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1DEA10004)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永田国忠黄钦才王慧敏朱水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枣疯病
  • 2篇植原体
  • 2篇泡桐
  • 2篇泡桐丛枝病
  • 2篇分离物
  • 2篇疯病
  • 2篇丛枝病
  • 1篇多聚
  • 1篇多聚酶
  • 1篇多聚酶链式反...
  • 1篇枣疯病植原体
  • 1篇植物
  • 1篇土壤杆菌
  • 1篇培养法
  • 1篇组织培养法
  • 1篇木本
  • 1篇木本植物
  • 1篇核酸
  • 1篇核酸杂交
  • 1篇分子检测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3篇田国忠
  • 2篇李永
  • 1篇贾瑞祥
  • 1篇朱水芳
  • 1篇黄钦才
  • 1篇王慧敏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木本植物致病性土壤杆菌的分子检测和比较鉴定被引量:7
2006年
根据根癌土壤杆菌Ti质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我国不同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10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进行PCR,致瘤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扩增出427bp和338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仅扩增出338bp片段,放线土壤杆菌(A.radiobacter)、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phytoplasma)皆未有特异扩增带。用CYTCYT’引物对也可鉴定TDNA遗传转化瘤组织,而VirD2AVirD2E可用于工程土壤杆菌株侵染能力鉴定。从北京通州杨树苗圃和河北廊坊桃园的病树冠瘿组织和土壤中经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然后PCR筛选出6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菌株,而未能从施用过抗根癌生防制剂的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根癌病园中分离和鉴定出典型的致病根癌土壤杆菌株。将杨树根癌土壤杆菌菌株(CFCC1001)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片段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A.tumefaciensTi15955菌株的ipt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64%。用此片段制备的iptcRNA基因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结果显示此探针与杨树根癌土壤杆菌以及玫瑰、樱花、海棠、桃树等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致病土壤杆菌菌株所扩增出的427bp片段都有明显杂交信号,但与引起泡桐丛枝病植原体染色质和染色质外DNA均未有明显杂交信号。
田国忠李永朱水芳贾瑞祥王慧敏
关键词:土壤杆菌多聚酶链式反应核酸杂交
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原植原体分离物的组织培养保藏和嫁接传染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 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
田国忠温秀军李永孙朝晖赵玉芬郭晓军黄钦才李志清赵俊芳
关键词:枣疯病植原体泡桐丛枝病
组织培养法繁殖和长期保藏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原植原体不同分离物的比较研究
由于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尚不能人工离体培养,给这类病害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比如毒源的采集和保藏、病菌的纯化、病理学研究、抗病性鉴定等皆受到季节、地点、树龄及环境等条件的很大限制。本研究收集了我国不同地区感染植原体的泡...
田国忠温秀军李永孙朝晖赵玉芬郭晓军黄钦才李志清赵俊芳
关键词:植原体枣疯病分离物培养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