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9B02)

作品数:15 被引量:115H指数:8
相关作者:甘小洪丁雨龙温中斌刘国华唐翠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寿竹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毛竹
  • 2篇秆形
  • 2篇秆形结构
  • 2篇材积
  • 1篇胸径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幼苗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愈伤组织培养
  • 1篇园林
  • 1篇园林绿化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型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机构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森林警察...
  • 1篇浙江省安吉县...

作者

  • 7篇甘小洪
  • 5篇丁雨龙
  • 5篇温中斌
  • 3篇丁红云
  • 3篇高勇军
  • 3篇唐翠彬
  • 2篇骆仁祥
  • 2篇张春霞
  • 2篇曹玲玲
  • 2篇刘国华
  • 1篇董敦义
  • 1篇蒯本科
  • 1篇张金池
  • 1篇林树燕
  • 1篇王福升
  • 1篇魏强
  • 1篇章朝聪
  • 1篇陈云霞
  • 1篇李林
  • 1篇吴涛

传媒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寿竹竹秆的材积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重庆市梁平县16块寿竹样地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寿竹的材积与胸径的相关性,探讨了寿竹材积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海拔效应。结果表明,寿竹的材积和胸径相关性极显著,其最优模型为V=-0.031+0.007D–0.00002D3;寿竹材积的垂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其相对累积材积和相对高度的最佳回归模型为V′累=0.022+1.667H′-0.689H′2;海拔高度对寿竹材积的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其中900m以上海拔水平不利于寿竹材积的积累。
唐翠彬甘小洪温中斌高勇军丁红云
关键词:寿竹材积胸径海拔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林16个样地进行抽样调查,探讨了坡度等7个立地因子对寿竹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平均秆高和平均壁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位、海拔和物种多样性对寿竹生长影响最大;坡度、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厚度对其生长也有一定影响,而坡向影响不明显;(2)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m以下的平缓坡地,800m以上海拔、陡坡和斜坡均不适合寿竹生长;(3)坡位中的上坡不适合寿竹生长,造林地宜选择中、下坡;(4)土层不能太薄,适当加厚处理有利于寿竹生长;林地内应保持一定厚度的腐殖质层;(5)对于竹林下灌木和杂草不宜勤于拔除,以维持利于寿竹生长的生态环境;(6)寿竹对光照要求不高,在阴坡和阳坡的生长情况差异不大。
甘小洪沈晓婷温中斌高勇军丁红云
关键词:寿竹
福建省毛竹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参照Cosatnza et al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初步估算福建省毛竹林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73×109 USD·a-1,并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毛竹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项态价值进行评价,5项总价值为63.47×109,与2003全国经济林5项生态价值的比值为5.99%。
章朝聪王福升刘国华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功能生态评价
竹类分子系统学中的DNA标记被引量:4
2009年
竹类极少开花,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分类存在争议。自20世纪80年代末,DNA分子标记技术首次用于竹类研究以来,先后发展了RFLP、RAPD、ITS等分子标记技术,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有效解决了竹类研究中存在的许多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在竹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的研究中,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形态学研究开拓了竹类研究新的发展空间。简述了RFLP、RAPD、ITS、SSR、EST、AFLP、SCAR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竹类研究中的应用,结合竹类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李林董敦义丁雨龙
关键词:竹类分子标记DNA标记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寿竹生长的适宜立地条件,为寿竹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梁平县寿竹分布区选取16块样地,对样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等)及寿竹标准竹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采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寿竹的生物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坦地和缓坡适宜寿竹生长;上坡不适宜寿竹的生长,中、下坡寿竹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坡向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海拔800 m是寿竹生长的一个分界线;土层越厚越有利于寿竹生物量的积累;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 cm时不利于寿竹生长。上述立地因子中,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坡向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寿竹生物量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在寿竹营林生产中,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坡地,坡位宜选择中、下坡;林地内应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腐殖质层。
甘小洪唐翠彬温中斌高勇军
关键词:寿竹生物量
菲白竹新栽培型——菲绿竹被引量:1
2009年
在菲白竹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分离出一个新栽培型——菲绿竹,经3年野外栽培,性状稳定。
张春霞丁雨龙骆仁祥林树燕
关键词:菲白竹
云南黄素馨的开花习性与传粉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2011年
为云南黄素馨的利用提供依据,野外定点观察了云南黄素馨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访花昆虫的行为及访花频率,并对其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云南黄素馨的种群花期为2-4月中旬;单花花期为4~11 d,其中重瓣花8~11 d,单瓣花4~8 d。2)在花未开时,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均较高,且开花当天柱头可授性最强,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的活力逐渐降低。3)云南黄素馨的杂交指数值为4,繁育系统属于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4)蜜蜂、蚁类、蝇、蝶类等在其传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玲玲甘小洪黄晓梅
关键词:开花特性
寿竹的秆形特征及纤维形态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探讨寿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Shouzhu’)的材质特性,分析寿竹的造纸性能,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C.Chia&H.L.Fung)为对照,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秆形结构的垂直变化、材积与生物量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竹秆的节间长度随竹高度呈现先长后短的变化趋势,直径与壁厚均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寿竹材积的模型为V=0.000939H+0.001861D–0.01374,生物量模型为W=1.297D+2.053H–16.666。寿竹纤维长度平均为2.47 mm,以2~3 mm分布最多,长宽比大于100,属于制作优良纸张的较好纤维;纤维壁腔比较大,达3.85。相对毛竹而言,寿竹竹秆的节间长度更长,垂直方向上材积分布更加均匀,纤维长、长宽比大。寿竹与慈竹的纤维长度差异不大,但纤维长宽比小于慈竹,壁腔比大于慈竹。寿竹节间长,垂直分布均匀,材积和生物量大,是优良的板材利用原料;寿竹纤维长,长宽比大,是优良的造纸原料,造纸性能优于毛竹略次于慈竹。
唐翠彬甘小洪温中斌丁雨龙
关键词:寿竹秆形结构生物量材积纤维形态
金丝慈竹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金丝慈竹愈伤诱导的最佳配方MS+2,4-D5mg/L+6-BA(0.2~0.5)mg/L;记录了愈伤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的发生时间及生长状态,并通过对健康的Ⅰ型愈伤组织进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佳增殖配方MS+2,4-D(2—3mg/L)+6-BA0、2mg/L+NAA0.5mg/L。通过对增殖后健康的Ⅰ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实现了器官再生,并获得最佳芽体分化配方MS+6-BA5mg/L+NAA0.2mg/L及不定根系发生诱导配方MS+6-BA1mg/L+NAA(0.5~2mg/L)。
吴涛卢娟娟丁雨龙
关键词:植株再生
寿竹的秆形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抽样法,在重庆梁平县选取12个10 m×10 m的无人或少人为干扰、林分较完整的寿竹林作为调查对象,检测了秆高、枝下高、全高、鲜秆质量、壁厚、节间长、竹节数等指标,进行寿竹的秆形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寿竹的胸径与秆高、枝下高、全高、壁厚、秆重、竹节数等秆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一元二次方程最能反映胸径与秆高的相关性,复合函数方程最能反映胸径与枝下高、全高、秆重、壁厚、竹节数的相关性;(2)节间长度在竹秆上随着秆轴的升高表现出逐渐升高、基本稳定、逐渐下降的规律;最长竹节出现在寿竹的中下部。
甘小洪邹建温中斌丁红云
关键词:寿竹秆形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