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3405)
- 作品数:88 被引量:589H指数:14
- 相关作者:王海斗徐滨士李国禄邢志国康嘉杰更多>>
- 相关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NiCr-Cr_3C_2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微动磨损性能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法在1045钢表面制备NiCr-Cr_3C_2涂层,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以及涂层的晶粒结构,利用MICROMET-6030显微硬度仪和Nano-test 600纳米压痕仪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与弹性模量,通过油润滑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测试涂层的微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iCr-Cr_3C_2涂层为明显的层状结构,具有单晶、纳米多晶与过渡区共存的复杂晶体学结构,显微硬度HV0.3高达998,约为基体材料硬度的3倍,弹性模量为224.6GPa;涂层的微动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喷涂层的抗微动摩擦磨损性能较基体优异,摩擦因数及体积磨损量分别比基体降低36.7%和55.6%。涂层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为主。
- 林丽李国禄王海斗康嘉杰许中林
- 关键词: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微观结构微动磨损
- 凹凸棒石黏土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凹凸棒石黏土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SEM及EDS分析了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在试验所用的载荷和频率条件下,加入凹凸棒石黏土之后润滑油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固定频率10Hz,当载荷为50N时,平均摩擦因数降低幅度达到了43.08%,当载荷为20N时,上下试样磨损率降低幅度分别达到了59.05%和85.48%。加入凹凸棒石黏土之后磨损表面更加光滑平整,表面氧元素含量升高。这主要归因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层链状晶体结构和摩擦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 王利民许一许一高飞于鹤龙张博徐滨士
- 关键词:凹凸棒石黏土润滑油添加剂自修复
-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在铸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铸造方法因成本低廉、一次成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制造业中,因此对铸件质量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与夹杂是铸件内部缺陷的主要形式,针对铸件的内部缺陷,本文利用相控阵超声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 朱学耕董世运徐滨士
- 关键词:齿轮叶轮
- 文献传递
- 磨粒对不同服役阶段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利用铁谱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4个不同服役阶段润滑油中的磨粒含量(质量分数)、大小和形貌进行分析;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对4个服役油样与新油进行摩擦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服役阶段,磨粒的含量随着润滑油服役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粒径大小关系为异常磨损期>磨合磨损期>正常磨损期。与新油相比,4个油样的摩擦因数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减摩性能下降明显,且减摩系数下降的幅度与所含磨粒粒径大小相关;磨粒使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下降,与新油的磨斑直径相比,4个油样的增幅分别达到20.0%、25.7%、45.7%、71.4%,且磨粒的粒径、含量与摩擦表面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粒径主要影响磨痕宽度,含量主要影响磨痕密度。
- 张冠楠王晓丽尹艳丽陈江赵一起
- 关键词:铁谱分析粒径
- 基于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的齿轮质量控制研究
- 齿轮是汽车变速箱、电力机车、球磨机等设备的重要传动件,而气孔、夹杂、疲劳裂纹是齿轮内部常见缺陷,本文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原理,利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采用声线模型对齿轮缺陷检测位置进行分析,并利用CIVA软件对声波在工件中...
- 朱学耕董世运徐滨士
- 关键词:齿轮
- 文献传递
- 凹凸棒石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14
- 2013年
- 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凹凸棒石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三维轮廓测量仪测量了磨痕宽度和体积,探讨了凹凸棒石粉体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在润滑油中添加0.5%(质量分数)以上的凹凸棒石粉体时,能显著降低钢–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添加量为1.0%时具有最佳的减摩抗磨性。通过摩擦物理和摩擦化学作用,凹凸棒石粉体在磨损表面形成光滑平整的修复层,从而提高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 南峰许一高飞徐滨士于鹤龙吴毅雄
- 关键词:凹凸棒石添加剂摩擦学性能
- 分形表征涂层质量评价参数的研究现状
- 孔隙率、结合强度以及表面粗糙度是评价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目前的研究中,孔隙率无法描述孔隙的数量、大小和形态,表面粗糙度无法同时表征涂层的整体形貌和局部粗糙特征。而采用分形理论,对涂层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上述参数...
- 陈书赢王海斗徐滨士康嘉杰
- 关键词:分形
- 文献传递
- 压电陶瓷研究进展及在喷涂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压电陶瓷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压电陶瓷作为一种精密驱动器件,其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压电陶瓷材料的基本压电性能,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压电陶瓷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为使压电陶瓷材料更充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改性措施。介绍压电陶瓷在等离子喷涂方面的应用,讨论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石伟丽邢志国王海斗李国禄张建军
- 关键词: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掺杂改性等离子喷涂
- 等离子喷涂层接触疲劳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研究了等离子喷涂层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接触疲劳失效模式与声发射幅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涂层的接触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声发射幅值与接触应力的大小无明显的关系,根据疲劳失效时的声发射幅值可以判断涂层接触疲劳失效模式,幅值为87~93 dB时易发生剥落或分层失效,幅值为78~83 dB易发生点蚀失效.涂层表面微凸体与轴承球滚压接触产生黏着磨损以及涂层、磨粒、轴承球三者形成的三体磨料磨损是点蚀失效产生的主要原因.剥落失效主要与涂层表面微观缺陷处裂纹的萌生、扩展以及表面磨损行为有关.层内分层失效是由涂层内部最大剪切应力控制的,而界面分层失效主要是由涂层与基体的低结合强度、热失配以及界面剪切应力造成的.
- 王海斗张志强李国禄徐滨士朴钟宇
-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失效模式
- 纳米凹凸棒石对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被引量:12
- 2012年
- 将主要含有Mg、Al、O、Si等元素的凹凸棒石按质量分数0.5%添加在柴油机润滑油CD 15W/40中,配制成对比油样。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镜(TEM)分析凹凸棒石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使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借助表面轮廓仪、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 ion-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EDX)及TEM分析试样的磨损量及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并探讨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凹凸棒石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分散在CD 15W/40润滑油中使摩擦副的磨损量降低约66%,磨损表面光滑;摩擦过程中,纳米凹凸棒石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20 nm的摩擦改性层,其物相组成为晶态和非晶态的SiO2和铝硅酸盐,含有Al、Fe、Si、O、C等元素。
- 张博许一李晓英王晓丽高飞徐滨士
- 关键词:凹凸棒石润滑油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