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72)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蒋欢军薄俊晶陈前崔龙飞吕尚文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抗震
  • 2篇滞回
  • 2篇滞回曲线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2篇混凝土
  • 2篇混凝土框架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2篇钢筋混凝土框...
  • 2篇层间位移
  • 1篇地震损伤
  • 1篇地震损伤模型
  • 1篇地震易损性
  • 1篇地震易损性分...
  • 1篇地震作用
  • 1篇性能设计
  • 1篇易损性分析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蒋欢军
  • 2篇薄俊晶
  • 1篇刘许凡
  • 1篇吕尚文
  • 1篇崔龙飞
  • 1篇刘小娟
  • 1篇陈前

传媒

  • 4篇结构工程师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评估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划分为四个等级,采用构件端部的塑性转角和结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指标分别从构件层次和楼层层次对抗震性能等级进行量化。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结构材料强度的随机性,对285 600个结构——地震动随机样本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形成易损性曲线,研究设防烈度、结构高度、场地类别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越多,场地特征周期越长,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超越概率越大。最后,根据易损性分析结果,对多水准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分析,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蒋欢军刘小娟薄俊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层间位移角
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类型构件在某典型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地震损伤分布特点及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考虑不同类型构件重要性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楼层地震损伤模型,并基于提出的楼层地震损伤模型,选取了位置权重系数和损伤值权重系数二者组合的形式,建立了能够反映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楼层损伤分布规律的整体结构损伤模型。并通过PERFORM-3D软件对一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分布规律和损伤发展情况,利用本文提出的地震损伤模型对结构各层次的地震损伤指标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该损伤模型的合理性。
蒋欢军朱剑眉陈前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损伤模型
内置钢板与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对2组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的模拟,确定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选取2片相同含钢率的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进行侧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对比了2片剪力墙模型的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延性、耗能及滞回特性,并选取实际工程为算例,对采用两种组合剪力墙的整体结构从抗侧刚度、破坏模式、层间位移角、位移时程及塑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抗震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构件层次,随着墙体高宽比的增大,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承载力、耗能能力及延性逐渐优于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对于结构层次,当墙体高宽比较大时,采用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采用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结构。
崔龙飞蒋欢军吕尚文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滞回曲线抗震性能
RC框架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实现变形指标——层间位移角在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RC框架层间位移构成。接着,在"强节点"的假定下,建立并验证了弹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关系式;进入塑性阶段后,引入塑性折减系数,建立了塑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转换关系式。最后,通过简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层间位移与用OpenSEES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塑性折减系数与延性系数的关系。
刘许凡蒋欢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位移弯矩-曲率关系
Eurocode8与GB 50011—2010关于抗震设防目标、场地和地震作用等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在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同时采纳了地震工程领域的科研新成果,我国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于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主要从抗震设防目标、设计反应谱、场地类别、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性能化设计等方面对其与欧洲现行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8)2004版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和工程抗震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薄俊晶蒋欢军
关键词: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目标性能设计
不同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钢板的布置形式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组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验的模拟,确定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选取两片相同含钢率的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在侧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对比了两片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延性、耗能特性及滞回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含钢率的条件下,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相比,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均有较明显提高。
崔龙飞蒋欢军吕尚文
关键词:滞回曲线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