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044019)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新荣令何牡丹李峰朱小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对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对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大鼠肺部曲霉感染模型,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GKT-5 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G试验)定量检测BG抗原,并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进行比较。结果①免疫抑制感染组9份血样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60%(9/15),大鼠的血浆BG水平为10.12~181.50 ng/L,中位值为56.27 ng/L;免疫抑制感染组G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P<0.01)。②G试验诊断IPA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7%;GM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和91%。③G试验与GM试验联合应用诊断I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分别为86%和98%。结论G试验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PA的无创检测指标,有较高的特异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与GM试验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I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高蕾周新丁星王笑秋周妍荣令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葡聚糖免疫抑制
- 血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对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在早期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本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器官(或组织)移植合并有肺部病变的患者60例,分别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肾移植和肝移植。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周采集2次全血,进行血浆G试验和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均采血1次。结果3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患者共采集35株致病型真菌,主要为曲霉菌(22株);有12例患者G试验结果为阴性。单份血浆标本G试验阳性的敏感性为60%~71.4%,特异性为74.796-89.7%,连续双份血浆标本G试验阳性的敏感性(40%-57.1%)略有降低,但特异性(86.7%~98.3%)有所升高。G试验较痰液真菌培养平均提前8.2d出现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较典型影像学改变也平均提前3d(P〈0.05)。结论通过连续检测血浆BG浓度,G试验对器官移植术后合并IPFI的诊断敏感性接近60%,特异性则达到98%;且较微生物学培养及典型影像学改变更早出现阳性结果。
- 陈宇清高蕾朱小敏张杏怡周新
- 关键词:肺真菌感染器官移植
- 实时荧光PCR法对器官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PCR检测血清曲霉DNA对器官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器官(或组织)移植伴肺部病变的器官移植术后59例患者的274份血清。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的标准分为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非IPA患者,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曲霉DNA。结果59例中男4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7岁。59例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6例,拟诊18例,非IPA患者30例。确诊及临床诊断的11例中7例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30例非IPA患者中2例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考虑为假阳性。与痰培养、胸部CT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GM)检测比较,实时荧光PCR法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较痰培养平均提前7.9d,较胸部CT平均提前6.0d,较GM检测平均提前1.5d。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对侵袭性肺曲霉病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 朱小敏周新
- 关键词:曲霉菌病聚合酶链反应
- 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mg/(k·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 荣令周新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
- 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抗曲霉感染相关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抗曲霉感染相关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6只)和免疫抑制组(24只,环磷酰胺150mg/kg腹腔注射)。免疫抑制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4h、8h、16h及24h,分别随机取6只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肺泡巨噬细胞。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24h后处死,收集肺泡巨噬细胞。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TLR4、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索1(Dectine-1)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h后,TLR2mRNA表达即出现显著下降(P〈0.01);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h后TLR4mRNA表达出现显著下降(P〈0.01);Dectine-1 mRNA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能够下调肺泡巨噬细胞抗曲霉感染相关受体TRL2和TLR4mRNA的表达,对Dectine-1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 荣令周新何牡丹李峰
- 关键词: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
- Toll样受体与侵袭性肺曲霉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近年来,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免疫缺陷患者的生命。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识别受体。体内、体外实验均表明,TLR在IPA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TLR2和TLR4。
- 荣令周新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TOLL样受体烟曲霉
- 肺曲霉病的分类与实验室诊断被引量:9
- 2007年
- 周新
- 关键词:肺曲霉病
- C型凝集素受体在抗真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荣令周新
- 关键词:C型凝集素真菌感染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 低分子肝素对侵袭性肺曲霉病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WMH)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小鼠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和烟曲霉孢子悬液滴鼻法(1×106个孢子/小鼠)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鼠IPA模型。12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n=30):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环磷酰胺和烟曲霉孢子悬液)、IPA模型组、生理盐水+LWMH组和IPA+LWMH组。生理盐水+LWMH组和IPA+LWMH组在滴鼻后即给予1000IU/kgLWMH,背部皮下注射,qd×2d;正常对照组与IPA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WMH背部皮下注射。滴鼻后4、8、12、24、48h每组各随机取6只小鼠取血及肺泡灌洗液,ELISA法检测各时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10浓度。结果IPA模型组与IPA+LWMH组小鼠接种烟曲霉孢子后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10浓度在数小时内即升高至较高水平;IPA+LWMH组较IPA模型组TNF-α和IL-1β浓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LWMH组与正常对照组这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WMH能显著提高IPA小鼠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1β浓度。
- 荣令周新何牡丹李峰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低分子肝素细胞因子
- 侵袭性肺曲霉病小鼠的凝血功能异常及低分子肝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小鼠的凝血功能异常及低分子肝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烟曲霉孢子悬液滴鼻法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1)凝血功能测定: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免疫非接种组(A组)、正常免疫接种组(B组)、免疫抑制非接种组(C组)、模型组(D组),每组18只。烟曲霉孢子接种量为1.5×105个孢子/小鼠,接种后每24 h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测定,共3次。(2)低分子肝素对IPA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118只IP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组,n=29)、低分子肝素治疗组(F组,n=30,1 000 IU/kg,背部皮下注射,qd×7 d)、两性霉素B治疗组(G组,n=29,1 mg/kg,腹腔注射,qd×7 d)、低分子肝素加两性霉素B治疗组(H组,n=30)。治疗均从接种后24 h开始。烟曲霉孢子接种量为6×105个孢子/小鼠。接种孢子后每天观察生存情况1次,至21 d。结果D组接种烟曲霉孢子后24 h即出现血浆AT-Ⅲ活性降低;48 h后出、凝血时间缩短,血浆AT-Ⅲ活性较24 h时降低;72 h后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进一步缩短,凝血时间较48 h延长,但仍低于正常,血浆AT-Ⅲ活性进一步降低;上述各指标变化D组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时间点A组、B组及C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未提高IPA小鼠21 d存活率,亦未延长平均生存时间(F组与E组比较,P>0.05)。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两性霉素B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两性霉素B(G组与E组及F组比较,P均<0.05;H组与E组及F组比较,P均<0.01;H组与G组比较,P<0.05)。结论小鼠发生IPA后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血浆AT-Ⅲ活性可以作为IPA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早期监测指标。与单独应用两性霉素B比较,低分子肝素与两性霉素B联用能够延长IPA小鼠的平均生存时�
- 荣令周新李峰何牡丹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