏朱明听翁贤杰
关键词:注浆压力
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模型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5
2017年
为研究吉莲高速永莲隧道扰动作用下突水突泥灾变演化过程及破坏特征,以F2断层破碎带为研究对象,研制大型三维地质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模型架、地应力加载系统、水压加载系统以及信息监测系统组成,通过材料配比试验及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测试,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围岩及正常围岩相似材料。采用该系统进行模型试验,揭示正常围岩开挖过程中及揭露断层后的隧道围岩渗流压力、应力应变、位移以及涌出物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灾变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地下工程的模型试验研究,其研究方法及结果对类似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张庆松王德明李术才张霄谭英华王凯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深井巷道涌水渗流场-应力场演化与注浆封堵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讨深井巷道涌水渗流场-应力场演化。依托具体工程,选取深井巷道涌水区域,建立区域内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地质力学模型。基于COMSOL有限元分析,研究深井巷道涌水区域渗流场与应力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巷道涌水区域形成一定范围内的降落漏斗,靠近降落漏斗处动水压力变化梯度较大,远离降落漏斗处水压力保持不变。在动水压力和高地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巷道顶板围岩变形量最大,且应力集中在顶板、底板位置,极易引起底板底臌现象。现场采用先引流泄压后浅层加固措施确保了浅层加固效果,合理控制深部引排钻孔,最后进行深部帷幕注浆有效封堵涌水通道。结合巷道顶板围岩变形实时监测并及时反馈,实现信息化施工,有效保证注浆过程中围岩稳定。并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付英浩江海惠冰段昊王惠敏刘燕
关键词:深井巷道信息化施工
临江破碎地层基坑涌水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岩溶破碎地层是地铁基坑水害的常见地质条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南京上元门车站为例,运用水文地质资料、地球物理探测及连通试验手段对南京上元门车站基坑岩性、岩溶裂隙发育特征及相对富水性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薄弱地层围岩及裂隙类型,可将基坑划分为4个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形成临江破碎地层基坑涌水综合分析方法。最后通过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和配套工艺对临江破碎带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实现了临江破碎地层治理的信息化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注浆治理的盲目性,大大降低治理成本,保证注浆治理的效果。
王洪波张庆松刘人太李术才张乐文姜鹏郑卓
关键词:地铁车站基坑注浆治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